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 功名》 第十章 鼓槌,講了什麼?

時間 2021-07-09 09:26:02

1樓:

紅林悟道《韓非子-功名》上一章韓非子講了君臣之患,人主之患在於君唱無臣和,人臣之患在於不能盡專長。對於君主來說君臣關係是其各種關係中最為重要關係之一,是關係就要互動要維護,一方有動另一方就有應,這是關係的表體,也是關係的內在執行規則。就象家庭成員,當一人有困難時其它人就有所行動來幫助困難者,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表現。

人類社會是乙個關係社會,各種關係將我們聯絡在一起,家庭關係、族群關係、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朋友關係、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等,總之,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事與事之間總有一種關係將兩者聯絡在一起。關係的好與壞表現在雙方的互動上,有的親密無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有的壞到或是無視到老死不相往來。

韓非子將君唱臣不和定為人主之患,說明君臣關係已經壞到不可收拾了。按韓非子的想法君臣相和則長治久安,國家長治,社會久安,君主長治,臣子久安,但君臣不和,國家動盪社會混亂,君臣相傷。君臣關係不單單是私人關係,更是關乎國家的行政關係,君主定向制策,臣子執行成效,但如果君臣不和,君主下令臣子無視,國家怎麼治理,社會如何管理。

國事如山,不可一日不理,這就需要君臣相和,唱和一致,聚力解決。這是韓非子如此重視君臣關係的原因。

對於臣子來說,發揮專長建立功績是立足朝堂的關鍵。不管是精神世界,還是世俗社會,解決問題是唯一發展的動力,尤其是世俗社會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問題不斷,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任何時候任何組織,總需要有人來解決問題,這就是賢臣的作用與價值。對於組織來說,解決問題是生存與發展根本動力,所以對於那些能為組織解決問題的人就是組織的功臣,其勢位才能長久。

從這一點看,臣子只有發揮專長解決問題才能建立功績,所以韓非子才將臣子不能盡專長定為人臣之患。這也告訴我們們,在職場立足至少需要一門技能,在公司立足必須踏實務實做出業績。

韓非子將君臣相和提公升到「國之至治」的高度,他說「故曰,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意思是:所以說,治理得最好的國家,君主如同鼓槌,臣子如同鼓,技能如同車,事情如同馬。

君主為鼓槌,當鼓槌敲下去時,臣子就要恰到好處的響起來。鼓槌就是命令,響聲就是行動,這就是執行力與戰鬥力。臣子的積極響應與令行禁止就是君主權威的體現,也是臣子對君主「安、尊、忠」的表現。

嘴上說的再好,不如用行動來證明。對於臣子來說,要建立功績,只能通過解決具體的問題來建立,所以解決問題的技能是車,事物就是馬,馬奔跑是駕車技能的表現。紙上談兵,只能害國害君。

對於實力、務實韓非子認為「故人有餘力易於應,而技有餘巧便於事。」意思是:所以人有餘力容易響應召喚,技巧高超容易辦成事情。

這就是實力,能解決問題就是本事,再多再好的花言巧語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業績能證明乙個人的實力與才能。國家有難,君主求賢,只有有實力者才會主動響應。真正的愛國者,不是天天唱紅歌的人,是在國難之際逆行向前的人,是真正無私奉獻的人。

【故曰,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故人有餘力易於應,而技有餘巧便於事。】

君臣相和,長治久安。依法相和,天長地久。時不我待,怎能妄為。

紅林悟道《韓非子 八經之主道》 第十二章 有徵,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 韓非子 八經之主道 上一章韓非子告訴君主處理國事要有 結智公會 的大智慧型。遇到問題,要多方面聽取建議與意見,多角度參驗事物,以便最大限度地獲取事物的全部與真實,為正確決策奠定基礎。君主之責在於解決國家與社會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獨斷專行,更不是 猶豫事留 所以韓非子才會再三強調上等君主盡人之...

紅林悟道《韓非子 安危》第十五章 利身福國,講了什麼?

紅林悟道 韓非子 安危 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乙個千古訓誡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只不過韓非子將良藥變成了骨刀,苦口變成了刮骨,可見病人病得不輕,扁鵲施治之猛。治國如治病,聖人拯救危國之法就是進獻忠言,而這忠言逆耳如刮骨療傷,疼痛無比。人是事物的主體,君主是治國的主體,治國之策需要人提供,治...

紅林悟道《韓非子 十過》第九章 自大,講了什麼?

韓非子 十過 第九過 內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意思是內不量力,外靠諸侯,這是削弱國家的禍患。韓非子用韓君為解宜陽之困不聽公仲之計投秦伐楚,執意相信盟國楚國會派援軍,結果楚國一兵未發,宜陽之地還是被秦軍所破的故事來說明第九過。秦國攻打南韓宜陽,韓王急了,公仲朋對韓王說盟國楚國不可靠,不如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