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古典管理為管理1 0,科學管理體系為管理2 0,精益管理體系為管理3 0,那麼管理4 0是什麼?

時間 2021-06-01 08:42:22

1樓:王波

我看的有些糊塗,我認為管理不該這麼分版本,這麼有把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管理混為一談的嫌疑。

科技在進步,管理也在發展,科技會對管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會改變管理的形式和外延,但管理中還是有很多核心的東西是不變的,管理是哲學,管理是藝術,管理是最佳實踐。

以前聽過一位沃頓商學院的教授講座,他的觀點個人比較認可,當今世界只有兩個管理學派,乙個是泰勒的科學管理,乙個是梅奧的行為及人性管理,前者強調規則、標準、流程,忽視人的影響,甚至把人看成生產資料的一環,後者強調人性,行為,社會關係的影響,把人看做影響管理的核心因素,而所有的管理,都是在這兩個之間做選擇與平衡。

不同的時代背景,科技水平,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組織目標,會使得企業在選擇管理方式的時候,在這兩者之間有選擇的取捨,以適用於不同的管理場景,追求企業的價值最大化。

所以,還是不懂這些個X.0說的啥。

2樓:丁甲木

管理就像四則運算一樣,只是加減乘除的規則切換而已,何來的1.0、2.0、3.

0、4.0之分!管理對於商業、產業、企業而言,貢獻率不到5%,所謂的管理學就像是把拉麵師傅描繪出食神一樣詭異!

真傳一頁紙,假傳萬卷書,任何玄之又玄的東西都是預謀愚弄大眾,管理亦如此!管理就是降本增效的工具,僅此而已!

3樓:司馬魯克

按照上面的邏輯,第四次應該是人工智慧應用到製造,叫智慧型管理體系?

前面的幾次,蒸汽機到資訊化,都是圍繞機器展開,此時的機器只是力量大、持續時間,越來越複雜,但談不上聰明。人工智慧最能發揮作用的,就是在工業製造上,這裡需要的「智慧型」,並不需要特別像人,和複雜人類工作相比,工廠裡的任務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立即上手。現在已經有一些所謂無人工廠,後面會變得非常普及。

在管理上,需要巨大轉變:

1、用人規模大幅減少。將從勞動密集轉變到勞動稀疏,需要的工人數量將大幅度降低。當然,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不同行業進度也不一樣,比如做包子、包餃子等看起來很簡單,但短時內機器很難做出好口感的東西。

2、人員結構上大調整。簡單技能工人減少,但技術研發和系統運營人員將大幅度增加,有點像現在的IT資料中心,機器每天在幹活,但需要維護、維修,出現問題需要及時修補解決,遇到重大複雜問題,人能及時接手,每家大工廠會有自己的資料中心,當然也需要在生產線上監測。

3、人員素質能力差異。原來工人主要是簡單操作性、重複性工作,基礎工作是個人基本都能幹。現在主要負責例外事項處理和監控,而不是直接上手幹,能力結構巨大變化,需要一些高階工藝系統研發設計人員,工人層面負責部分複雜環節,以及監控處理。

4、管理文化上,原來是集權、半軍事化,規範、紀律、約束、罰款等是主要風格,後面就需要培育一些知識經濟群體的文化,尊重技術人員,尊重專業能力,授權團隊快速解決問題。

在以前的管理中,基本上還是依賴人(廠長、車間主任、組長)來發揮主要管理作用,智慧型時代機器可以直接管理,比如原材料調配、排班安排、工作質量評價等,人反而成為機器的助手,只有設計機器系統、演算法的大牛們,才是機器的「領導」。

4樓:矽基生物

AI精準管理。

矽基生物:矽基生物的理想國——碳基裝置的生產與使用指南

通過手環等裝置監控自走機的工作狀態,精確分配工作量。通過在燃料中新增甜味劑或苦丁,控制自走機的工作狀態。果斷報廢維修頻繁、工作效果差、需要經常除錯的自走機

5樓:Yolanda

題主的描述會造成一種歧義,感覺3.0的版本就一定比1.0的高階,但其實都是在當下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是最適合那個環境和文化特徵的選擇。

