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知易行難,深刻的理解?

時間 2021-06-07 12:07:53

1樓:

所謂「 知行合一,知易行難」,實際上涉及的還是乙個人認知的問題。

因為,人不是本能的動物,意識對於乙個人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這就好比你深愛並追求乙個人,但是被拒絕,你的心裡十分難受,甚至痛不欲生,好像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這種深入靈魂的體驗,便是對「 知行合一,知易行難」的最佳註解。

先來說「知行合一」。

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認知體驗,它會表現在你的認識上,情感上,意志上,行動上。因為你已經堅信這就是你喜歡的,你愛的,你願意為之放棄一切所追求的。

基於這樣的認識和體驗,反映在你的意識,或者是精神世界中,它所產生的的動力,足以令你全力以赴。

但是,這樣的「知」未必就是你將會或者已經面對的客觀現實(比如他或她並沒有你認識的那麼好,或者他或他並不愛你,或者其它原因等等),所以基於這種「知」的「行」必將導致問題和矛盾產生。

但是,對你來說,除你以外的世界原來還是亦然如此,並未有所改變。反而是「你」產生了認知偏差,繼而導致一系列的情感的、情緒的、心理的、行為的問題。

所以,在這個例子中,你的「知」並不符合理性,並不符合客觀規律。

再來說「知易行難」。

難,還是不難,事實上還是由「知」決定的。

換句話說,這件事情始終是由你來決定的。對於「他或她拒絕你」這件事,關鍵在於你怎麼看待,是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包括不放棄(當然,你的確定對方沒有結婚),還是放棄,以及你作出以上決定到底是怎麼想的。

這一思考過程,對你來說可謂是乙個脫胎換骨的涅槃,需要你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你對自己的認識。

一般來說,你可能有消極與積極兩種應對狀態。你的情感、情緒、心理、意志、行為等等均會因為你的認識而改變。

所以,「行」到底難於不難,還是取決於這樣一種深度思考之後的再認識。

只有深刻地認識到了,你可能才會堅定,才會勇往直前。

所以,但凡「行難」簡單說來,都是因為對現實(包括現實規律)認識不清,對自己認知不夠,以及認知之後沒有得出客觀理性的結論導致的。

以上是簡單的來說,「行難」的現實情況可能遠比我舉的例子複雜。

但是,歸根到底,認知的問題(思維的問題)決定著你將何去何從,而非你以外的周圍世界。

因為,你周圍的世界,相對於你來說相對穩定。

所以,我們常常會說,戰勝了自己,你就戰勝了一切。

但是戰勝自己,需要你真實而且深刻的反思,了解自己。

2樓:貪婪的人兒

知難行易,知易行難,知行合一,這三者講的都是行為與認知之間的關係。他們在不同的狀況下使用。未知領域(包括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而自己卻不知道和誤認為一件事簡單到自己全知道):

認識到一件事比做起來難,知難行易。已知領域(能最少做成一次):知易行難。

對待自己,要盡可能知行合一。對待他人以及綜合情境,要隨心而變變變變[陰險]。

3樓:辛懷玉

很多人只是知道某個道理,卻並不明白其中的內涵,自然不會按照道理去做事了。為什麼「知道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答案很簡單,流於文字而不解內涵,固執己見而不肯改變,沉淪苦海而不知有岸。

4樓:

知行合一是陽明學的思想,說的是知和行是乙個整體。

知難行易是先知後行的思想,講的是先走知才有行。

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不適合吧?

知易行難,怎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楊鑫鑫 傳習錄 三一三 一友自嘆 私意萌時,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先生曰 你萌時這一知處,便是你的命根。當下即去消磨 便是立命功夫。先生並沒有讓我們一步登天 知道了立刻做到,而是讓我們 當下即去消磨 比如,你看足球賽,發現C羅的 踩單車 過人很有用,你也想做,但你不會呀,不能馬上做到完美。...

知行合一如何理解?

Zywoo 知行合一,是由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隨著時代推移,在現在又有了新的釋義,簡單來說就是要把理論真正落實到實踐當中去。徐特立說過 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際經驗,謂之半知 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際經驗,知行合一,謂之全知。但現在的一些初出社會大學生,卻出現了畢業即失業的現象,眼高手低是一方面,另...

為什麼知行合一這麼難?

知行合一本不難,只為自己的私慾隔斷遮蔽!大家都知道父母當孝順,有時候做不到,不是捨不得自己的時間,就是捨不得自己的金錢,這不是私慾嗎?知而未行,只是私慾隔斷遮蔽,其實就是未知!其實,我們對這個知有些誤解,或者說沒有完全理解它的執行規律。我們的大腦中的知是分兩類的,一種是理性的知,一種是感性的知。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