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怎麼解釋發洩時摔東西的行為?

時間 2021-06-01 17:22:33

1樓:浮雲邊

發生在每天結束某種社會生活活動(表達不清,不限於工作、聚會、娛樂群體或個人等等)後,會有一定的思緒清明時間(一天也沒什麼大喜大悲),『莫名的想摔東西,乙隻手能握住的』,只是在心理冒出來的。

平時別人給我的評價還是相對友善的,我不會發洩別人身上,其他人平時沒有什麼精神問題的,突然對我發怒狂懟我會嚴肅的聆聽,不會有其他動作幫他們講解我的邏輯行為。正常情況下我的邏輯一定正確,不正確我會道歉

我現在看了下回答,本我超我掌控欲生死本能轉移發洩。我這個『莫名的想摔東西,乙隻手能握住的物體最好』心思,也許是對自己的壓抑,也可能是對生活狀態的不滿的一種表現

2樓:

不知道怎麼講,剛剛跟我物件,不,法律意義上老公吵架了。看到盤子在桌子上放壓抑不住就摔了,然後在他冷態度冷處理的時侯繼續摔。他說他沒有,但是是有,我感覺很敷衍。

二十多年快三十的人了,此前從沒生氣摔過東西。感覺很絕望,可能是希望他尊重我關心我愛護我,多聽聽我說話的話而不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在一起將近十年了,忽然感覺就被這短暫的一年同居領證生活打敗了。很絕望。

不知道是我變了還是他變了,然後他還可以若無其事地忙而我崩潰的一塌糊塗。真的感覺可能不應該在一起。很崩潰

3樓:不懂事的週末

小時候被父母冤枉,覺得特別委屈,只能無助的哭,無論怎麼講,父母都不聽解釋;長大後上學被老師冤枉吸菸,找老師一番理論,沒做過的事情為什麼要逼著認了呢。這種情緒持續到和女朋友在一起後,被冤枉被誤解,努力去好好講話,解釋一遍一遍,但是卻得不到理解和回應的時候,就會摔東西,打自己,我知道這是不對的。但是你知道麼?

乙個人有多絕望無力,才要用這種愚蠢自虐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你有認真靜下來聽過他的表達,理解他的情緒嗎?

以上,但願大家都能做個可以傾聽別人理解別人的人。但願每個人的情緒都被認真對待。

4樓:

看有乙個答主說摔門…就覺得自己有錯了

emm我生氣時…不止摔門那麼簡單了

手頭上有什麼摔什麼…

這種情緒…好像不太好…

其實也是不想的

只是當時那個情況下

很需要發洩唉

5樓:

今天跟父母吵架,我特別生氣的把門摔的巨響。

這是我第一次摔門,自己也把自己嚇到了。以前從不這樣。

摔門之前因為某件事情跟父母爭吵,想要他們理解我,但是他們總覺得我無理取鬧,大題小做,然後不理我,留我乙個人在那裡哭。我覺得特別無助,可能是希望得到他們的關注,所以想製造點什麼事情?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自己咋想的,就是很生氣,想要發洩一下自己的怒火。

然後摔門進臥室,我爸聽到我竟然摔門,差點進來打了我。摔門以後馬上就覺得自己理虧,後面爭吵自己的氣勢小了很多。

現在在糾結明天早上要不要去跟他們道歉,雖然我依舊覺得雙方都有錯,但是我摔門錯的更多。

不管怎麼樣,經過自己的深刻反省,我希望大家以後不要摔門。現在覺得摔門特別幼稚 ,有什麼問題還是要冷靜處理吧。

希望以後自己更加成熟,能溫柔對待任何事情。

我不懂心理學,但是這就是我摔門的一系列心理活動。

6樓:隨便起個名字

弗洛伊德說過,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有死亡的衝動,心理學上稱之為「死本能」。這種死本能是一種對毀滅、對恨的本能。將這種本能轉向東西,是避免把這種慾望發洩到人身上。

這是「死本能」與「生本能」的協調結果,是你內在本我對毀滅的需求與文明理智教育觀念的協調結果。

7樓:看見

人類發洩憤怒有兩種指向,一種是對內的,從檢討,自責直到自殘,甚至自殺。另一種是對外的,從抱怨,謾罵到摔東西,甚至殺人。

從本能的角度來講,這兩種行為是人類死和破壞的本能的體現-----憤怒是因為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憤怒的本質是壓抑,壓抑來自於人格中稱為超我的道德部分,當發洩的物件無法直指超我(比如恨乙個人,但殺人是違法的)時,這種憤怒就開始漫無目的的投射到他可以影響,使其改變的事物上。因為被壓抑的潛意識慾望常常是不自知的,又引導了過去的挫折經歷共同出現,所以發洩的方式也因此而變得沒有具體形式,最終導致以最原始的揮動四肢的方式來進行。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摔打東西的本質是一種滿足----預期和結果的滿足,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就是源自於此,當你把一根筆從桌子上扔下去時,你的大腦裡會啟用一段記憶的神經結構,你會知道要pa的一聲落地,這時事情如預期所想,這段結構就會興奮並被鞏固,當沒有出現時就會夠起人的好奇心和不甘感。摔打東西就是通過這種不停的做自己能預期的事情來獲得滿足,控制感,自信心。「你看,是我令他如此的發生了改變,我是有能力控制它的。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摔打東西來自於對周圍環境影響的,被人關注的渴望。他代表了乙個人孤立無援的無助感的訴求。

如何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自殘行為?

凌王 我提出乙個觀點,抑鬱症的患者存在的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就是自我評價過低,更準確的說法是自我評價的偏離,因為抑鬱時期自我評價非常的低,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成,做不好,對倆人,對社會毫無價值,甚至覺得自己是社會的負擔和累贅,而亢奮期又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有問題,精力旺盛,可以做很多事,並且一定能做成。價...

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丁克行為?

夢裡江山家天下 社會心理學講,自尊和控制感是人的兩種基本社會性動機,在這個自由主義的時代,自由和享受高於一切,丁克為此提供了美好的願景,同時作為乙個西方的舶來詞顯得非常高大上。簡言之,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覺得丁克很酷 雖然自己沒有意識到 意味著西方和自由。 三梆子的表哥 丁克是一種家庭狀態,夫妻雙方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什麼是成長?

沐風學長 借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觀和自己的理解來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 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分為8個階段 嬰兒期 兒童早期 學前期 學齡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老年期 每乙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特點和主要發展任務,通過該階段的任務,個體慢慢去適應,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完成任務實現各種階段的要求,這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