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高力量還是先增加肌肉體積?

時間 2021-05-31 14:07:11

1樓:隔壁和善的老王

這倆不衝突,相輔相成。

除非你能給我乙個只提高肌肉緯度,不提高力量的方法,或者只提高力量不提高肌肉緯度的方法。

健美運動員是以肌肉的外形為主要,會用比如減少脂肪等方法來展示出肌肉。

舉重運動員以力量成績為唯一目標,不需要秀肌肉。

2樓:stranger

我認為是應該相輔相成的, 三大項能不能長肌肉能能不能長力量能。 但是長肌肉更需要的是肌肉損壞修復, 力量則是每次都力求突破。 新手的話我覺得更應該注重適合自己的正確姿勢, 然後慢慢的我測試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訓練有些人某重量範圍做多但是一旦重量上去就不適應了, 反而某些人大重量的時候發揮得好一旦要多次數就不行了都是個過程

3樓:老楊

除了專項運動員以外,對業餘健身愛好者,非專項,比如我們常規健身來說,力量和肌肉本身就是一分二二合一的事情,力量漲了,肌肉必然會漲,肌肉漲了,力量一定也會提公升,所以不需要把它人為割裂,當成乙個對立,無法同時滿足的事情。

然後在日常訓練裡,我會建議把「力量」作為你的訓練目標。

因為它更容易量化,更容易取得數值上的提公升,這點其實很關鍵,這是對你訓練成果的激勵。

你臥推漲了1公斤,10公斤,都是可以明確量化的,只要持續增長下去,那麼肌肉不可能不增長,這就是最簡單的漸進超負荷法則。

相比較來說,肌肉增長本身就比較緩慢,也難以量化,比如胸圍漲一公分,臂圍漲一公分,其實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累積,長到會令人懷疑人生。

如果拋開圍度或者體重增長,用所謂的幫浦感、充血去衡量呢?其實更不合理,這些主觀感受並不一定代表增長,反而充血之後它變大了,感覺到了一些虛假的安慰,然而一覺醒來它又縮回去了,這個樣子。

一直到你達到較高的訓練水平,需要決定是走健力,還是健美專項的時候,才有必要去區分這兩者在目標,以及對應訓練手段上的區別。

老楊:你對力量一無所知—談談肌肉和力量的不正當關係

4樓:FreeWings

不談具體語境就講具體問題,都是耍流氓!

新手/初級訓練者尚未達到當前肌肉量的力量瓶頸 → 否則即可視為中級訓練者。

中級訓練者尚未達到肌肉量上限/本身力量上限,訓練目的是增肌、動作質量。

高階訓練者已經基本達到肌肉量上限&本身力量上限,訓練目的是維持目前肌肉量&本身力量,並通過進一步優化動作細節,來提高力量表現。

5樓:李艾藍

可以同時進行的,首先你得明白肌肉發力的原理,就是通過神經募集到更多的肌纖維來推動或拉起重量,你的肌肉纖維越多,你能使用越多的肌肉纖維,你的力量就越大。

所以講通俗點,大概率乙個人越強壯,肌肉體積越大,那麼他的力量也就越大。

當你想要提公升力量的時候,你的肌肉體積也會不可避免的增加,如果你想要力量更大,你就需要更多的肌肉,因此沒有誰先誰後的問題。

當然了,在一些高階訓練者的計畫裡,是有增肌期和增力期,因為他們的水平足夠高,想要繼續提高力量水平已經非常困難,就需要更加細化的訓練規劃,把增肌和增力的訓練分階段實施。

普通水平的一般健身者,練就對了,沒那麼多講究。

6樓:Peter Pen

這個問題問的好像力量和肌肉都是你想漲哪個就能漲哪個一樣,題主先把其中一項能提公升到自己滿意的程度自然心中有數了!再不想不通就問自己要先有錢呢還是先有權!

7樓:周洪波

絕大部分世界頂尖力量舉,舉重選手的體型更傾向於均衡跟協調。他們的體重也更接近普通人的自然體重,比如175cm74公斤級的頂級力量舉選手josh hancott,舉重頂級選手廖輝168,69kg,呂小軍174,77kg.對力量素質要求極高的標槍鐵餅選手的體型也同樣如此。

運動員需要的是有用的肌肉,而不是為了增肌而增肌,如果你增加的肌肉不能提高你的比賽成績,有什麼意義?

