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林夕的《人來人往》是粵語歌鼎峰之作?

時間 2021-05-11 13:25:33

1樓:古卡樹

各花各眼的問題

你的鼎峰只是別人眼中的半山腰

同樣是林夕早於《人來人往》十幾年寫的《似是故人來》就更有韻味文無第一你喜歡就好

2樓:序列號

有人說。

「一切擁有,都是暫時的,唯獨失去永恆。」

任何一次失去,都是迎接新的擁有,而擁有,又等待下一次的失去。

我倒覺得。

「擁有和失去,都不是永恆。」

林夕寫給Eason 的《人來人往》,是一首寫給宇宙的情歌,由陳輝陽作曲。

它被稱為「粵語詞作巔峰」,雖然有點誇張,但其敘事,卻句句透著感情的道理,實在難得。

有些歌是情歌,也不是情歌。

我可以唱給你,也可以唱給夕陽,玫瑰,落葉,沙漠,和我面前的一切。

如這首《人來人往》,唱給所有的「留不住」。

整首歌突出的乙個「走」字,對應歌名,讓我不禁想象出乙個畫面。

在人潮中行走,別人也在走,有的走的比你快,有的慢一點。

你剛好遇到乙個和你併排走的。

你們開始聊天,聊到一半他加快步伐,走到前面,你想追,但追不上。

就好像我們身處這個世界,腳步的速度從來不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

任命運做推手,隨生活亂流。

談談這首歌絕佳的布局。

由「朋友已走」 ,「情侶會走」 ,「誰也會走」 ,「時間會走」這四個呼應的小標題,圍繞著主題,層層遞進。

朋友已走,我飲酒至凌晨仍覺不夠,你不肯走,費盡心思找各種理由來拉我手,最後你坦白,說男友有事忙是藉口。

情侶會走,於是你和我在一起,但我心知,你不過是寂寞使然,我也不過是個俘虜。

心裡清楚,但不甘心。

明白誰也會走的道理,在你離開之後。

「閉起雙眼你最掛念誰,眼睛睜開身邊竟是誰。」

你我身在咫尺,心於千里開外。

緊跟其後的「感激車站裡,尚有月台曾讓我們滿足到落淚。」

表達的則是對過去的感激,而不是對後來的怨恨。

若感情像月台,去留自由,你我都能到達更合適的去處,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而兩遍副歌的用字改動亦精妙絕倫,第一遍是唱給你聽,第二遍是唱給自己。

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他。

說到底,我們不過都是感情裡的俘虜,同病相憐,我又怎麼忍心去怪你?

月台,確實能讓我們尋到合適歸宿,然而分離相聚,總太傷人心。

後來,剛失戀的我開始與旁人攜手,若愛為了永不失去,何以我今天如此?

這是「時間會走。」

仍然記掛當初,開心飲酒的日子。

回到開頭我說的「擁有和失去,都不是永恆。」

但擁有和失去,又何嘗不是永恆。

至於結尾,那一句我做了多年個籤的歌詞「愛若難以放進手裡,何不把這雙手放進心裡。」

我想用不久前看到的一句話,來替代。

「愛在欲吻未落時。」

3樓:尹海天石

巔峰算不上。暫不說其他歌手和其他詞人。

就拿「陳奕迅+林夕」的作品聊聊吧,填詞上比《人來人往》更勝一籌的都比比皆是,《富士山下》《一絲不掛》《不來也不去》《任我行》《六月飛霜》都算是林夕超一流水準的,特別是最後兩首,題材之新穎出奇,故事以及情節鋪排,用詞用韻都說明夕爺近年來的創作水平是越來越高的,用任何一首詞來代表林夕,或者代表粵壇的鼎峰都是偏執。

具體到這首《人來從往》,當然是不錯的作品,這份詞制勝在於強大的敘事能力,與林夕大多數絮叨佛理勸慰世人的堆積詞藻作品不同,《人》的用詞實在平實太多,用韻上也無甚變化,只用到au,oi兩韻(林夕的較好的作品用韻都在4個以上,而且主歌副歌常常會換韻)。

下面欣賞下:

「朋友已走——情侶會走——誰也會走——時間會走」

「用盡心機拉我手——寂寞因此牽我手——藉故鬆開我的手——與旁人攜著手」

句子平實樸素,用字用韻也完全沒有變化, 四段故事都用了「走」和「手」字,但好就好在這兩個字,用「走」字說明時間的轉移,用「手」字來展開情節,並且這幾句都很完美地踩在同一段旋律上,韻腳對仗之整齊,配合陳輝陽譜的曲,被eason演驛出來確實很有層次感。

