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南無至尊無上護法如來,到底要怎樣問問題啊

時間 2021-10-25 00:27:04

1樓:無相之相

《六祖壇經》講直指見性,悟了自性,也沒有什麼可以問得了。所謂問都不過是妄想罷了。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

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六祖壇經》

2樓:王意

大概和金剛經裡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的意思一樣

平常人在布施的時候心裡往往有乙個念頭

我是好人我在做好事我會有功德

這裡的布施是不平等的你弱我強我才會幫助你

從而產生執著分別妄想雜念

即使這個念頭很微小平常人也難以控制

我們問問題的時候

在心裡同樣會有

這個問題誰回答得更好

你必須得回答我他回答好厲害好羨慕

等等雜念這便是彼我

而善與不善斷與不斷淨垢等

是我們問問題預先設立的偏見

即使你問他是壞人嗎

你的預設還是他是壞人不然你就不會這樣問

如果你不能察覺這些就會陷入分別妄想而不自知所謂不住色布施不可能一下就達到

這是菩薩的境界

因此我們布施問問題做事的時候盡量客觀的觀照事物像鏡子一樣不留於心不困於念

3樓:樂寂靜

這裡的問,在心。也是大菩薩境界,就如這個是善,是不善,畢竟是有分別心問。這裡更深意思是菩薩希望眾生,以怎樣的心態去問,這裡的心態應該說是現在什麼樣的高度去問,比如說有相布施,有窮有盡,無相布施,無量無邊。

這裡的有相無相皆是心之體現。

但是眾生畢竟是眾生,多為邪問,但知邪才能改正,畢竟要經歷一番邪問才能有一番修行,如此漸漸改正,如禪宗頓悟者,畢竟少有。那麼以後可以根據菩薩所說,我們還是要問的,但是知道這樣問不對,但是為了修行,不得不問,如經中所說」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

若言不修,即同凡夫。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礦。「那麼我們就因此而不修行了嗎,還是要修行的,但是畢竟知道修行之後如何如何。

所以你還是放心問,大膽問,但不可戲論佛法。以上回答皆是樂寂靜個人淺見,若違聖教,求諸佛菩薩懺悔,若符契聖心,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南無阿彌陀佛!!!

請教南無至尊無上護法如來,既然無我,所以沒有誰在選擇,那人應該沒有選擇的能力,那佛教為啥說自作自受啊?

寂智貓 佛教中沒有 自作自受 的說法。雜阿含經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時。有異婆羅門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慶慰。慶慰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曇。為自作自覺耶。佛告婆羅門。我說此是無記。自作自覺。此是無記。云何。瞿曇。他作他覺耶。佛告婆羅門。他作他覺。此是無記婆羅門白佛。云何。我問...

請教南無至尊無上護法如來, 真的有能主宰想法和行為的 我 嗎

德遵普賢 其實聽經明理,就是為了讓我們的這個心王可以聽自己的指揮,可以依據佛在經中講的的真實殊勝義理去修行。怎麼修?把自己想的,說的,做的,也就是自己的心,轉變和佛菩薩一樣相同。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都處理得當,因為不在執著和追求了,而是明白只有幫助別人學佛,懂得經中的真實殊勝義理才是真的,得到的利...

請教南無至尊無上護法如來和各位爺,如果人類沒有美醜的概念,那男生還可以被女生吸引嗎?

釋迦摩尼佛 你要知道,如果不是為了性慾,男人更願意和男人在一起.而如題主所言,語言和美醜概念未誕生,那就是看不出美醜,聞不出香臭,和木頭有什麼區別呢?人類的繁衍,說白了就是有漏。有漏你不懂的話,可以理解為煩惱。這也是你我為何流轉生死的原因之一。再通俗一點講,男女之間互相吸引,不單單是美醜的原因.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