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中文都是默讀,英文閱讀怎麼改?

時間 2021-06-06 18:07:44

1樓:

不用改。默讀是大腦根據當前文字難度自動做出的調整,避免不了也沒有必要避免。

詳見李笑來老師的一篇博文——

人們真正在意自己的閱讀速度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考試的時候,比如,在參加外語考試諸如國內的四六級考試或者國外的留學考試TOEFL、SAT、GRE、GMAT、LSAT的時候——大多數人的直接感受是閱讀速度太慢,乃至於時間不夠用。

為了解決「閱讀速度」問題,人們(包括老師與學生)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同時也定義了很多所謂的「惡習」,比如,「唇讀」、「指讀」、「回讀」、「譯讀」等等[1] 。很多學生在面臨問題的時候也難免「病急亂投醫」,相信「唇讀」、「指讀」等等方式真的是所謂的惡習[2] 。事實上,無論多麼荒謬的事情只要有人肯斬釘截鐵地說出來就會有人(很多人)不假思索地相信。

然而很多的時候,不能把「直接感受」當作解決問題的關鍵——要是那麼簡單,問題早就被解決了。解決問題之前,要正確地鎖定問題的根源,否則就無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絕不能僅僅流於表面。崔健的《像一把刀子》裡面有這樣一句歌詞:「這時我的心就像一把刀子,它要穿過你的喉嚨去吻你的肺」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用這樣的態度,往往要穿過問題的喉嚨去探它的肺才可以找到答案。

——《把時間當作朋友》前言

幾乎所有的語言考試都有「閱讀部分」,這只是簡稱,全稱是「閱讀理解部分」(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閱讀理解」本質上是兩個過程的疊加:「輸入」與「理解」。

「輸入」有很多種方法,「理解」是需要積累才能獲得的能力。要能夠理解已輸入的資訊,才能夠真正做到「閱讀理解」。如此看來,各種所謂的「建議」其實只把焦點鎖定在「輸入」過程了,而對「理解」過程隻字不提,即,以為問題的癥結在「輸入過程」上,而沒想到癥結其實在「理解過程」上。

「輸入」的方式至少有以下常見的三種:

1. 掃讀:只用眼睛快速瀏覽文字(本質上來看是必然以遺漏一些資訊為代價)

2. 默讀:在用眼睛瀏覽文字的同時腦子裡有乙個聲音在「說」這些文字,並不實際發聲

3. 唇讀:在用眼睛瀏覽文字的同時嘴唇翕動「說」出這些文字[3]

事實上,沒有人永遠只用以上三種輸入方式中的某一種[4] ——無論是在讀母語的時候,還是在讀外語的時候;相反,大家都是在不自覺地根據需要選擇輸入方式。閱讀內容對閱讀者來說相對簡單(即,閱讀者的理解能力在這方面相對很強)的時候,更多的情況下都是採取「掃讀」的方式;而內容難度高一點的時候,就會採用 「默讀」的方式;如果內容難度相對較高,那麼就會自然地採取「唇讀」的方式——因為這樣可以把速度放慢,以便有更多時間思考消化。所以說,「掃讀」也好, 「默讀」、「唇讀」也罷,都只是輸入方式,且是各有用處的輸入方式,根本不是什麼惡習。

如果學生相信「讀」和「默讀」都是惡習的話,他們實際上已經相當於「三腳貓[5] 被砍掉了兩條腿」——境遇早已慘不忍睹。(他們這麼做還有更嚴重的至少乙個害處,後面會有詳細的解釋。)

也就是說,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真正需要時間的,或者說更需要時間的,是「理解過程」——輸入過程只是初步。無論用哪一種輸入方式,最終只不過是在「配合」理解過程而已。在無法理解的情況下,輸入得越快越沒用。

所以,想要提高「閱讀速度」,真正要鍛鍊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而這並不是特別難以做到的——儘管需要很多篇幅才能講清楚。

如果乙個從未學過英語的中文母語者從小看中文字幕的英語電影,英語在他腦海中會留下什麼?

布繒 我認為感覺很重要,看了乙個多小時原汁原味的外語片,你就會情不自禁得模仿角色的那些腔調,無論是看英文,法語,韓文還是日語。看完後總想來上一兩句,這個嘛,可以激發一點點你對外語的興趣,但我不認同這可以提公升你的口語,因為配音不是標準發音,或許還夾雜有方言,如果真想提高口語,還是買磁帶來聽吧 所以啦...

背單詞的時候,看英文能想起中文,但是看中文卻打死也想不起英文,這是正常現象嗎?

Asakusa Xi 生活環境和使用頻率的問題。在哪一種語言中長期浸泡,就會產生基於那種語言的思維。我現在跟你正好相反,平時看到中文就能想起英文,但是看見英文卻,常常要經歷乙個過程才能想起中文。因為在國外住了十幾年,純英文環境。所以,你說的現象很正常。 Andrew Li 那是因為你從小學英語的時候...

讓孩子從小看英文繪本,可以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嗎?

福果 我不是從一開始用的英文,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我是乙個實打實的學渣,但是如今的社會在學渣也是會一些簡單英文句式 單詞。所以本著這點微薄的基礎,我自己給福果做起了英語啟蒙。以下是根據福果的情況分成的幾個階段及選擇的書。個人方法,具體到每個孩子是否試用,還是要看情況。1.毛絨玩具進行英語啟蒙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