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他人和救贖自己,哪個更難?

時間 2021-06-27 11:15:01

1樓:sure

救或贖只是一種形式,只因在這種形式存在的兩個個體或多個個體間,存在著某種共性,這種共性構成了共情的基礎,才產生了救與贖的衝動。形式各異,而目的相同,在救贖他人的同時使自己得到解脫,此時他人還是自己已經不重要,目的和手段也不重要,從救贖過程開始了那一刻,彼此都已得到解脫。 肖申克的救贖以聖經為線索是最好的註解。

仁者愛人,當有不忍人之心。

2樓:我去劈竹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是這意思吧。這就是公益,有利於自己,也有利於他人。公益之心也叫公德心。

人與人之間有共同命運體。破壞了他,就等於破壞了自己,關係越深,命運連線影響就越大。一條船要兩個人才能划動,其中乙個人生病了,靠你乙個人是划不動船的,這時你該怎麼做呢。

3樓:千一秒

很多人覺得救贖他人比較容易,例如,他們覺得逼別人念書上進,肯定比逼自己容易。

但實際上,如果你沒有一點逼自己的經驗,想逼別人做一件事,一是不可能,二是招人恨。

如果能救贖自己的話,救贖別人也會變得比較容易。說能救別人卻不能救自己,那只是不能、不願意面對自己而已。

4樓:風爾雅

倘若按儒家哲學來闡述,那必是先己而後他人,畢竟君子立身之本為修身,然後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認為儒家思想主張還是有點東西的。

按本人的理解也是如此,把自己整明白了,也就有幫助他人的資本了。

5樓:

同樣難。

相對的救贖他人更難些。

救贖自己改變自己可以做到一念之差。

救贖他人卻有千念萬念,不能代替他人做到一念之差做出改變。

6樓:「已登出」

這個預設題目的語境裡,「救贖」的達成其實更像是一種功利性的達成,一種道德性的最大化,「自我」和「他人」這兩個意象站在了對立的位置,最終的結果是其中之一佔據主導權,所以可以說這個意義上的「救贖」不是一種普世的價值的救贖,而是一種功利性分配的結果。

並且,「救贖」的概念在語意上顯得有些模糊,我們需要達成何種功利性才能達到真正意義的良善、真正意義的救贖呢?而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最終的價值判斷傾向於主觀隨動。

不過,人類這一物種本身的固有需求決定了不論從社會層面(他人),還是從個人層面(自己),道德性的最佳分配模式一定是一種既定的、互相妥協的形式,道德性的非達成帶來的不僅是對個體人格的壓抑,也是對社會結構的衝擊,這會造成某種程度的社會結構的重組,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的程序。從這個層面來講的話,真正的良善與救贖本來就溶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如果是辯論賽的話,爭論的焦點應該會處在「自我需求」與「主流道德」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上。

正方(救贖他人更難)應該是以「人類個體的社會性入手」,強調如果個人物質、精神追求得不到滿足,那麼就從談起對他人的「救贖」,以及「救贖」這一概念的評判標準:你怎麼知道你「救贖」了他人呢?也許只是一廂情願,甚至於好心辦壞事呢?

而反方(救贖自己更難)則需要強調「社群的排異屬性」、「人類個體的缺陷性、單一性」。假設一位窮凶極惡的罪犯,他最大的樂趣就觀賞別人痛苦的姿態,把破壞社會秩序當做是自己的唯一目的,那麼主流道德就會嚴厲的懲罰這個罪犯,否則長此以往整個社會就會崩潰;以及人類個體的能力有限,個體要達成自我的救贖是很困難、甚至於不可能的,我們勢必是在社會活動之中才能達成自我的救贖,所以正方的論點不成立。

迷茫的我該怎樣救贖自己?

101.開飯啦 謝妖。我年輕時跑的快,百公尺11秒多。參加過校運會,全校第5,前4個和我差不了幾秒,前三名個子都不如我高。我很不忿,因為我覺得我天賦異稟,肯定是方法錯了,於是拼命下功夫。甚至省吃儉用花錢請了乙個教練。他當天就把錢退了,然後我用教練費請大夥吃了一頓。教練說,有些東西要看天份,我有一點但...

老公出軌,我如何救贖自己

東方慧 其實你還是沒有做好離婚的準備,就如他沒有做好離婚準備一樣,對於他前面的關係,只能說明他是個缺乏主見,猶豫不決的人,他習慣這種拖泥帶水的處事方式。從表面看好像是父母反對,他不得不選擇放棄,實際是他自己的個性所致。到現在也同樣如此,他一直都沒有放下前面的關係,心存幻想,但又沒有做過離婚的準備,因...

《肖申克的救贖》中哪個地方感觸最深?

蝦仁不眨眼 有!當我看到後半部分,知道那張巨大的美女海報是為了隱藏為了逃跑挖的洞,安迪先前給監獄長報賬洗錢,憑空捏造出乙個人 人 然後用著他創造出的這個人桃之夭夭。我當時都震驚了,這是天才吧!我覺得從剛剛入獄的那一刻,安迪就在打著如何逃獄的算盤,令人驚訝的是,他真的找到了!你知道,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