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大跌眼鏡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時間 2021-05-05 12:25:35

1樓:高俊科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主要工作中存在錯誤。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評議B-S期權定價模型,沒有看到所謂連續複利計算公式的錯誤,隨著這模型的應用和傳播,錯誤的連續複利計算也就進一步被神聖化,進一步廣泛流行了。我2023年的文章《連續複利錯誤面面觀》摘要中從六個角度分析了這種連續複利計算的錯誤,同時列舉了錯誤講授,錯誤解釋,錯誤應用的三部教材中的例子。

中國知網上有《連續複利錯誤面面觀》全文。

2樓:Genson關

大跌眼鏡…意思是已經達到了你行你上的水平了?就算再大跌眼鏡,那也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也無法企及的,諾獎何為黑不黑馬,評委的評判水準和觀察角度也不是絕大多數人能輕易去評判的…

3樓:司馬懿

別的不說,這四個標籤就很有暗示性,讓我感覺到了提問者深深隱藏的惡意^_^

首先,題目是經濟諾獎,那麼經濟學和諾貝爾獎的標籤是很正常的,至於計量經濟學,經濟學家的協會就叫做Econometric Society (計量經濟協會), 這是歷史沿襲的,所以加計量經濟學標籤也沒有問題,但是『行為經濟學』?這不就是說的去年的諾獎得主理查德.塞勒麼,再往前,卡尼曼和史密斯也跑不了。

經濟獎因為是社會科學,所以一般頒發的都是給已經功成名就、開宗立派的學界大牛,很少會出現真的『大跌眼鏡』。要說意料不到,我個人認為08和09年兩年比較更加的出人意料一些。

一般來說,經濟諾獎頒發給深埋書齋的理論大師,比如麥克法登、馬斯金這種,爭議會少一些。

然而08年,在金融危機的催生下,諾貝爾經濟學給了『凱恩斯之後經濟學界最優秀的專欄寫手』克魯格曼。有人還質疑他花太多時間進行公眾活動和專欄,從而無心備課和研究。和經濟學家整體右傾相比,他在政治立場上比較左派,也在自己的專欄裡面從來不諱言自己的立場。

他的觀點倒是和現在知乎上流行的:教育會導致階層分化有異曲同工之處。他認為:

依靠教育想對抗全球化『讓自己不被淘汰』是螳臂當車,因為教育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的成本,能付得起這個成本的人會越來越少,從而導致更多的人不斷被淘汰。

所以克魯格曼是相對少數的支援工會立場的經濟學家。他對政治的捲入和公眾知名度也較其他的經濟學家為大,故而爭議嚴重。

09年的威廉姆森,是屬於『活在文獻回顧裡面的人』,因為他有本書『Markets and hierarchies』和幾篇文章,比如『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屬於很多人都會引用的。有人就開玩笑說:

寫制度相關的文章的時候,先引用一下威廉姆森,然後自己想說什麼話再說,知名度是夠的,但是當時真沒有很多人會猜他能當年拿諾獎。

至於第二位09年的獲獎者奧斯特羅姆,第二天有很多教授都在搜尋她到底是誰,在歷年苦侯諾獎的大腕中,她確實是幾乎沒有被提及的一位,也成為最近這許多年來最大的黑馬。

不過不管是不是出人意料,這些人拿獎的時候,對經濟學領域的貢獻還都是非常紮實而傑出的,沒有真的出現過令人大跌眼鏡的,單憑『願景』就可以拿諾獎的情況。

中本聰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嗎?

牛轉乾坤 連管理者都不敢公布的存在,獲得諾貝爾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話。要說貢獻的話,也許未來某一天位元幣崩盤給幣幣圈上了一堂教育課,讓無數人覺醒。 天地 我覺得還是通俗的回答吧,中本聰運用技術捏了幾個虛擬幣供大家炒作,這個本身是經濟學行為,但類似檔次的技術很多,沒資格得獎,還有諾貝爾獎,需要固定的有資...

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對環境以及發展經濟學做了哪些貢獻?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魯羊羊 威廉 諾德豪斯獲獎的訊息對我們做環境經濟學研究的人來說是乙個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這是第一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乙個環境經濟學家,表明環境經濟學已經進入了經濟學的主流,這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一件事。另外一位獲獎者是羅默,他的工作是偏技術革新 創新那一塊的。傳統的經濟學是研究資源如何有效的分配的...

如何看待 201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 Hart 和 Holmstrom

我來做一點最通俗的工作,給大家舉例子講一下啥叫 不完全契約 不完全契約,至少包括兩種情況。以下的 契約 是最廣義的概念,人與人的關係基本都算。員工與老闆 丈夫與妻子,甚至父親與兒子,都算 一 你與別人將要發生利益關係的時候,沒有把方方面面的事情考慮得很清晰很完整,為未來的糾紛埋下隱患。例子 婆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