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會習慣性否定自己?

時間 2021-06-01 03:41:17

1樓:幾字微言

心理學上就有這類解釋了

習得性無助行為,是指乙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後,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當乙個人將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或失敗結果歸因於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時候,一種瀰散的、無助的和抑鬱的狀態就會出現,自我評價就會降低,動機也減弱到最低水平,無助感也由此產生。

2樓:茹小記

否定自己是一種確定感,確定感就是一種安全感。

面對失敗,我們通常是迷茫不知所措的,這種不知所措才是最可怕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找乙個原因-----為什麼不成功?而否定自己是最快的,最不需要付出代價的答案,瞬間找到了答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積重難返。

3樓:狒狒狒話

其實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這個社會贈予我們的最多的就是批判。小時候考試成績差一點,你就是笨小孩,沒有天賦潛能的傻孩子。小時候安靜一些,長輩們會指著隔壁嘴甜的小孩,說人家很懂事。

其實你也只是比較羞於開口而已。從小到大,我們生活在乙個動不動批判的世界裡,我們也喜歡拿著有色眼睛去看人,甚至也變成乙個動不動就批判自己的存在。

而當你成為批判的傀儡,你就會把內在的很多自卑挖掘出來。當自己工作做錯的時候,腦袋裡的那個聲音會指責你,這麼點事情都做不好,你的能力真的很差勁,早晚會被淘汰。當你不懂如何與他人交流,腦袋裡的聲音就會嫌棄你,說你這樣子怎麼會有人喜歡你,愛上你。

相信每一天,你都在遭受著自我批判的苦惱,可是你陷入其中深信不疑吧。

我們總是不愛正面面對我們存在的問題,總害怕他人看到我們的黑暗面,越是壓著,它卻越囂張,賴在你的腦袋裡不走。我們在發揚自己的正面的時候,請記得也要擁抱你的負面。如果沒有它,你也不會知道正面多麼美好。

當你決定正面迎擊你的問題,宇宙會收到你的資訊,並給予你很多回應。所以,我們先從轉變解決的觀念開始,從擁抱它開始。

4樓:觀海雲遠

之前太過順利,自信膨脹,卻猝然遭受毀滅性打擊,屢戰屢敗,形成執念。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最終積鬱成疾,形成否定型人格。

努力奮進是沒用的,就算達到優秀成功,總能找到否定的理由。

5樓:鹽選推薦

否定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情。

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既要當運動員,又要當裁判」。曾經有乙個女孩子跟我說了一句話,非常好地闡述了我們如何是否定自己的。

她在形容自己討好別人的時候說:「我一面討好別人,但另一面很痛恨討好別人的自己。」這種否定的狀態,會讓兩個自己經常會在內心打架,這也是她內心最大的衝突了。

通常,在我們否定自己以後,會找不到自己,而且會激發起一些內在的感受,比如痛苦抑鬱,無力,甚至仇恨。在跟別人交往的關係中,否定自己,會讓我們找不到自己的態度。

其實否定自己,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出現了問題。而這背後,通常有這三種動力。

第一種,否定自己是故意打擊自己。我們總是盯著自己身上的某些點,去做很多討好別人的事情。比如說,在 30 歲之前,我一直很自卑,對自己不是很確定,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會不斷去用一些方式討好別人,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

比如說作為老大,一起吃飯的時候我要買單,當別人買單以後,我會覺得特別尷尬,甚至會有一些愧疚,感覺別人在說你不行。

這種感覺使我想向所有的人證明:我真的很厲害。所以,年輕的時候,會經常吹牛,希望借助於這些能夠產生優越體驗的錯覺,向世界證明:

我不是乙個自卑的人,我很好,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但越是這樣,我越是覺得很虛,越是否定自己。這是乙個惡性迴圈。

但其實,盯著那些我們認為是很重要的點,並藉此打擊自己時,我們是很難從這看到自己身上更多完整的內容的。

第二種,有的時候我們否定自己,是滿足自戀的需要。什麼叫自戀的需要,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分謙虛等於驕傲」那種感覺。很多的時候我們否定自己,是在別人說你這個事情做得很好,你很棒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棒,並反饋給別人說「我沒有你說的那麼棒」,因為這樣被誇讚有可能會讓我們產生一點點羞恥的感覺。

