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解釋「和好容易如初難」?

時間 2021-06-02 15:14:45

1樓:翽翽其羽

有些事情已經發生過了,就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改變了,就算兩個人和好了,可是矛盾還是發生過了,可是不管怎麼樣都有乙個過不去的坎在那裡橫著,心裡總有一點不舒服,就算是平時大大咧咧的人也是如此,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個人意見,如有不當領情請見諒。

2樓:謝小謝

因為「知識具有單向性」。

這個知識不僅僅指的是學問那種狹義的知識,knowledge這個詞可以廣義的理解為「知道的事」。一旦知道了,便無法重新回到無知的狀態,這就是單向性。

和好了,看似一切都回到當初,卻總有什麼依然不一樣。

是什麼呢?

就是中間這段關於「失和」的知識。

3樓:

如初是指回到那最早的階段:

大概就是兩小無猜,人性尚未受到考驗

沒有變質,保持赤誠之心的時候。

而和好大概只是雙方開始妥協,採取一種權

宜之計。

如果你一定要按心理學來說:人在早年童稚

階段總會以一種美好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

但人生、社會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所以,我

的觀點是既不選擇「和好」,也不選擇「如初」。

你得選擇發展和進步,把兩者的關係上公升到

另乙個階段

4樓:

這個問題。開啟答案我就淚如雨下。

我現在正在經歷這個過程。

很煎熬,行屍走肉的感覺。

和好,說明曾經有了分歧,有分歧說明有過衝突摩擦,這是兩個人不可能避免的問題。

有的人堅持了下來,度過痛苦的階段。

有的人就選擇逃避,離開。

關鍵在兩個人是否還有在一起的心。

兩個人的堅持,才會善始善終。

乙個人的堅持,只會痛徹心扉。不如早撤。

5樓:

覆水難收!心理已經有別的體驗了和想法了,你覺得還跟以前一樣嗎?肯定不一樣了,對於新的情況你也要變化心境,特別是感情問題,這個真的很難說的清楚-建議重新認識一下對方,或自己,重新建立雙方的情感,試一試吧!

你說的和表達的觀點我都贊同,翻譯一下就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當初;當初很好嗎,過去很好嗎?知道不好,還回去幹嘛呢!向前看吧

6樓:深海魚

不好意思啊非專業。我覺得戀愛一開始兩個人都不會想到分手,一旦有一方不想繼續了,那麼這段感情也就走到了盡頭。就算和好,也不會那麼堅定的去相信一生一世了,所以不要輕易說分手

7樓:不惑天命

如初的要求就象要求你把一張寫過字的紙變成一張新紙。就象你過了橋,即使再回來,位置是不變,但經歷存在。世上沒有失憶藥,發生過就是發生過,無法改變,無法抺去。

即使想忘掉,其實越努力忘,記得越牢。所以如初是不可能的。其實解決方法是既然不能如初,那麼我把未來變得比當初還好,而不是努力回到當初。

8樓:

我想到初中時乙個朋友說的話,令我印象深刻,甚至能夠記得當時在怎樣的情境下說的:朋友之間有了矛盾,就像一張白紙有了摺痕,再怎麼樣也不能像原來一樣了。

9樓:Jlin

就像乙個瓷器碎了,你有很多方法把它粘回去復原,但是上面一定會留下曾經碎過的痕跡。結果會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它自己支撐不住再次破碎;二是你把它丟掉,因為它有缺陷失去了原來的美。

10樓:小股萌

始於顏值,陷於財華,忠於人品,安于陪伴。在心理學角度愛情有兩種,一種是激情之愛,另一種是伴侶之愛。剛開始的時候基本都是激情之愛,成功的婚姻是需要轉化為伴侶之愛。

激情之愛短暫且消耗巨大,不利於持續,伴侶之愛溫和而舒服,利於長久。所以伴侶易和好,但激情難恢復。

11樓:歸零

戀愛關係,一開始就是高潮。

所以「如初」與是否分開無關。

另外人每時每刻都在成長,只是有些有人成長的快,有些人慢。

就像兩個人爬樓梯,在十層相遇,結伴而行。可是終究有走的快的,差距慢慢就產生了。

當差距是一層樓時,仍然可以溝通,問題不大。

當差距是五層樓時,溝通靠喊,問題開始顯性。

當差距是十層樓時,無法溝通,徹底分離。

以上是對城市離婚率高於農村所做的研究結論。

與親密關係本質上是一樣的。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自殘行為?

凌王 我提出乙個觀點,抑鬱症的患者存在的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就是自我評價過低,更準確的說法是自我評價的偏離,因為抑鬱時期自我評價非常的低,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成,做不好,對倆人,對社會毫無價值,甚至覺得自己是社會的負擔和累贅,而亢奮期又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有問題,精力旺盛,可以做很多事,並且一定能做成。價...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丁克行為?

夢裡江山家天下 社會心理學講,自尊和控制感是人的兩種基本社會性動機,在這個自由主義的時代,自由和享受高於一切,丁克為此提供了美好的願景,同時作為乙個西方的舶來詞顯得非常高大上。簡言之,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覺得丁克很酷 雖然自己沒有意識到 意味著西方和自由。 三梆子的表哥 丁克是一種家庭狀態,夫妻雙方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什麼是成長?

沐風學長 借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觀和自己的理解來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 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分為8個階段 嬰兒期 兒童早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老年期 每乙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特點和主要發展任務,通過該階段的任務,個體慢慢去適應,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完成任務實現各種階段的要求,這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