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食物的性味是否與西醫說的均衡飲食相矛盾呢

時間 2021-06-01 11:30:19

1樓:

我們老師講的四季調神大論最後總結,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你就什麼都吃,當季的菜和飯輪著法的吃,其他的也別挑。這就是最樸素的中醫。啥能吃啥不能吃的,都是被忽悠了。

2樓:石頭

兄弟不能用一知半解的中醫來飲食,飲食中的寒涼、燥熱是食物的偏性,但是食物的偏性和藥的偏性不同,食物一般是中性稍微偏寒涼或燥熱,除了個別特殊食物如狗肉。如果不是一次吃太多同樣的食物問題不大,這是過猶不及。其次食物多樣化有寒有熱不就中和了。

3樓:水鏡

中醫中的描述性用語,並不簡單等同於日常生活中的同樣的詞彙含義。其中涼熱甘苦陰陽五行等更是一種哲學體系內的術語,如果以平常很多人自以為的意思去理解則是大誤。 ps一句,所謂迷信,迷而信之,才叫迷信。

4樓:健身狗

我家老人是老中醫,他們並不偏食啊。

食物有寒涼燥熱之分,但這是屬性的差別,而不是優劣。並不能說寒涼不好,我們一輩子不應該吃寒涼呀。

1是季節之分,比如冬季進補宜吃羊肉、白酒。夏季調理,不能一味寒涼,而要寒熱平衡。

2.是分人群。兒童,青壯年,女性,老年人。

3.是分情況。比如健康、上火、抑鬱、體弱,這些。

題主提到的情況裡,她認為寒涼等同於有害,燥熱等同於有害,於是永遠不吃這兩類食物,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還是要均衡飲食。

西醫常見的哪些發熱型別與中醫說的潮熱類似?

西醫的發熱是症狀,而且不同部位測溫有不同的標準,口表37.2就算發熱,一般腋下測溫,37以上就算發燒,而且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而潮熱汗出,是中醫的概念,定時而來,一般為午後,是陰虛內熱的表現,比如婦女更年期,以及肺結核患者等。基本上來說,中醫很多東西和西醫是沒辦法一一對應的,本就不是乙個體系的東西...

為什麼現在中醫與西醫有互相貶低的現象?

中醫其實是針對病理外在表現 已知病例及現象長時間演化出來一種經驗模型,看似簡單,簡單到常人可以處理自己小毛病,但要對付大疾其實需要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才能從細節中判斷出問題,所以現在中醫被一些庸醫 平醫 假醫耽誤了,如果能利用現在的大資料技術以及現代醫學的診斷技術,我覺得中醫可能會躍公升。西醫其實也...

中醫在與西醫的競爭中,有了哪些新的進展?

真的談得上競爭嗎。我以為目前的現狀是大病小病都是看 西醫 其實應該叫現代醫學 感冒吃個藥,發燒輸個液,腫瘤開個刀,癌症化個療。只有在那些根本不知道是啥的病,大家才考慮,要不然去看個中醫?我小時候就是,洗完澡渾身癢,吃了雞蛋喝了奶渾身癢,但是我還控制不住,非要吃。癢了就撓,撓了就腫,越撓越癢,三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