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型依戀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5-12 04:12:38

1樓:

歇斯底里的母親

不苟言笑的父親

從早吵到晚的家

離開這裡才能喘氣,分不清她們在不在乎我(並不奢求愛我,畢竟他們也不懂愛),他們盡力給了我一些物質,但伴隨著更多的傷害。於是最後決定跳過這個問題,在遠遠的地方觀望這裡。

遠離就能不受傷害,多麼簡單實用的方法。

上大學到工作後,一直住在外面,回家的頻率越來越低,每次回來彷彿例行公事。耐心聽她說家庭瑣事,聽他的訓導,給他們買禮物,但是做這些的並不是我,是他們的女兒。

一直到不久前迫不得已搬回這個地方,即使只是回來吃個晚飯睡個覺,也快要呼吸不過來了。從前只有一間的出租屋讓我難以呼吸,現在的兩室兩廳依然難以呼吸。

感謝你們給了我現在的一切,但如果你們不曾給我,我會更感謝。

2樓:

留守兒童,一直跟爺爺奶奶長大,但是跟他們不親近。想來,應該是留守影響了自己的恐懼型依戀吧。

小時候只有寒暑假能夠跟父母短暫相處。很喜歡能夠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覺,但是很清楚每次都是倒計時,時間到了,就該分別了。再依賴,也要面對分開的剝離感。

3樓:

這個回答就算是乙個找深處記憶的記錄吧。我記性很差,只能記得幾個片段。

記得小時候在家是爺爺奶奶照顧了一陣子,後來搬了家,在新房子附近的親戚家住了一陣子,又搬了家後,爸爸媽媽經常上夜班,都是我自己乙個人在家睡覺。

印象中爸爸是乙個很矛盾的人,大部分是活潑開朗,是大家口中的開心果,但是,在記憶裡卻經常出現他打我時暴躁的樣子…其實也想不到幾次,只是現在已經有點條件反射,看到他舉起的手總覺得會落在我身上。

媽媽是乙個很溫柔的人,雖然跟很多母親一樣會罵我,碎碎念,但是我的一切需求她都會滿足,除去她覺得沒有必要的部分。所以小時候我想要錢買什麼不必要的物品或衣服我都不敢直說,只會支支吾吾地說要錢要用。我和媽媽的肢體接觸很多,通常都是我主動抱抱她親親她,但是她只會笑著把我拉下去,倒也說不上排斥,只能算是不太喜歡吧。

寫完和大家的回答一對比,好像確實有挺多相似之處……

4樓:吃個橘子吧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來看

1.父母中至少有乙個工作特別忙

2.父母中至少有一方經常向你抱怨生活的煩惱,可以是他自己工作上的,夫妻生活上,財務問題上的(過早的接觸了成年生活的不易)

3.父母關係不和睦,可能是離異。即使不是離異也經常吵架打架或者冷戰,或者存在家暴行為

4.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控制欲特別強,對於孩子期望很高或者對於孩子生活起居過度關心,過度限制孩子的想法和行為

5.父母經常將孩子與他人比較,即使在孩子取得成就時也是打擊為主,極少表揚

6.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情緒化嚴重,經常因為自己的情緒問題把孩子當作出氣筒,孩子在與父母相處常會戰戰兢兢

7.孩子從小遠離父母生活,長期寄人籬下

8.小時候在學校遭遇過校園暴力,且父母極度不理解,甚至認為是孩子自身的問題才導致的,反而去責怪孩子且並不會提供任何幫助

9.長期忽視孩子的情緒和需求,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不但不會安慰並且會進行責備

10.家教很嚴,孩子只會聽到「不許」「不能」等字眼。

目前想到這些,以後再想到再進行補充

5樓:

從小到大,感覺父母很不重視我的要求,現在想想還是挺有關係的。

到現在都還記得的一件事,大概是幼兒園的時候,一天晚上我媽我爸在客廳看電視,我在臥室床上躺著,我想讓他們來抱抱我,我就一直喊他們,從一開始的開心到最後的聲嘶力竭,不知道叫了多少聲,他們都還在看電視,還是動物世界,那種無力感我現在都記得,他們最後看完電視來去臥室看我的時候,我已經因為疲憊發燒了。

我想更多是因為我媽,我跟我媽約好的事情,他從來不會守約。比如說好去逛街看電影,或者是說好了給買什麼東西,最後他總是不守約,說自己忘了。一次次失望,一次次自己在臥室裡哭。

每次都會發誓,再也不會相信我媽說的話了。但是每次她信誓旦旦的樣子,都會讓我心裡有那麼一絲期待,可哪怕只有一絲期待,最後也會嚐到失望後的深深無力。後來的我已經會逐漸安慰自己,"我其實差不多已經習慣了吧",甚至我媽再開始向我許什麼諾最後又沒實現的時候,我會在心裡冷笑:

