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鐙到底對騎兵影響有多大?

時間 2021-05-05 16:12:14

1樓:你好

首先,對熟練的騎手來說,馬鐙的作用確實不大,對於各種馬背上的民族來說沒有馬鐙也能騎射,也能衝擊,衝擊力也不低,人也顛不下來,所以說馬鐙並沒有給騎兵帶來戰鬥力質的飛躍,沒有馬鐙時,也有強大的騎兵。

但另乙個方面來說,馬鐙是具有大作用的,那就是降低了乘騎難度,使得騎兵訓練更加容易,沒有馬鐙時,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騎兵,除了那些馬上民族,一般國家哪有條件,所以沒馬鐙時,優秀的騎兵基本都是游牧或半游牧民族的,農耕民族的騎兵長期被壓制,但有馬鐙就不一樣了,只需一段時間的訓練,就能使乙個之前沒騎過馬的人有不錯的騎術,使農耕民族也可以有不錯的騎兵,同時也使大規模騎兵訓練成為可能。有意思的是,這個使農耕民族受益匪淺的小玩意好像是游牧民族先發明的,造化弄人呀。

最後總結:馬鐙無法提高騎兵戰鬥力的上限,無論有沒有馬鐙,強大的騎兵都強大。但馬鐙有效的提高了騎兵戰鬥力的下限,沒有馬鐙時,農耕民族的騎兵和游牧騎兵的戰鬥力真的是天上地下(但沒馬鐙時,農耕民族只要肯投入也能有不錯的騎兵)。

2樓:Alex Julius

騎手雙腿夾住在豎直方向截面為橢圓的馬身,可以提供豎直平面內任何方向的摩擦力,理論上只要騎手雙腿對馬身的壓力最夠大,就能夠提供足夠的斜向上摩擦力來完成可能存在的揮砍時的重心下移帶來的影響,或者提供戳刺時長矛對騎手在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馬匹背部本身呈現為鞍型,和高橋馬鞍形態無本質差異,只是後者的曲率半徑更小一些,

靜摩擦係數和人體對馬鞍的是接近的,雙腿提供的極限摩擦力足夠彌補這差異

不大的高橋馬鞍曲率半徑帶來的彈力增益。

夾槍衝鋒就不提了,夾槍衝鋒增大的摩擦面積不超過50%(即使雙手持槍),

而木材和皮革的摩擦係數不高(鋼鐵更低,模擬鐵甲),

如果雙手持槍不能承受的衝量,夾槍衝鋒必然也不能承受。

夾槍衝鋒是trivial的。

理論上,騎手素質足夠好,馬鐙,馬鞍,或者有沒有採取夾槍衝鋒,牆式衝鋒(事實上不存在)。並沒有什麼影響。

3樓:虎甲

2、馬鐙提供的支撐,可以讓射手在馬背保持穩定。行進中的射擊,射箭。

觀察一下蒙古式狹小馬鞍,還有短鐙的繫法可知。

3、馬鐙可以讓馬術動作更精細化,除了腿扶助,還有體扶助。

騎手經由馬鐙,在馬背上很微妙的體重的變換,就能夠對馬匹下達不同指令,

4樓:

沒馬鐙的話,絕大部分騎手不能利用馬的重量進行衝擊而只能從側面掠過切個草蓆什麼的。

因此到頭了也就是偵查、襲擾、放個火射個箭什麼的……

有了馬鐙,才真正能讓騎手有效的附在馬背上借助重量和速度進行衝擊

5樓:鄭偉凡

如果沒有馬鐙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是主要靠騎手用雙腿夾緊馬腹來保持穩定。對於長期生活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來說不難,但是對於農耕民族來說這個就很難速成了。所以許多古代農業大國都是用戰車來作戰。

另外,馬鐙對於作戰來說則是衝擊的時候的反作用力會使騎手墜馬,沒有馬鐙時騎兵採用騎射是最安全的方式,如果用騎槍,需要在刺進目標後迅速脫手或者直接當標槍扔出。馬鐙帶入歐洲後,騎士們才能夠全副武裝的在馬背上用大型的騎槍。

扁頭對顏值到底有多大影響?

南韓雕刻 睡扁頭其實是中國從古傳下來的的風俗習慣,習慣給女嬰睡扁頭的他們,覺得頭型不是扁的就不好看。但時代不同,審美觀不同了,現代人其實都更傾向於圓頭而非扁頭。從圖中很明顯地感覺到,一樣的五官,扁頭看起來臉更大。這是因為睡扁頭形成過程中,頭部兩側太陽穴逐漸突出來,眉間印堂突出,使嬰兒面容增大 頭圓的...

馬鐙南北朝發明,但為啥公孫瓚有弓騎兵,漢朝有大量騎兵戰略配置封狼居胥不會是7萬輕騎斥候打出來的吧?求解

沒有雙鐙的時代使用笨重的雙手兵器幾乎不可能 長矛長戟可以單手操作,騎士挺著矛利用馬的衝力向前突刺 至於騎射我想應該是可以的,畢竟弓箭也很輕,有沒有鐙只是射的準不准的問題,不管怎樣至少沒那麼容易失去平衡掉下來。 和你在一起 南北朝那是金屬馬蹬吧,我記得有學者說過早期是可以用木製馬蹬或繩索結紮做成馬蹬的...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媽把我整抑鬱了自己還不這麼認為。直到我要求去看心理醫生她還一直說你沒病看什麼醫生,你這樣子醫生也會批評你。她不讓我去看醫生。後來舅舅帶我去,確診重度抑鬱。 你會複製父母的道路。不管你再怎麼厭煩,看不起,逃離,只要你的父母在撫養你,你都逃脫不了他們的道路。我以為我可以,我不想像他們那樣生活,我以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