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部電影製作的精良與否,通常是導演而不是其他工作人員能力的原因?

時間 2021-05-31 07:12:55

1樓:鳥哥CAGE

電影攝製是所有藝術行為當中最複雜的,比較恰當的比喻是行軍打仗。拍電影在複雜程度上就是打仗,你需要錢,需要精兵良將,需要謀士,需要糧草,需要後勤,需要策略,需要執行,需要臨場應變……

好萊塢是製片人中心制,國內則是導演中心制。換言之,導演是這支部隊的將軍、總指揮官。

打仗無論輸贏,第乙個要封賞或問責的永遠是將軍。電影成敗,第乙個要讚許或批評的便是導演。

2樓:白駒匆匆

首先一部電影的好壞一定與每乙個參與創作人員有關係。但導演是直接受益核心,所以承擔主要責任。一部電影的生成,就像做一盤菜,各種調料烹製而成,而掌握火候從而融合一體的是導演。

好與壞都在導演的把握。但市場有時很畸形,科班出身的廚子,一定知道那種配料更好,但廚子的老闆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好手藝的廚子有很多,有名又能堅持原則,不向各方面妥協的不多。

可能說的比較亂,想表達的很多,最重要的是團隊裡的成員提供技術,而作者要把這些變成藝術。變成有受眾群體、能引起一部分人群共鳴的完整作品。

3樓:Linena

我見過有的所謂的導演在現場連監視器都不看,拍完全部才怪雙機位的攝影師沒拍好畫面沒統一。

拍完才怪演員演技差有偶像包袱老讓攝影師拍他好看的一邊臉。

這種拍出來能不是爛片嗎?

首先乙個好導演起碼要有從前期到後期把控的能力,而其他工作人員一般只負責一環。

比如化妝師定妝造導演至少需要確定造型是否可以。造型太醜總得改吧。

場景道具布景審美什麼的導演至少需要過目需要溝通。

演員演技太差,得手把手教吧。實在教不好的,用鏡頭表現用後期剪輯也得剪得不能太尷尬。

攝影師能拍好最好,拍不好導演也需要溝通怎麼才能表現出自己想要的感覺。

後期如果需要做特效導演至少需要提前設想好畫面後期才好做特效。

導演就是劇組的甲方,而其他工作人員都是跟他對接溝通的乙方。最後拍出的片都是以導演的意志和審美為主導。

就像關曉彤遇上好的導演好的團隊她也是有演技的,多少人因為影都不再黑她。但是她拍的甜蜜暴擊還有那部什麼空姐的。簡直是災難現場。

4樓:

爛的前提,是知道什麼是爛

知道什麼是爛,需要智力也需要勇氣

大陸電影多數都是導演核心制,或者講一人核心制,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以他/她為源頭來碼的。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所有的「爛」當然全部都要歸功於他/她了。

5樓:肥雪

一部電影有好多「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但這些人都不會在工作人員名單裡留下名字

比如場務、場務頭、燈光助理、攝影三助理(小助+軌道+焦點)、服化道、甚至哪怕是負責錄卡格卡的DIT、送水送飯送人的司機、演員自己的助理,一般都不會被外界所知道他們的名字

工作人員名單絕大部分都被導演組、製片組、投資方霸佔,既然都拿走了彰顯功勞的「榮譽榜」,心裡想著「只要電影成功了別人讚頌的都會是名字出現在這個名單裡的我」,那就應該揹負上失敗後所產生的罵名

成功了功勞是你導演組和製片組的,失敗了就想把鍋甩到其他工作人員身上?

未免太喪心病狂了吧

你為什麼會喜歡上一部電影?

thisis Isabella 我們只有一生的時光,但通過閱讀我們的生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擴充套件,彷彿度過了無數個不同的人生。網易蝸牛讀書芷菱 這句話正是我為什麼愛閱讀和電影的原因 看到我了嗎 不請自來,作為乙個電影人,一般到大眾會喜歡上一部電影,就是因為劇情。賈樟柯,因為看了張藝謀的 我的父親母親...

幾分鐘解說一部電影,是不是對電影製作者付出心血的一種浪費?

北冥 一部好的電影,情節場景上的細節幾分鐘是不可能講清楚的,只能大概的過一遍劇情,就像看了故事大綱。幾分鐘說電影如果只是粗略的過劇情,沒有任何延伸和思考,也不安利介紹電影,只能符合部分快節奏人群的要求。我覺得大的影視解說不會是這樣的水平,快節奏,產量高,成本低,回報也只是眼前的。我關注的影視解說基本...

影響你最大的一部電影是什麼?為什麼?

沉默年代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囚徒長期的監獄生活,使其 體制化 如同沒有人生目標的我們,被困在自認舒適的環境所同化而茫然失措。像極影片中的老布身體的自由,精神的監牢。 麻辣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是在我人生最低落的時候看的,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挺過了人生最困難的那段時光,所以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