又是這樣。

怕再次被傷害,於是選擇逼自己再也不相信任何看起來很溫暖可靠的事情。這種心理大概就是這樣形成的吧。

其實有的時候覺得自己現在挺冷漠的,無法完全信任自己的朋友,在他們身上看到一點點讓我覺得自己不安全的地方,我都會下意識從他身上抽離出我所有的信任,並對"在他心裡我也沒那麼重要"深信不疑。感覺挺對不起我的朋友的,但是我自己也挺痛苦。

6樓:

「在乙個夢中,我跪在父親的面前,拼命哭求,承受著他的歇斯底里的暴虐。我只是在求饒和道歉,卻並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錯在哪了,我只知道,有些暴虐,可以沒有理由,僅僅因為你存在就夠了。」

7樓:

最近測了幾次依戀關係都是恐懼型所以了解了下,我恐懼程度不算很高,迴避型裡的疏離型也佔很大一部分,但估計這也只是因為我努力抑制自己維持在這條水平線上有意不跟他人接觸,實則一接觸還是恐懼型,因為我好想被愛啊。

原生家庭確實從小缺乏父母關注,他倆都跑國外去了十歲前一直在外婆家養著,基本沒有父母概念。父親結他的第三次婚後每年也就見過他不到乙個月,更別提幾十年有沒在一起半年都不懂。然後我也不是很喜歡自己的媽媽,可能小時候很喜歡吧,畢竟年輕又漂亮,為了忘記很多痛苦的感受下意識地告訴自己不要記住那麼多事,導致現在感官和反饋系統很不協調,在找回自己的感知力。

的確是從小缺愛缺關注感,不關心自己的感受想在其它方面證明自己,害怕被拋棄,又想被別人愛,閾值很高會一直試探他人,嫉妒和其它感情不會表露在臉上而是用更惡毒的話語表達出來,以營造自己不在意的假象。

而且我媽只有乙個孩子,有點病態溺愛,有時候真覺得不是我需要我媽是她需要我我倆角色倒轉,從小認知就混亂,反差巨大,過山車一樣的人生。

恨太久已經麻木現在只想被愛一下罷了,不想溺死在這樣無聊的情緒裡,人生還是Love&Peace,不然自刎得了。

8樓:

爸媽8歲離婚,離婚跟著爸爸,離婚以後媽媽再也沒來看我。離婚以後奶奶總是謾罵我,我爸很少管我,親戚也欺負貶低諷刺我,被親戚欺負我爸也不會幫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也沒有很好的三觀,談戀愛也總是被辜負,男朋友也會覺得我很不值得被愛。

以至於現在很怕依賴別人,怕別人也讓我很失望,一直都懷疑別人不是真的喜歡我愛我。

9樓:

自己出生自帶的氣質就是高需求寶寶,天生就需要更多安撫。

小時候有意識但是沒記憶的階段,父母不會因為我哭就滿足我,所以從小就不哭。他們一直覺得這一點我很棒,也覺得作為家長教導有方。

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給我看了美國西點軍校的《沒有任何藉口》。那之後,就習慣內歸因了。

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永遠是分析我身上的原因。全然不顧他人的問題以及規章制度的不合理性。加之《沒有任何藉口》的buff加成,自己的事就很少跟他們講了,因為我感覺我知道他們要怎麼從我身上找原因,那些原因我自己已經找出來了。

對我要麼就是管的很嚴要麼就我不管你了這兩種。

很少或幾乎沒有得到正面的肯定。除了學習以外的各種事情都可以被批評,看課外書不做筆記都被說。也習慣了隱藏學習以外的任何事,在他們面前只有學習是大大方方的。

現在我就覺得我這個回答會不會太矯情了。

10樓:

大概就是,父母成天吵架,被恐嚇誰都不要我,這個家是我毀掉的。

一年級剛開學被同學掐了,胳膊青了一大片,跑回去向他們訴苦,被他們狠狠教訓了一頓,並伸著指頭對我吼叫:「你丟不丟人!」

以至於我在學校崴了腳腕,都只得裝作無事忍者劇痛給自己抹點雲南白藥生扛過去。

亦或許是撿了手機交給商場保潔而不是直接交前台被當眾罵哭,是早上賴床在被拎著棍子生打,是全班都被一留級女生教唆整整六年沒怎麼理過我,是他們集體遊戲獨留我一人在旁卑微望天,是抑鬱焦慮雙管齊下將我逼到精神崩潰整日哭泣父母卻在旁冷眼旁觀……

嗐,記那麼多幹什麼呢。

又不能當飯吃。

11樓:

