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在看電影時的感受和普通觀眾一樣嗎?

時間 2021-05-31 06:17:54

1樓:color

作為乙個業餘導演,會在觀賞故事的同時關注一些優秀的運鏡、構圖、分鏡、節奏、氛圍、收音、燈光、各類轉折、故事高潮的特點,不會特意去關注,但很多電影中優秀的點會讓我不由自主地產生思考。

2樓:當真就輸了

跟理髮做菜一樣,

顧客食客功能感受到髮型好看菜色好吃,

理髮師知道好看的髮型怎麼樣剪出來

廚子知道好吃的菜怎麼燒出來

自然也有爭議的髮型和菜品

3樓:麥高芬

先說明,絕大部分電影都沒有這個資格;

看一部電影,你會看到這個導演的所有借鑑和師承,會會心一笑,這個感受,普通觀眾很少有。

4樓:章漱凡

一句話答案:不一樣。不過不是去分析評判,而是更敏銳的感受力。

(不過當然,不同人情況不同,這不是絕對的。普通觀眾的欣賞力本身也有分別。)

學導演的,有個基礎課是電影閱讀。

我就給學生上這門課。

簡單說,我比較希望學生在學完之後,能夠以不同於普通觀眾的方法來看電影。

但是看到最後,其實還是要回歸感受。

因為作為藝術家,不能夠被藝術品打動,而僅僅是去分析、評價,是一件很不合適的事兒。

當然,打動之後,再一次觀賞的時候,還是需要有分析的能力,去理解你為什麼會被打動。

排除生理上的反應(比如被突然嚇一跳),藝術效果的確是由藝術手法營造出來的。良好的藝術效果隱藏其手段。分析時我們需要找到其手段,但感受時我們需要體會其效果。

更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學生能夠有更深的藝術感受力。也就是說,能夠更準確和深層次地去感受到藝術作品的美。比如某些之前ta看不懂的電影,如今ta能夠感受到美。

這和分析評價也無關,而是藝術感受力,是感性的。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本身的興趣和領悟能力,以及恰當的練習。

我曾經就有過,寫多了文章,看電影的時候居然不由自主地開始分析起來。

那感覺很可怕,還好後來自己排除了這些東西。觀賞好電影的時候,就老老實實去感受藝術之美。

藝術家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就是感受美的能力;否則,就只是個匠人。

5樓:兔子先生

會相對客觀一點吧,在沉浸、代入上肯定要求比常人高。但如果說完全不會產生相應的心理,那也不太現實,畢竟導演本身也是觀眾的一部分,觀眾心理也是導演考量一部電影的重要因素。導演如果想掌控觀眾,就必須從觀眾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電影。

看電影時,我們到底在看什麼東西,我們是否應該乞求在其中看點東西出來,而不是看完過後沒有任何印象?

湯嘯雲 你這想法有點偏激啊,電影是光影的藝術,又不是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非要看個中心思想出來?有的電影劇情巨爛,但是鏡頭語言很豐富,我不喜歡劇情,可我喜歡畫面啊!不行嗎?如果所有的電影都能看出有深度的思想,這世上還會有爛片嗎?這就好比你要求每乙個人都是道德楷模謙謙君子,這現實嗎?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

看電影和看書的區別

恒一 看書和看電影是有本質區別的 簡單說書的表達方式是單線的,更宜引人思考。而電影表達畫面式的,畫面的資訊量很大,會發散人的思維,從而少了主動思考,更多是被動接受。這樣最終從個體收穫來說是不同的,看書更易讓人有感覺,有收穫。 鄭寧希 總覺得看書所有的知識和感受體會都是自己辛苦賺來的,看電影是別人推薦...

如何在看電影劇集的同時提高英語能力

戢光 看電影學英語都是為了給自己看電影找的藉口,因為你看完電影學習就結束了。真正要從看電影中學到英語就只能不斷的反覆的看,大致是這樣幾個步驟 先看中文了解電影內容,再看英文然後把不懂的句子生詞找出來弄明白,然後再看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再查詢改進,這樣不斷的看聽記學,少說也要看個幾十次,看到不用字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