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乙個患有抑鬱症的角色?

時間 2021-05-08 10:51:12

1樓:阿不思

推薦老哥讀幾本書,《寂寞的十七歲》《人間失格》《局外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就感受那種與人的疏離感,那種對一切都不抱有期待的感覺,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2樓:兒童心理諮詢魯遙

希斯萊傑飾演小丑前,在精神病院住了三個月,鞏俐在飾演郎平前,跟隨女排隊員練習了三個月。

為什麼?要的是體驗,如果沒有體驗,你就演不出來那種感覺,很都時候是乙個眼神、一段凝視,乙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做出反應用了1秒還是3秒,等等,人物是靠無數的細節立主的。而不是臨床表現。

我上個月接了9個抑鬱症的來訪者,每個人的表現都不一樣,有輕有重,男女也有別。

我覺得你最好去和抑鬱症的病人生活三個月,最好還不是乙個病人,而是多個,最起碼有和你創作人物相似的狀況的,主要是家庭狀況和時代背景。

3樓:孤星

不是抑鬱症患者或者沒有經歷過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塑造出抑鬱症患者,可以演,但是,那僅僅只是演而已,感受,心情,是塑造不出來的,當然,我希望只是塑造,不要陷進去,那是乙個無底黑洞

4樓:鹹魚手藝人雪山

這個問題缺少創作背景啊,你是想要創造乙個絕望消極的人,還是想要創造乙個人因為抑鬱症所以消極絕望?如果真的想描寫乙個抑鬱症的生活建議知乎搜一搜患者的生活經歷分享,如果不是這個目的那給角色加上抑鬱症這個標籤就很畫足添蛇了。

5樓:kui司丶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表現就是普通。

他的痛苦就是發病狀態下無法與外界溝通。

還可以傾訴甚至感情交流的。都是偽裝。

因為不能控制,不能抑制,不能調節自己的感情。

喜怒哀樂都消失了。

6樓:如果可以自律一點

emmmmm

跟你說個事。

有些抑鬱患者的文字讓人感到絕望,恐懼,陰暗啊的,其實在這個患者寫下這些文字或者畫畫的時候,患者本身是沒感覺的,患者在看到自己的文字和畫的時候,也沒有這很絕望的感覺,因為這些東西遠遠低於患者自身的痛苦。

這是說在前面的話。

塑造乙個抑鬱症患者,書寫患者的絕望心理,讓讀者充分感受到患者的絕望痛苦,也就是說,仔細一讀,就知道這個角色是個抑鬱症患者,這個角色有多痛苦和絕望,不能強求的是讀者的同理心,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

可以多加一點心理描寫,比如抑鬱患者普遍的表達形式都在心理,患者不會什麼都掛在嘴上和行動上,多的都是內心的掙扎。和外表的平靜。可以通過側面描寫比如好似雲淡風輕提起患者自殘的傷疤,血跡,散落的藥片,毅然決然,崩潰,形容這個人特別孤僻,乙個人想視死如歸赴死的去往每個地方,行了我這很煩心就不說了。

7樓:傍晚在湖邊

我覺著人不可能平白無故抑鬱,總有原因,每個人都有抑鬱的經歷,或大或小或長或短,長久而深沉的抑鬱背後畢竟是長久而深刻的痛苦經歷,想要塑造,就要去感同身受那段經歷

8樓:給瑞

內心戲應該沒有吧?不是主角什麼的吧?那就只能寫外人看來是什麼樣的了。

有一說一其實挺正常的。但是你要把握一點ta的行為邏輯跟沒病的人不一樣,健康的人他的行為邏輯是【為了慾望而行動】,抑鬱症病人很多時候的行為邏輯是【為了存活而行動】,這種存活包括軀體存活和社會存活(當然是在ta還沒想自殺的情況下),你在這種邏輯下去編排ta的行為模式。ta可能會有很多事情很淡漠,沒興趣做,但本分的事還是會做。

一千個人身上有一千種抑鬱症,也許有的人是槁木死灰,有的人殺伐決斷,這取決於先天的性格。

9樓:深海軟泥怪

寫人物的話,抓住行為核心。

寫抑鬱症患者的話,重點在於對比。

當人物處於集體中時,他的行為。

當人物獨自一人時,他的行為。

我建議你仔細了解一下這種病症再動筆,因為用對比手法是比較容易突出抑鬱症患者的行為和個性的。

另外,抑鬱症不等於自殺,請不要盲目聽信他人。

描寫抑鬱症的核心,應該是無驅動力,無安全感,孤獨感。自己寫一段試試,不好勿怪(笑)。

他推開了門。

房間裡異常的簡潔,桌椅床櫃安于四角,床腳的地上則堆著幾件未洗的衣服。

整個房間唯一的綠色來自於窗台上的一盆小仙人掌。

走近了看,桌子的四邊布滿了浮灰,唯有抽屜上方經常使用的一小塊乾乾淨淨。

床上,微皺的被子搭著枕頭呈現出乙個大斜角,彷彿有乙個無形的人抱膝縮在床頭和牆壁的夾角中。

他從沒有想過,平時大大咧咧,嬉笑怒罵的她,房間裡會是這樣。

乾淨和和整潔不能用來形容這裡,理性和冷靜似乎也不適用。

孤獨。他忽然想起了這個詞。

是的,孤獨。

10樓:呵呵

大致要素如下:

