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看待田餘慶先生的《諸葛亮 與兄瑾論白帝兵書 辯誤》一文中認為「兄」是李嚴的觀點?

時間 2021-12-21 17:26:21

1樓:王小倆

雖然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我還是感覺不符合史料中諸葛亮的行為習慣。

李嚴不是諸葛亮的親戚或上級,甚至算不上是諸葛亮的至交好友,而丞相在史書中除了對他大哥,也不見有稱別人為兄的習慣,李嚴沒理由成為這個特例。

話說諸葛亮真要是有見個「同僚」就稱老哥的習慣的話,那法佬真是繼承到這一點的精髓了。

2樓:

他們關係好到諸葛亮都得客氣到稱呼李嚴為兄了?

請杜微還是尊稱君

曹丕纂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欲與群賢因其邪偽,以正道滅之。怪君未有相誨,便欲求還於山野。

丕又大興勞役,以向吳、楚。今因丕多務,且以閉境勤農,育養民物,並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之,可使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君但當以德輔時耳,不責君軍事,何為汲汲欲求去乎!

與孟達稱對方為君

往年南征,歲末乃還,適與李鴻會於漢陽,承知訊息,慨然永嘆,以存足下平素之志,豈徒空託名榮,貴為乖離乎!嗚呼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主待士之義。又鴻道王衝造作虛語,雲足下量度吾心,不受衝說。

尋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東望,故遣有書。

與孟達談李嚴稱字

部分如流,趣舍罔滯,正方性也。

與李嚴直接對話稱足下

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

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公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與李豐稱君

吾與君父子戮力以獎漢室,此神明所聞,非但人知之也。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者,不與人議也。謂至心感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乎!

昔楚卿屢絀,亦乃克復,思道則福,應自然之數也。願寬慰都護,勤追前闕。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為上家。

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詳思斯戒,明吾用心。臨書長嘆,泣涕而已!

之後與成都府書信還是稱正方

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

直接稱你名字,那麼你基本上就是犯事了

比如長水校尉廖立,來敏,你以為你李嚴犯事能跑到哪去?還稱兄呢?

兩位輔政大臣同僚諸葛亮尊稱不過君,足下,友好的時候跟別人書信也不過稱字,遠沒有達到稱兄。

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

都當同僚這麼久了,還是足下,你李嚴有什麼資格當諸葛亮兄啊?你以為是費觀啊,和李嚴尤為交好?

日本人如何看待諸葛亮?

華萊士鷹雕 我記得有個日本作家,寫了本書講諸葛亮轉世到日本打二戰 是的你沒聽錯,諸葛亮幫著正在侵華的日本打二戰 最後勝利的故事。 陸安 三國演義確實契合了日本文化的一些方面。在整個三國裡面,人,無論你是誰都無法逃離命運,逃離時代的洪流,所有人都被時代命運所裹挾前進。曹操在短歌行中說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如何看待崔浩對於諸葛亮的評價?

丘九 要考慮歷史程序對不同時期人們的影響 漢末時期的入蜀,讓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進而奪漢中 取關中,高祖因之取帝業,所以無論是合法性 實用性都是很高的。而崔浩可是經歷了兩晉十六國時期的人,在他的認知中,入蜀都是些什麼臭魚爛蝦?成漢?譙蜀?跟這些蟲豸一樣,怎麼能復興大業 布丁的慈父 當崔浩跪在地上,45...

如何看待「諸葛亮太慘了」上熱搜

劉戩 能臣遇到明主,理想主義者崛起於微末之中,卻在大業將成之前遭逢大變,優勢盡失。不得不扶大廈之於將傾,挽狂瀾之於即倒,從此不得不嘔心瀝血,不得不以卵擊石,英雄末路的悲壯真是令人聞之欷籲。一首出師表,初聞只知其辭藻華麗,對仗工整 歷經世事再回首,其中情真意切,深切囑託,就像是遠行的慈父手執幼子,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