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 南面》第一章 反制,講了什麼?

時間 2021-07-09 09:29:02

1樓:

本章韓非子起名《南面》可謂意味深長,一是代指君主,二是代指君主正確做事。南面,是方位也是方向,只有方向對了努力才有意義;只有位置擺正了,心態才能端正,心正了事才能成,路才久遠。面南,是最健康的坐法,也是最中庸的做法,太陽東昇西落,坐北朝南總能被曬到,既不直視Sunny,也不背向Sunny,總能看清事物。

地球的磁場在內部北入南出,所以坐北朝南可使人體的磁場與地球的磁場一致,順勢而為更有利於人體健康。

南面,出自《易·說卦》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天子、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稱帝位。人君南面術與道家有密切關係。

《漢書·藝文志》指出:「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乃人君南面之術也」。

按《漢書·藝文志》的意思,《南面》一章主要講的就是關於君主「成敗、存亡、禍福」的古今之道,為君之道要「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韓非子-南面》通過具體的事物來闡述以上三項為君之道,韓非子主要想告誡君主「不臣備臣,不困於事,不惑於言,不顯其欲,不守舊故」。要無限接近「道」的境界,在事物面前做到「靜虛」實現「自守」,在自然面前踐行「卑弱」實現「自持」。

「靜虛」是不爭與放空,才能裝下「道」產生的無限能量,並將這種能量牢牢守住。「卑弱」是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只有這樣才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落實到具體的事物上,為君之道第一要務是用人與管人。人是事物的主體,用好了人,事則成,管好了人,國則和。第一要務錯了,就會變成第一過失。

韓非開篇就以此失為頭,開始論述《南面》之道。「人主之過,在己任臣矣,又必反與其所不任者備之,此其說必與其所任者為仇,而主反制於其所不任者。」意思是君主的過失,在於已經任用臣子了,卻又總是顛倒回來,和未被任用的人一起去防備他,這樣一來,未被任用的人的意見一定和已被任用的人的意見作對,君主反而受制於他所不用的人。

這一節不管是原文還是譯文都有些拗口,簡單來說就是「以臣備臣」用在野之臣防備在朝之臣。這是君主的首要過失,後患無窮。原因很簡單,以臣備臣,是因為君主對朝臣不再信任繼而產生戒備,需要另一種力量來加以平衡或是抗衡,最好的辦法是啟用在野之臣,原因是朝臣與野臣是對立雙方,矛盾不可調,利益不可一致,用敵人的敵人對付敵人,借刀殺人,與己無損。

如果說臣子之間用此之計可以,但君主不可用,原因就是「此其說必與其所任者為仇,而主反制於其所不任者。」野臣的主張與朝臣的主張相互矛盾,這樣君主就會受制於他不用之人(野臣)。

為君之道,如「道」一樣,執行自如,生生不息,不靠外力,更不受制他物,但現在君主卻受制於其不用之人,只因沒有達到「道」的境界,沒有力量也無能力,要麼受制於朝臣,要麼受制於野臣。以臣備臣是典型的人治表現。

【人主之過,在己任臣矣,又必反與其所不任者備之,此其說必與其所任者為仇,而主反制於其所不任者。】

為什麼EMBN(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在全世界都流行,為什麼那麼多的高管職場培訓那麼火,就是因為其系統的課程能讓你學到分析與解決事物的科學方法,洞悉事物內在的邏輯,而不是聽信或是依靠他人。這是有別有中國傳統兼聽則明的思想,中國人遇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別人打聽打聽,這事怎麼辦,很少說按事物本身的邏輯與標準去思考與分析。在公司日常管理中,老闆還是要清楚行業標準與法規,並踐行之,萬一出事還是要按法規進行處理。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紅林悟道《韓非子 南面》第十六章 亡道,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 韓非子 南面 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君主要明事理,也就是任理去欲,做事要講投入產出比,要有實效。任理,就是遵守事物發展的規律,基本要求就是遵紀守法。去欲,就是去掉慾望與貪婪,回歸平常與自然,做為君主就是不要輕易顯露自己的喜好與習性,遵守為君之道。在 任理去欲 的基礎上再去正確做事,而正確做事...

紅林悟道《韓非子 功名》 第十章 鼓槌,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 韓非子 功名 上一章韓非子講了君臣之患,人主之患在於君唱無臣和,人臣之患在於不能盡專長。對於君主來說君臣關係是其各種關係中最為重要關係之一,是關係就要互動要維護,一方有動另一方就有應,這是關係的表體,也是關係的內在執行規則。就象家庭成員,當一人有困難時其它人就有所行動來幫助困難者,這就是血...

紅林悟道《韓非子 五蠹》 第十一章 禹王,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 韓非子 五蠹 上一章韓非子給我們講了堯當王治理天下時的境況,與我們想象的不一樣,也與影視劇中的表現不一樣,堯王時期原始先民剛剛從食物採集時代踏入農耕時代,才解決了吃的問題。那時的堯王冬穿獸皮,夏穿麻布,住茅屋,吃粗糧,喝野菜湯,根本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帝王生活。社會物質的匱乏與貧瘠,造就了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