順便一提,那句"尚有月台曾(能)用我們滿足到落淚」,正如網上許多人所說,一字之差,就完成了故事的推進,實乃點睛之筆。

4樓:石不轉

什麼都沒說。

也什麼都說了。

作為一首在不眠之夜被反覆單曲迴圈的歌的歌詞,這,就足夠了。

當然我覺得夕爺寫得最好的還不只是這首。

5樓:kid-奇

應該說是粵語歌詞的頂峰製作,而不是粵語歌,歌曲和歌詞本身都很喜歡,旋律和演唱很動人,但如果細細再去推敲歌詞,會覺得更妙,對這首歌的喜愛程度會更上一層樓

6樓:言午言午

《人來人往》被認為是歌詞的巔峰,我是認同的。現在大部分歌詞內容都是描寫愛情的,以致很多人以為愛情歌就是「俗」,即使是愛情歌裡的精品,彷彿也不如一些說理歌來得「高深」。但歌詞的好壞並不在於題材的深淺,相反,能把常見的東西寫出不一樣的感覺,更見詞者功力。

廢話自此結束,以下是本體。

關於這首歌的詞評網上有很多,其中的字詞推敲我就不贅言了,談談整體吧。歌詞以四個「xx會走」展開劇情,描寫一段「我愛的人不愛我」的故事。狗血吧。

如果不看最後一段歌詞,這的確是很普通的爛俗情歌。然而再第二遍副歌過後,詞者寫出這段感情的結局:這一段感情的受害者,卻成為另一段感情的傷人者,主角終於明白,在「人來人往」中,沒有什麼是可以一直擁有的,愛情的得失並不重要,感受過就夠了。

我們常常被林夕筆下淒美的愛情感動,卻往往忽略了林夕教給我們的不是懷念,而是放下。

林夕寫下這樣一篇一點也不特別的愛情故事,體現的卻是他對人生「擁有與失去」的認識,說這首歌是寫備胎的人明顯是把目光放在了故事表面,未曾深思詞人的本意。

話說以愛情的外衣來包裹詞人的思想在流行樂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至少粵語歌中是比較常見的。但為何這首就倍受推崇呢?以陳奕迅的歌舉例,「主旋律」寫男女之間的不和諧關係,實際是對社會想把人通通打造成一樣的無思想機器的抗訴。

雖然歌詞表面還是寫的男女之間的掙拗,但是歌詞中「假哲學」「大時代」「新制度」等詞還是很誠實地把詞人的想法很直接的表現出來了。這樣的詞看似需要推敲,但其實跟直接說道理只隔著一層紙,明白其中道理後再怎麼聽也聽不出欲說還休的意味。相比之下,《人來人往》層次十分分明,故事一段一段地推進,直到最後你才能稍微抓到一點詞人的本意,通篇寫的都是愛情,出來卻是人生,這才是這首歌經典的原因。

以小見大,借事說理放在文章或古詩裡不是什麼厲害本事,但以兩百字真真切切地寫一段完整的故事,又隱晦地表達詞人的思想,並不是一般詞人可以做到的。而且歌詞創作還得受歌曲旋律的約束,聲韻得貼合旋律,難度更大。最近黃偉文的三部曲《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羅生門》歌詞也是這般以愛情寫人生,但黃偉文用三首歌才做到的事,林夕一首歌就做到了!

林夕是個什麼樣的人?

林輝 乙個有才華的詞人乙個是非觀模糊的呆人 最後變成了乙個是非不分的妄人 新時代到來了他的詞他的歌我們會欣賞 他錯誤的觀點和做法我們一樣會批評 國家統一是底線也是紅線踩了就要 我看過一下梁偉文先生的FB。我就不把圖發過來了,避免被封。他能夠寫得出好的詞,也許是因為他很感性再加上他在文學系裡學來的運用...

林振強是誰?林夕為什麼那麼崇拜他?

謝全 林振強的詞人身份已經有人講過了,另乙個身份就是,他是香港廣告文案界的教父之一,是九十年代很多廣告人的偶像,至於後來在報紙寫雜文,也是一絕,不少四十打上的香港人都念念不忘。反正,對於中年一代的香港人來說,林振強的地位絕不比林夕低。 看了許多高票回答,再來補充補充 林振強的詞風是哀而不傷的。冬天該...

為什麼有人要將粵語,說成是「白話」?

馮柏林聊商標 剛好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我來回答一下,粵語成為白話是怎麼來的?需要了解,粵語是乙個古老的語言,其實 白話 就是日常口語的意思,是相對書面語言 文言文 所以白話一詞也是古代就傳下來的,而粵語這詞是後來的叫法,加上了地網域名稱的叫法,就是廣東話的簡稱,類似四川話,東北話這樣意思,但白話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