1角色有時候會異常地不存在任何主動性(和一般的瘋子角色不同。瘋子是沒有自控能力,重度抑鬱是動機不能提供動力,什麼都不想做。)。

2角色很少會與他人交流。甚至會主動避開交流。

3角色很少行動。一般來說可能會存在失去興趣愛好習慣,無法起床甚至對飲食失去興趣。

4也因為角色的行動很少,形象也是那種根本不存在交際的那種。

5會病態地覺得一切都很麻煩,一切都很累。

6本來應該存在的其它情緒統統由沮喪和麻木代替7因為情緒異常,生活會很痛苦,會想自殺那種。8請注意,抑鬱症可以作為雙向障礙(躁鬱症,患者會在抑鬱和躁狂中不斷反覆)的乙個環節,但雙向障礙是不同的病症,因為有躁狂階段。

11樓:貓騎士

不太認同高讚,抑鬱症的行為動機不是「死亡」,而是「鬥爭」。

我接觸過很多抑鬱症患者,他們的表現型千變萬化,只有那種生與死的「鬥爭」感普遍存在:他們的病逼著他們去死,他們的本能卻掙扎著想要活下來。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場鬥爭,而抑鬱症患者的戰場在他們的大腦內部。情緒不可避免地低落,活力不可避免地喪失,掌控感降低、厭惡感增強,沒有人可以長期忍受這種死氣沉沉的生活,抑鬱症患者在發現自己狀態不對後第乙個反應一定是自救。

為了讓自己舒服一點,為了在別人眼裡維持正常,他們可能會做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舉動。他們可能時而扮演正常,時而敏感無比,時而傷春悲秋,時而蠻不講理。他們會不斷做出掌控自己的嘗試,但是每次失敗都會進一步增加對自己的厭惡感。

如果病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情況惡化將不可避免,直到進一步喪失鬥爭的能力。

刻畫抑鬱症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刻畫出這種想要自救卻不得其法、無能為力的矛盾感。

在此基礎上,不同的患者表現型是不一樣的。

受教育程度高的抑鬱症患者可能會想出一副非常複雜完善的邏輯,甚至把正常人也拉下水;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可能說不出多麼圓滿的邏輯,但一樣會在這種和自己的拉扯過程中發展出一套很難回頭的牛角尖邏輯。

性格堅毅的患者可能會默默忍受,性格軟弱的患者可能哭泣不休。

具體病程和症狀,還是要參考專業資料。比如晝重夜輕、驚恐發作等特點和症狀,不是很符合一般常識,需要了解一點專業知識。

乙個人,拼命想要活下去,但生了一種會讓自己逐漸渙散意志、失去自救能力的病,在鬥爭中枯萎下去,我以為這是抑鬱症在文學塑造上的核心特點。

12樓:

抑鬱症角色(至少以我的經歷來看)想要的並不是死亡,而是停止存在。不,這不是同乙個東西。死亡並不是目的,而是乙個達成目的的條件。

很多抑鬱症患者是有很強的求生慾望的,所以我們會去吃藥,攪亂自己的神經。因為活著是很重要的。

第二,抑鬱症是一種疾病,而不僅是一種心理狀態。你不該去用一種「物哀」的狀態去描繪他的所有,他更像一種折磨身心的慢性病。你可以把他看作更糟糕的心理哮喘。

第三,抑鬱症是一種吞噬人本身身份的寄生者,他會打碎你原本的性格,然後讓自己佔據你的軀殼。你甚至會愛上抑鬱情緒,因為他在殺死你。這很矛盾,對吧?