剛知道依戀型別時以為自己是焦慮,因為我渴望親密渴望肯定,為人敏感也容易想太多而且沒有安全感,後來發現其實自己是恐懼,其實想想也是,我並不算是乙個黏人的而是喜歡利用手段引誘和脅迫對方的人。我雖然對沒有親密感感到焦慮但是對焦慮那種痴情也無法太好理解,我的敏感和胡思亂想更多的是來自於迴避的一面,因為我對親密關係其實還有很多不適,所以很少深入和開放心胸即使最快樂的時候也會繃緊一根高壓線,而且即使有開始一旦不舒服了就會想要抽身,戛然而止。我專一的一面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和填補心裡的空虛,這和焦慮那種缺愛而為了獲得愛是不同的。

更多還是因為不喜歡節外生枝干擾的佔有慾,我明白乙個優質的伴侶的價值所以不會再容得下其它。

家庭環境其實還好,父親比較懶散缺位,母親很外向倒是也算互補。雖然他們對我不錯,但是他們都很少真正關心我要什麼,而且小的時候我們家規矩其實蠻多的,父母的期望也比較高,長大了以後反倒不是太管我了。我和父母吵嘴他們也說不過我,或者說的過我也不能奈我何。

當我面對比自己優質的人時這種焦慮感又會變強,那些不如我的人我通常會是迴避。問起朋友對我的看法,他們除了說我敏感容易多想以外也沒什麼,想起了初中還是高中的課文裡鄒忌總結的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的那一段,想從他們那裡聽到有用的東西並不容易,何況我的朋友們和我還是有很多類似的。

我有時候想自己適合找乙個什麼型別的,焦慮和迴避很容易引起我的不適,安全型的有的很無趣,有的則是更加功利,照樣讓人不適。所以還是找乙個足夠優質有趣的女人較好,可如果只是那樣有時候又覺得未免也太沒意思了。

12樓:596279

想要通過這個話題詳細得描述一下我的原生家庭。並不是說任何都要怪到父母身上。只是這是可見的一部分明顯原因所以拿來說一說。

我父親是乙個性格內向,喜歡冷戰,不愛正面溝通的人,性格暴躁的人。

我母親是乙個外向,性格暴躁的人。喜歡暴力溝通的人。我記得小時候惹她生氣,她罵我的話,都是出口成髒,我覺得羞恥,她就故意繼續罵髒話。彷彿把十幾歲的我當作仇人看待。

現在和父母的關係:有很深的隔閡,特別是與我的父親。我覺得是一次次的冷戰中的矛盾沒有得到解決的緣故。

我從父親那裡得到了這種相處方式,從而再用到我母親身上。我母親又脾氣差,從而再施加言語暴力給我。童年,每當我想要和父母示好時,得到的回應大多是訓斥。

而且是我無法理解的無緣故訓斥。我用從父親那裡得來的冷戰技巧和迴避技巧去對待他們對我的訓斥。就是採用對他們無限得迴避和疏離。

一直到現在。所以迴避其實是對自己的保護。而為何迴避裡還有焦慮。

其實更小的時候我是焦慮型依戀風格。童年時期父親長期不在家和母親的嚴厲訓斥,讓我內心其實非常渴望愛。恐懼型的人其實內心很渴望愛,只是在他們童年時期在親密關係上受到打擊,從而才形成了這種防禦機制。

我覺得要重新打破固有理解與對親密關係的想法。和乙個健康的安全型的人相處,告訴與信任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他並不是你的父母。

不要對自己過度得保護。並且有機會的話,可以修復一下與父母的關係。

你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子的?

峰兒 我爸和我媽是乙個村里的,相差六歲。印象中他們幾乎很少吵架。爸爸是工人每天上班,媽媽在家照顧我們。家裡就我和弟弟兩人。爸爸每個月都會有工資,相比其它孩子我們的生活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沒過過一天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想想還是比較幸福的。 行走的荷爾蒙 這種題 是在做摸底麼?不過也無所謂 回到正題,原...

原生家庭都給你帶來過什麼樣的傷害?

從小被灌輸家裡窮,別惹事,花錢要節省,賺錢不容易等思想。會產生自卑 沒主見 容易多想,遇到比自己穿著漂亮或者優秀的會怯場,喜歡在沒人的地方呆著 有時發呆 遇到事情敢想卻不敢做,遇到家境好喜歡自己的會直接聊死或疏遠,拖延症嚴重。因為原生家庭我自卑 對婚姻消極 很多吧,我把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幸都歸咎於我的...

人的依戀型別中,迴避型與安全 疏離 痴迷 恐懼型這四類是什麼關係?

小黃嘟嘟和呼呼 迴避是我們對依戀者行為的一種描述。在依戀關係中,根據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所呈現出的不同行為特徵劃分為題目中的四類依戀人群。低迴避低焦慮就是安全型。低迴避高焦慮就是焦慮型。高迴避低焦慮是疏離型。高迴避高焦慮是恐懼型。有迴避行為特徵的可能是疏離型也可能是恐懼型。但這只是最粗淺的分類,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