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好,這種就是我們所說的,否定式的自戀,這種自戀是為了維繫我們的社交,也是為了保持理想自我的狀態。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可以更完美,或者我們希望自己更完美,這和自己本身的不完美存在落差,也會引起我們的焦慮。所以,我們會用這種否定自己的話,來打破和補償,本身不完美所引起的焦慮,所以我們有的時候否定自己,有可能就是一種自戀的需要。

第三種,否定自己,更多的,是把我們被別人對待的方式,變成了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我們被過分的要求,或者說被過高的期待。當我們達到這種過高的要求之後,會被誇獎,但是這種所謂的誇獎和讚美,只是讚美了我們的某乙個能力,就有點像是乙個小孩子考一百分,然後別人說你很聰明,你很棒,很多人會認為這是誇獎,但是那小孩子內心會恐慌,他聽到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果我考不好,考不到一百分該怎麼辦?那我是不是很糟糕的?

所以,當我們被過高期待或要求時,如果我們做不到,很多人可能會表達出來一種失望的眼神,甚至會用情感疏離或者一些懲罰性的措施對待我們,這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必須要去做得更好。那麼做得更好一些就變成了我們內在對自我的標準,當達不到這個標準的時候,我們就會否定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你為什麼不像隔壁誰誰誰家的孩子,你看人家怎樣怎樣?」這就是父母否定我們的乙個理由和原因,當然,也會給我們深深的挫折。

因此,在這個情形下面,我們稱之為被對待的方式,變成了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這種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會讓我們這樣去對待別人。

另外,經常否定自己的人,是很難真正認同別人的。我們可能會羨慕甚至妒忌,但是很難去認同別人和接納別人。

了解了自我否定的動力和原因之後,我再來跟你分析一下,四種不同型別的人是怎麼否定自己的:

蝸牛型的人之所以否定自己,是因為他害怕,對蝸牛來說,別人的評價代替了自我評價,也就是說,他會按照別人的評價來看待自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6樓:李墨石

否定的語言上的本質是「判定為錯」,錯了就應該停止那樣做,即控制。而否定行為,功能學上的本質是,停止利益給予,或限制利益的給予。

乙個人否定你,肯定就不希望與你建交,在你困難時也不希望幫助你,在你做什麼時也不希望你這麼做。

習慣否定自己的人,往往覺得自己價值感很低,覺得自己沒用。他的父母也一定是喜歡否定自己,以及否定孩子的人。所以是習得的。

7樓:心理諮詢師菜菜

【一】

有個寓言故事。一頭小象,從小被拴在一根樹樁上,它只能在樹樁周圍一圈活動,沒辦法掙脫。後來,小象長成了大象,小時候拴住它的繩子輕易可以掙斷,可它依然只在木樁周圍活動。

束縛長在了它心裡。

我想我們很多人在一些地方跟小象類似:內心有一道枷鎖,讓我們沒辦法自由。

習慣性否定自己,看起來就像是被拴在了什麼地方,「這個不行我做不了」「那個我也不行」……最終,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呆在樹樁周圍,被無形地束縛住。

過去,是誰拴住了小象?我們可能沒辦法很清楚知道。現在,大象要不要掙脫?這個我們可以自己做選擇。

【二】我想談的乙個詞:脆弱性

美國學者布琳·布朗做過研究,那些讓人們覺得脆弱的時刻,其中之一讓人驚訝:對家人表達愛

當我們親吻我們的愛人,注視著孩子的睡顏,看著我們深愛的父母的時候,內心愛意豐沛到能讓時間停止。然而,伴隨著這份美好,強烈的危機會衝擊我們:我失去他們怎麼辦?

車禍和意外會不會降臨在他們身上?這樣的時刻是不是看一眼少一眼?生命脆弱不可控,而我如此渺小無力……這樣的想法讓我們窒息,恐慌到寧願不要體驗美好的愛意,也要避免讓自己感受到脆弱。

反過來說,我們為了不讓自己受傷,錯失了很多的美好。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沒辦法投入感情,沒辦法奮起創業,沒辦法享受親子關係,沒辦法和家人和解的原因。同樣,放在這個回答裡也適用。

如果我們一心撲上去做某件事,我們就不得不面對:我的努力值得嗎?我的時間浪費了嗎?做不成還回得到過去嗎?我會損失多少?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傻?我能面對我的無能嗎?