如果你想塑造乙個扁平的形象,設定乙個存在主義拉滿的懶人就可以詮釋乙個抑鬱症患者了。你可以再給他加入一點失敗者的元素,比如藥物依賴,酗酒等等。

但如果你真的想製造乙個「真正」的角色,你該去思考他是乙個什麼樣的人,是乙個硬漢還是乙個懦弱的學者?然後將這份精神哮喘加到他的身上,讓他們互相搏鬥,看看會發生什麼。

13樓:

活著很難

世界於我的認知背道而馳

我的存在沒有意義,死了才是解脫

我死了環衛工人會被嚇到吧,我要找個不麻煩的地方死心情分為一潭死水,偶爾掀起一絲漣漪,或者波濤洶湧

14樓:克里斯奇帝洛

但這種角色哪怕表現出來形象也不太好弄得豐滿,索性整個瘋子,看見人就跑,說兩句話就哭,不比乙個抑鬱症患者好整的多?(以上純屬妄言)

15樓:夏效

實際操作就是:去網上查一查抑鬱症可能帶來的普遍影響,然後想怎麼寫怎麼寫,角色的主要形象寫得出彩,讀者誰在乎抑鬱症如何塑造?

16樓:

如果你是想描寫此類角色,建議本人親自接觸抑鬱症患者,一手資料是判斷寫作者能力的重要因素。

接觸抑鬱症患者的過程中你才真正能理解什麼叫做抑鬱症,僅憑二手材料你很難寫得深入人心。

17樓:

如果不是重度抑鬱,大概率情況下你是看不出來的。

可能某個時刻他會想身邊人說出來,可以理解為一種求救訊號。

對所有的東西都提不起興趣,感覺身體被罩了一層罩子,有一種疏離感。

喜歡哭,看電影會哭看書會哭。喜歡幻想自殺,在幻想時能感受到些許的解脫。

當然他也會憤怒,也會笑,但都是片刻。

18樓:越酸越紅

應該由內而外展示出來。

內:不自信,不敢面對,思想消極,也愛胡思亂想……外:外表正常,但實際只是為了附和別人。

具體的也看角色,比如:如何體現乙個朝九晚五年輕人的抑鬱。他看著一切都正常,和我們一起吃飯,工作,但是在看不到的地方。

比如廁所,可能他看著廁所鏡子裡的自己,會感覺這樣的自己好厭惡。比如我們去網紅打卡點吃飯,都說好吃,但實際他內心如同嚼蠟。下班道別回家,走在路上,他要時刻控制住自己,要不然可能他看著大馬路上的燈,會想衝出去。

這樣角色的心理,就會先從行為上體現,腳尖的方向,身體的方位,沉默不語的時候……

塑造這樣乙個角色,最主要的要想概括出這個抑鬱的人,然後一步步代入生活,讓這個人看著正常,實際已經抑鬱了。

19樓:笑笑

需要你在深層次的,更進一步的思考讓讀者體驗到抑鬱症患者的絕望是為什麼?

然後再反推去塑造乙個什麼樣的抑鬱症患者。

這個角色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抑鬱症患者的樣子。抑鬱症是一種很奇怪的病,即使患者本人也很難讓普通人理解他們的想法和痛苦,普通人能做到的就只是知道和同情,想要完全理解除非自己也是抑鬱症患者。

所以題主可以在知乎上搜一下看看那些走出抑鬱症的知友們的回答。

說實話,我從來沒有看完過,太抑鬱了,也理解不了,閱讀的過程中充滿無助。

如何正確疏遠乙個患有抑鬱症的朋友?

地瓜瓜瓜瓜啊 我是乙個抑鬱症患者,最近抑鬱症嚴重了也做出了一些很失志的舉動。我亂剪自己頭髮,為什麼生氣我忘了。就是一衝動,我那時候其實想拿剪刀捅自己的,但是我做過手術,我的理智讓我不能傷到五臟六腑,死不成反倒傷。我一情緒激動我就跑出去,已經跑了三四次了。幹過跳樓,被抓住了 撞牆,狠狠用力撞的。好幾次...

如何判斷乙個自稱患有抑鬱症的人是否真的有抑鬱症?

鹽選推薦 抑鬱症是有特徵的,可以通過對平時生活的觀察來得知。早在 2000 多年前,抑鬱症就已經被確診為是一種臨床症狀了。你看在西元前四世紀,希波拉底克,我們對他比較了解的是他提出的四個氣質型別,其中也有抑鬱質,他第一次對抑鬱症進行了臨床描述,就提到了與躁狂和抑鬱類似的情緒。你看在那個時候他不僅提出...

乙個抑鬱症患者如何看待其他抑鬱症患者的離去?

西格 會非常沉痛,會擔心自己也步他的後塵。我16年發病兩次,一次三月,一次九月。後面那次差點撐不過去,覺得可能春秋季節確實容易發病。 之前沒有好好回答,現在,讓我仔仔細細的想想。我沒有吃藥,有很嚴重的抑鬱情緒,但不是抑鬱,有人提醒我說我可能是焦慮,我覺得也許吧。總覺得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從小就受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