溺愛型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與缺乏共情有無相關性?

時間 2021-05-11 11:18:39

1樓:天天媽媽fighting

有一定的關聯性,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覺得別人給他做什麼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缺乏感恩意識,也很難體會別人的辛苦,缺乏同理心。

2樓:洪恩教育

什麼是共情能力?

什麼是溺愛?

題主問的是溺愛型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與缺乏共情有無相關性,我認為肯定有一定的關係。為什麼呢?

因為無限付出的父母,背後是無限索求的孩子。溺愛型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他會習慣性的只會考慮自己的感受,一定沒辦法對別人感同身受,所以在共情力方面是缺乏的。

3樓:春日融融6430487357

還是有區別。溺愛型家庭出來的人,一般是自我中心,不知還有別人,但是缺乏共情的人有可能是從小沒有接受到愛的訊息,不知道或者不善於表達愛,其實愛是需要表達的,尤其是家人之間。

4樓:賣樂高教育的郭峰

會吧我理解,溺愛等於控制,等於家長在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同時也把自身的匱乏感傳遞給孩子。

而孩子在被「溺愛」過程中並沒得到基本的共情。

其實共情能力是嬰幼兒期從父母習得的。

另外,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愛沒有額外的修飾和定語

5樓:燕子

溺愛型家庭教育,孩子都會以自我為中心,他的關注點在自己身上,很少會關注別人的需求,這種孩子缺乏與人合作的能力,

他的口頭禪就是都是因為你們怎麼怎麼樣,才把我害成什麼什麼樣。

乙個溺愛型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是缺乏共情關注的。

6樓:周睿琪

姑且將提問中的「溺愛型」理解為高度滿足型養育方式。

孩子被高度滿足是否會導致其缺乏共情能力?

我認為不會。

因為共情能力的高低跟先天的感受力和後天體驗的豐富程度有關。

如果滿足程度高在某種程度上孩子獲得的體驗會更加豐富,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這有助於共情力的提公升。

而缺乏滿足才會更制約共情能力的發展。

7樓:璇子老師

溺愛型家庭裡的家長應該是比較溫和的對待孩子。對於孩子的要求,一般都不會拒絕。對孩子的行為表現都是講道理為主,不會執行打罵等懲罰措施。

這種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來說是比較溫和型的孩子,從小生長在有安全感的家庭,被保護得很好。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這種孩子通常都比較自私,因為父母什麼都給自己最好的,他就覺得擁有一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

所謂的共情,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溺愛型家庭出來的孩子因為比較自私,而且被保護得很好,就是俗話所說的沒心沒肺。他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都會從自己出發,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

都比較不會去體會到別人的感受,看到別人的難處,所以共情能力也會比較弱。

所以我覺得溺愛型家庭出來的孩子和缺乏共情還是有相關性的。

8樓:李洲心理諮詢宜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經常能被共情到,孩子便會發展出共情的能力。相反,孩子的感受經常不被養育者重視,孩子在發展共情能力的時候便會出現問題。

家長如果溺愛孩子,說明孩子的感受經常被重視,跟不被重視的孩子相比更容易發展出共情的能力。

好孩子是被教育出來的還是被打出來的?

三月春 兩者兼備吧,打不是一味的亂打自己出氣。體罰孩子扎馬步是我一直用的,孩子還能鍛鍊身體。但是教育孩子家長自己的心態要放平和,你是要教育他的,不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的。所以自己找到其中平衡點,自然就會教育好的。 Kavenwason 你甭說孩子了,你覺得人被打就會變好嗎?一天天整這什麼玩意兒,好好...

如何幫助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孩子?

王龍崗 1 不管讓其自由發展就當沒看見 2 管從你自己出發,首先接納孩子的父母的行為,你能接納孩子的父母的行為,問題就能解決。不然,你就得自己療傷了。先做的看,你能做到後面的問題你有無窮的智慧型和方法來解決。 作為旁觀者,最最無奈的或許就是 明知道這樣下去會很不好,自己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悲...

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嗎?

雲溪 好像哪個回答裡,有答主資料統計過,你乎的本科註冊使用者比全中國自77年恢復高考以來到現在的本科生總和還多 在這裡 見識 層次 水平 基本就靠鍵盤了,你從小老老實實的,自然會嚴重懷疑自己各方面均不如人。事實上,農村普通學校能憑自己努力考上統招二本,這個事情本身就說明你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相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