而面對現如今的這個VUCA時代,組織在這樣的環境中,要像乙隻隻八爪魚那樣伸出一堆觸手,及時敏銳的感知變化,穩當有力的抓住瞬息萬變的機遇。員工就是這些觸手,企業的健康發展越來越需要更加靈活的運作與管理方式,管理的要義就變成了「賦能」與「激勵」。

6樓:華致贏經營管理技術

任何管理方式的變革都是隨著社會水平的進步而產生,並且經過長期實踐,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管理科學是實踐科學。

目前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尚不是明確的事情,所以很難說會產生新的管理體系。

7樓:HRGO

這個問題我來答:

1.0 2.0 3.0 分起來顆粒度不夠細緻,根據《管理百年》裡的記錄與分類。

1900-1910 泰勒的科學管理時代

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管理的起源在於解決任務的問題,首先是個人工作方式的改變,效率、流程、工具、理性的提公升。

1910-1920 技術效率的時代

通過技術的發展在泰勒的效率研究的基礎上造成了生產力的大爆發,產品的成本大幅降低。

1920-1930 組織提公升的十年

技術和效率運動造就了能夠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的大型組織。韋伯、巴拉德分析了組織的形態、性質,並界定組織的重點。斯隆的組織管理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後續領導人把這種成功變成了未來的毒藥。

1930-1940 人際研究興起的年代

管理解決了任務效率問題、組織結構問題之後,為了進一步提公升企業效率,開始聚焦人的研究。管理對人和組織角度開始增加新的視角,開始糾正純機械的視角。開始注重人的動機,開始出現尊重、參與、責任、授權等理念。

1940-1950 戰爭背後的管理博興時代

大企業大品牌的營銷和全球化深入,管理思想的進一步傳播和擴充套件,通過戰後復興對歐洲和日本產生深遠影響,並在管理的實踐層面在歐洲和日本產生分化和革新,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1-1960 西方戰後大繁榮的年代

管理層和公司人階層興起,中層普遍化和後續不斷僵化問題出現,發展了心靈契約、企業文化、企業願景等理念;馬斯洛需求層次、雙因素、XY理論等思想風潮風靡。

1961-1970 分析管理大發展的年代

戰略管理思想的大需求和大發展,德魯克與錢德勒的思想發端,安索夫的分析式的戰略管理成為主流風尚,目標管理成為管理日常,同時也出現明茨伯格的不同聲音。

1971-1980 問題與新尋找的年代

新的探索:行動學習、教練模式興起,商業實踐和管理理論都受到了新挑戰,重新開始審視現行的管理理論並尋找未來的方向。

1981-1990 反思與回歸基本的年代

如何提公升願景,啟用對管理層的思維桎梏;去重新發現人的價值,突破困境。領導力、組織發展提公升等管理研究收越來越受重視。

1991-2000 混沌、解構、創新、引領的年代

企業再造理論風靡一時,但是沒有太大的卵用。管理理論開始滯後於實踐。智力資本如何進行管理成為乙個待解決的根本問題。

2023年以後管理的新時代

管理更強調個體的發展。出現個人心智的解放、神經科學、行為科學等問題。管理只能在守住基本面的情況下,不斷在混沌中摸索前行。管理的職能界定越來越模糊。

不同時期對應的大師:

第一部分:1900-1930

重要人物:法約爾,泰勒,福特,吉爾布雷恩夫婦,韋伯,巴納德,杜蘭特,杜邦,斯隆。

第二部分:1931-1980

重要人物:梅奧、福列特、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懷特、沙因、德魯克、科特勒、萊維特、馬斯洛、赫茲伯格、麥格雷戈、錢德勒、安索夫、明茨伯格、哈羅德吉寧。

第三部分:1981~

重要人物:戴明、大前研

一、朱蘭、波特、彼得斯、沃特曼、坎特、錢皮、哈默、漢迪、韋爾奇、戴爾

8樓:段博原

我覺得這種說法並不合適。

1.0經典管理是英雄式的,需要英雄型的管理者或者專家來力挽狂瀾;

2.0科學管理體系是流程型的,把經驗總結固化到組織體系內,通過流程來確保絕大多數「不是英雄」的角色可以做出「英雄」的招式;

3.0意願型,組織如何提公升大家工作意願,協助組織實現戰略。比如阿公尺巴,華為的股權激勵,網際網路公司的股權激勵等等,都是通過一些方式來提高員工為組織付出的意願。

