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知行合一 應該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6-03 06:40:37

1樓:荷尚

致良知的方法,你知道這是對的,但你也有可能不去做甚至去批判他,因為趨利,因為憎惡,因為私人,因為忌憚,因為成就感等等都會讓你明事理,良心上會去這樣做,實際上卻選擇了那樣做,這其實是一種世界觀對本真的概念差異問題

2樓:

若只當哲學概念理解,則只是思辯,與生活沒有關係。應該放在真實生活中來,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既有知也有行。知行在真實生活本來就是合一的。

3樓:白與塵

知行合一有兩個方面:1、你知道你在做什麼,這個往細分屬於修行範疇,常人大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即做事(包括走路、吃飯等)的時候是無意識的。2、你知道的事情要能夠做到,比如你知道應該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是你做不到就不行,常人大多時候也是這樣的。

4樓:神意通達

知行合一不是認知和行動合一,而是慾望和行動合一。王陽明說他提出知性合一的立言宗旨是:讓人們明白只要惡的念頭一起,就等於有了惡的行動,所以要從念上就除惡,不要以為沒做壞事就是好人。

這與法律不同,法律只處理行為。見我專欄中的文章展開。

5樓:李靖安

與知識無關,是一切符合你個人認知上有道德有良知的行為都應該努力踐行。知之唯行健,行之為知明。

首要一點是真知,是從智識上去偽存真。

例如:節約

通過自己明確的價值判斷思辨「節約」這一品質是否為你認同的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依據此標準能否使你身心愉悅。

其中最忌諱「勉強」二字:即我知道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但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不能使我快樂,為了顯示我要成為乙個高尚人的決心,強硬地要求自己去符合這種行為準則。

這樣的觀點便是錯的,並不是真的知行合一。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侷限與邊界,要發自內心地遵循自己所認同的價值,約束自己做所能達到的正確且愉悅的準則,用真心實意去做知行合一。

既然浪費無疑是一種可惡的行為,那就摒棄它;依據自己的價值判斷,選擇不浪費、物得其用、物盡其用、節約…境界有大小之分,而無高低之分。道德標榜就如山高無盡,選自己攀得上的山,走自己走得了的路,才是真知,真行。

所以面對道德困境時,就沒有西方普世價值觀那樣憋屈,只要你的行動是出自善意的,那便是有道德的行為。例如電車難題,既然犯下罪過的不是路人你,而你願意去救人,那無論是救的哪一條鐵軌上的,無論你救的人是多是少,此心便是善心,此行便是善舉。

6樓:Biu乀

最好的解釋

簡潔、可操作的解釋是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論是「良知」的知還是「求知」的知

都要解釋「知」「行」關係「知」到「行」的路徑,這一解釋就容易糊塗所以,我認為

不貳過是最好解釋,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改過正式下功夫/實踐的地方,在改過能做到「不貳過」自然就知行合一。

7樓:知音

知行合一,至少要賢士才行,孔子不入賢,周公可勉強,岐伯是乙個,知行合一有幾人?那是幾千年來那些「不足水」的人得把嘴與自妄之念。

8樓:康寧

知行合一

不是知道的知,是良知的知,是對萬事萬物直觀的感受,需要拋開大腦主觀自我想法,用心,高度專注於感受當下所領悟到的認知,從心裡對此認知表示絕對的認同,並立即採取行動的意思。

做了一件事的獲得的心得,體會到的感受是知。知是感受是智慧型,並不只是大家都知道的淺顯道理。

知是與身俱來對萬物的直觀感受,是不需要用大腦思考的,是惻隱之心,是感受

有了感受會起念頭,念頭就是行,所以說知行是不可分的

行為只是念頭的慣性產物而已,並不是源頭

知和行是不分離的,知就是行,行才會知,只是大腦的理解知道,沒有行動就不是真的知。

能發現自身問題,勇敢面對,並立刻採取行動改變,養成好習慣,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嗎?

對於自認為什麼道理都懂的人,既然自認為道理都懂,那為什麼會覺得行動很困難呢?是真的懂嗎?知行合一的知行是不可分,知就是行,行才會知,覺得行動困難算知嗎?

致良知就是讓良知融會貫通整個人,融入骨髓,認知,思想,行為全是致良知

知行合一如何理解?

Zywoo 知行合一,是由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隨著時代推移,在現在又有了新的釋義,簡單來說就是要把理論真正落實到實踐當中去。徐特立說過 只有書本知識,沒有實際經驗,謂之半知 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際經驗,知行合一,謂之全知。但現在的一些初出社會大學生,卻出現了畢業即失業的現象,眼高手低是一方面,另...

怎樣理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這個知行合一,我的理解是 這個知,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和人生的終極意義,行則是學理論或者實踐等等!例如旅遊,我去徒步旅遊,有車就坐 過河乘船 看地圖就是行,而我的最終目的是到達目的地。所以,當你朝目的地走 行 的時候,你已經知了 到了目的地,你已經行了 u 個人觀點,僅供交流參考,切勿掐架 tony c...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成雪飛 知行合一在道的層面是任憑良知判斷去行動,也就是說良知很重要,良知是判定事情好壞的準繩,因為知行合一的本質是向好向善的,是引導我們將不好的情緒,私慾,貪嗔痴等不好的東西格除掉,保留好的善的,從而將好的東西知行合一,壞的不好的東西要剔除出來,不符合良知,正念格掉,從這方面講就是引人向善且發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