8樓:老山龍

肌肉體積和力量正相關是沒錯的,但是不要理解為成比例增加,新手訓練時肌肉可能保持不變但是力量增加很多,是因為神經募集更優秀了,題主看別人的答案要抓重點得看更要全面的看

——–我只是補充別人的

9樓:劉亦帆

教練原話

我要你們永遠都記得

1,肌肉的力量永遠與肌肉的橫截面積成正相關

2,孤立訓練時原動肌群的發力是否到位,決定訓練效果好壞。

就聊聊第一點吧。乙個健身小白,初到健身房,經過知乎大神的指教後各個肌群的訓練動作都了解了,並且勤奮的進行增肌訓練,那麼這段時間的變化是最為明顯的。用教練的話說就是勺長!

怎麼練都長! 這個階段,維度已經有很大改觀了,接著你就會發現,怎麼練變化都不大了。也就是所謂的瓶頸期。

所以小白現在要做的是什麼呢,兩種選擇,第一,把力量練起來,第二,把動作做的更精細。

在這個階段,教練的建議是先把力量提起來。不是說每次都是大重量練習,例如胸,背,大腿,兩星期採用一次紮實的,到位的力量訓練。第一,大重量訓練刺激激素分泌,第二,大重量訓練刺激更強烈充分。

精細化動作改進在中後期階段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你的力量上不去的話,是邁不進中期那個坎的。

總的來說,我是認為,力量決定了維度的上限,維度體現力量的強弱。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力量是根本,動作標準是基礎,有了這兩點,中後期的訓練才能真正產生效果,不然就是乙個又乙個的瓶頸期。

還有,不要畏懼深蹲。提高性能力真的不是開玩笑。

10樓:張一

EDIT 2:

「偽科學」的詞用重了,我表示抱歉,但是既然試驗證明的結果是「目前無法確認肌質會不會有區別」,拿著個做文章沒有任何意義啊。

既然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能夠做出足夠conclusive的驗證,那麼以這個肌質做文章就是毫無意義的。

高次數的訓練乙個任何合理的週期計畫的安排,主要的鍛鍊會用低於80%1RM的強度。拿任何乙個主流的力量舉計畫:共軛訓練法、方塊訓練法、GZCL訓練法、undulating periodization。。。。

這些計畫都會反覆強調低強度、高訓練量的重要性。

拿GZCL訓練法來講,Cody Lefever的理解我非常喜歡:如果力量是一座金字塔,那麼金字塔的寬度為訓練量,高度為重量。為了保證金字塔建的越高(重量,也就是力量越高),最穩健的方法是提高低強度訓練的訓練量,這樣才能把地基打穩。

過度重視高強度的訓練就會導致金字塔地基不穩、反而力量瓶頸。

此外5X5、Candito新手計畫都不符合「1-5RM內的高強度訓練」。乙個你能夠做5組5下的重量實際強度約為你1RM的70-80%區域。

EDIT:

某位答主在用偽科學說我的邏輯有問題,這讓我比較無語。

肌節肥大和肌質(漿)肥大的偽科學現在還流行?

「Sarcoplasmic vs. Myofibrillar hypertrophy… perhaps you』ve heard those terms and even read information from some guru who says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hypertrophy』. This is unadulterated garbage and basically anyone who has ever taken a course in muscle physiology,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knows a little biochemistry would tell you so.

」 - 運動科學教授 Stuart Philips

這就是bro科學,不存在的。增肌就是增肌。

此外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高次數以及低次數訓練所產生的肌肉會有纖維性質上的不同。1-5RM訓練所創造的肌肉和每組15-20下所創造的肌肉性質上一模一樣,任何肌肉組的肌肉基本都是50%快纖50%慢纖,不會因為你用低次數高重量做多了,纖維性質會「更有力量」。力量來自於你的神經系統使用你的肌肉的效率。

這位答主對於新手福利貌似也不是很理解。新手福利也不是在1-5RM裡面多訓練,如果是這樣為什麼Candito新手計畫還分力量日和增肌日,並且力量日最低的次數也是每組6下?

新手福利只是代表新手可以在更低的訓練量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增肌和力量提高的效果。僅此而已。此外,新手需要更高的訓練頻率來練習這些基本動作。

因此所謂「新手福利」的訓練計畫的重點不是1-5RM,而是訓練頻率:5X5的重點不是1-5RM,而是每週讓你深蹲三次。不僅如此,你告訴我你能用5RM的重量做5X5?