9樓:吾真貧

題主是按照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管理變革來定義1.0、2.0等管理版本迭代,依次思路,我們可能需要先回答下一次的技術革命是什麼,然後再來推斷這個新的技術革命可能給管理帶來什麼。

應該說,過去的技術革命,總體上是人類對身外物(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和開發,同時帶動了生物技術的進步,新的技術革命已經開始跨向對身內物的認識和開發了,比如對神經系統、基因工程的認知,一方面是治病救人,另一方面在改造和開發人,而且後者將越來越顯要。這方面的論述不論是在赫拉裡的作品裡還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裡都有所提及。

當人有機會越來越完美,原來的組織可能更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力發揮的需求了,組織可能被打散,因為組織的規矩總是或多或少限制了能力的發揮,企業管理可能不是那麼重要,反而公共治理成為顯學。

10樓:浮土

首次收到該問題,感覺劃分有疑惑,何況自己是實操者,從未專研理論,超出能力範圍,所以未答。

再次收到此問題,也只能拋出點淺見和疑問,因為自己也不知道管理4.0是什麼。

1、題主劃分管理1.0-4.0,但說明主要是工業革命和工業企業管理,似乎不嚴謹?

2、精益管理為管理3.0,似乎抬的過高吧?日本一直研究高畫質電視,結果美國乙個數碼電視丟擲,多少汗水白流,多少財富損失?

精益管理並非科學管理的突破,還是屬於量變範疇,並非質的改變。

3、管理應社會分工而誕生(管理1.0),因大批量生產而成長(管理2.0),那麼,社會進步誕生了組織行為學,技術進步誕生了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現在圍繞著管理基本要素分枝散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需要探索和能夠探索3.

0、4.0版本嗎?

11樓:尹甯

國外的這些管理類的東西,是拿來國內混課時費和論壇演講出席辛苦費的。騙騙高管可以。騙騙企業家可以。真正的生意人沒有幾個自稱是企業家的。

12樓:馬鵬飛

哈哈!這個問題要從哪個維度來回答呢?

這些體系主要是為了我們方便與能夠很快進行區別而自己給自己設立的標準,也便於大家能夠達成乙個共識,免得彼此爭論不休。比如部隊的管理體制屬於幾點零呢?

今後4.0的管理模式我認為是打破無邊界組織的一種管理模式,自由組合來實現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我們企業也正在研究這方面的事情。

企業目前所面臨的的是多元、動態、複雜和不確定性,並且開始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模式,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連線會越來越少,主要靠的是科技手段來解決。邊界就會越來越模糊,最終形成的是五邊界。

在延伸的話就是去中心化------

何謂 品牌 ?何謂品牌管理?品牌管理的最高境界為何?近幾年有嗎乙個產品達到了這種最高境界?

增長氪 星巴克與其說是乙個零售服務品牌,不如說是乙個體驗性品牌。它的成功在於它抓住了品牌2.0時代的本質 抓住消費體驗,構成了消費者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星巴克能夠斗膽地放出廣告 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星巴克賣出的不僅是一杯咖啡,當然還有其獨特的咖啡文化和溫暖 舒適 香氣四溢的消費環境。人...

如果內容管理的後台介面前端化,對於內容管理是否更高效?

小鍋子 嗯,作為大廠之一,來試著回答一下。現在的網際網路產品,很難是從前端到底層完全由某廠商自主研發,不說本來就有一大堆開源的生態,就從效率角度出發,也肯定是哪個好用就直接用哪個。這才大廠裡更常見,大公司所能夠掌控的資源,就決定了這種模組化 產業鏈的運作形態。所以,回到這個問題,我剛開始接觸運營時,...

如果你是乙個團隊的管理者,那你下面的管理層站在你的對立面,你該如何解決?

山大王 我陡然意識到,現狀已嚴重違反用人盡用其長,促其長凸奇效,以條例束其異志於萌芽的管理原則 額頭不免一陣陣冷汗狂冒,大領導看到我作為管理者,把下級管理協助者管成了對立面,怕是免不了一頓削。輕則前途斷無,重則工作了了 事情已經造成了,總是要解決的 建議從速 從細 從嚴檢視自我,羅列欠妥和不足之處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