危機敢、不確定性、不安全感、羞恥感、強烈的焦慮、無力、無助……那些生命中必然的情緒都將撲面而來,這種感覺太糟糕了,所以還是不要做吧。不去做,不付出,雖然我沒有贏,但至少談不上失敗,那些讓我脆弱的感受也不會來。

但同時,我們也沒辦法體會到自我突破,力量感,使命感,意義感,美好,高峰體驗,全心全意……我們拒絕讓生命變得豐盛。

【三】

被困住而動彈不得or全心全意地投入生活?有時候只有一線之隔。

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但我相信,每乙個人都值得突破自己,去體驗生活的精彩,投入生命的豐盛。

你可以選擇。以上。

8樓:A-Tian

這應該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能做到卻否定自己,這是不自信。

另一種是確實不能做到,權衡了利弊才否定自己,我覺得這很好啊,很有自知之明,還減少了損失。

9樓:蘇木綰清

內心不夠強大,心理承受力不夠,易敏感以及依賴體質。應該跟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有關,比如從小父母帶的比較少的父母比較強勢的等。

10樓:倪振源

1,從自體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們的言行都在試圖保護自己,避免遭受某種難以忍受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在成長過程中所累積和形成的。所以按照這個角度,否定自己可以避免自己去冒險,做一些可能讓自己有受挫體驗的事情。比如乙個經常在人際中受挫的人,當有人際交往的環境時,可能就傾向於否定自己,減少自己在人際中的互動。

2,如果這種否定帶有批評性質,那麼就是「攻擊自身」。當事情不順利,自己有挫敗或者它他不良感受的時候,攻擊自身不但可以化解自己的焦慮,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人感到一定的掌控感。反過來說:

如果我夠好,我就可以實現我的目的了。

尤其是當對別人有意見和不滿的時候,否定自己,看起來就更安全些。

3,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和成長是有關係的,尤其是小時候,如果父母常常否定自己,或者批評自己,就容易形成這種習慣。當有類似情境再次發生的時候,就很容易喚起對應的體驗和習慣。

11樓:「已登出」

人都有規避風險的那種意識,或者說人的基因就有趨利避害的成分。原始社會的人類生存不易,需要時時刻刻注意周圍可能存在的危險。只有這樣才能在嚴酷的大自然面前活下來。

這種意識也流傳至今。你在做某事之前總是擔心失敗或者暗示自己不行,不是你不夠自信,不是你能力不夠,只是你這種本能意識因為一些刺激(如過去一些失敗或不好的經歷)被強化了而已。錯的不是你,是這個世界。

所以說沒必要內疚自責,勇敢去面對勇敢去做吧。即使內心充滿不確定性和恐懼,仍然面對這些事,盡善盡美把它們做好,你不覺得自己很偉大嗎?

為什麼有的人聊天會習慣性發表情包?

小青年 就我自己來說並不是會經常發表情包,因為喜歡用文本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但是有時候也會很想發表情包的,能夠將交流提公升到乙個更高的層次。我將習慣性發表情包的人分為兩種,這樣是因為我只知道這兩種人。第一種,喜歡表情包的,單純的覺得它很有趣,我女朋友就是這樣的,還沒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剛開始隨便聊天然後...

習慣性的道德綁架自己,懷疑否定自己,控制不住腦子天天想事情(太累了),時常焦慮不開心,怎麼緩解啊?

和你一樣,經常否定自己,但是轉念又覺得哪怕這樣的自己也是別人眼裡羨慕的存在,有更多人還來不及羨慕,那就不妨想想自己的幸福吧 其實人人都覺得世界很美好,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正常適度,但其實在修煉做人的時候,我們很難不狼狽,體面,講究 適度 總有個過程。你慢慢來吧。可能太閒了,找點事情做,不要太在乎 感...

習慣性反駁或否定別人話的人是什麼心理?這種人如何交流相處?

今天又發生了 舍友 你們小組明天的辯論準備的怎麼樣了?舍友 不是。我是說你們準備都寫出來,還是只寫關鍵點。我 只寫關鍵點吧,反正不能看稿子。不是,我是說 我的意思是 你沒聽懂我說的是這類人的常用話術。 針對這點我曾經明確的提出來過,說他好像經常在懟我,但他說他只是在表述自己的想法,並沒有懟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