健美的練法會使得肌肉疲憊,不可能跟健力計畫同時進行」

你告訴我新手最重要的是衝重量還是練習正確的訓練動作?答案是後者,這也是5X5的目的,所以5X5計畫反覆強調必須用乙個很輕鬆的重量來執行,一旦加重吃力了就deload或者換計畫。

EDIT至此,我就不多說了(滑稽臉)。

這麼考慮問題吧,力量是怎麼來的?答案是力量最終來自於肌肉。

說的玄乎一點,可以考慮肌肉為潛力,當你在做以提高神經系統適應能力為主的鍛鍊時(高於85%1RM的大重量深蹲硬拉臥推)潛力會被轉化為實際的「力量」。

力量作為乙個概念就是虛無的。做功的究竟還是肌肉,適應能力強的肌肉才能舉起大重量,但是不要搞錯先後:是先有肌肉才能有神經適應能力。否則,為什麼力量運動要分重量級?

真正的力量,其實上就是肌肉量。肌肉量大的人,就算不做深蹲硬拉,「潛力」還是很高。 Greg Nuckols的原話是「那些健美冠軍就算從來不做深蹲硬拉,只要開始練力量舉一年內就可以到精英水平。

」最終,你的目標是增肌,只有增肌才能夠提高力量。但是這不代表你應該用傳統健美的方式訓練,你的主要鍛鍊還是應該以深蹲硬拉臥推為主,但是你必須要保證主要的訓練強度應該低於80%,以做更高的訓練量、提高自己的訓練容量、並且熟練鍛鍊動作為主。

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天津的蔣巨集博蔣門神,練力量舉一年不到就已經輕鬆推兩倍體重了。這跟他訓練有健美底子以及極高的日常訓練量很有關係。

話說我對Mark Rippetoe很有意見,原因我之前發過文章給出我自己的理由,這裡就不多說了。

11樓:kmlover

1、在訓練安排合理的前提下,不管具體怎麼安排(主觀目的不同),短時間內的效果都是先有「力量提高」,後有「肌肉增加」(客觀效果相同)。因為力量的提高取決於神經系統和肌肉的適應,而肌肉體積的增加只取決於肌肉的適應,由於神經系統的適應遠比肌肉快,所以訓練初期肯定是先有力量提高,後有肌肉增加(客觀效果)。

2、時間足夠長(這樣神經系統適應和肌肉適應的效果都能充分積累表現)的前提下,增長的側重點取決於訓練安排,即人們常說的「中等重量每組多次數主要是增肌」(當然同時力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和「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主要是提高力量」(當然同時肌肉也有一定的增加)。

至於訓練安排,在時間足夠的前提下,那必然是先安排強度相對較低,每組次數相對較多的所謂「增肌訓練」,後安排強度相對較高,每組次數相對較少的所謂「增力訓練」。這樣的安排符合人體對力量訓練的適應規律,因而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先提高erp還是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網際網路叫獸 關於題主這個問題我認為兩者並不衝突,相反,兩者確是相輔相成的,且ERP作為落地工具,對企業本身就有這著促進作用。ERP本身不僅具是加強企業管理水平的工具,它更具有標準化和規範性等特點。可以幫助企業優化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節約成本,增加利潤,最大化的實現企業價值。還可以實現各部...

先工作還是先提公升學歷?

贏在路上學校 工作和提公升學歷並不衝突 完全可以一邊工作 一邊考學歷 可以通過自考遠端教育國家開放大學的方式 希望回答能夠幫助你 你也可以追問 弘蘊教育 陳老師 可以在工作的同時提公升學歷,有個好文憑也是很關鍵的,如果以後你不想通過家裡關係介紹去工作,那憑藉你自己的實力和學歷,也可以找到乙個很好的工...

拳擊應該先力量訓練還是先拳擊訓練?

Alienkinds 當然是以拳擊訓練為主,尤其是新手應該從最基本的模擬空擊訓練開始,拳擊最重要的就是平時大家都覺得無比枯燥的技術訓練,對著鏡子按照教練教的一拳一拳的打,中後期逐漸加入手靶沙袋訓練,至於拳擊的力量訓練,也是針對於專項的力量訓練,例如快速推舉槓鈴,負重轉腰,阻力繩出拳等,當然,基礎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