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句話三觀不正呢?

時間 2021-06-09 05:48:29

1樓:van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乙個小孩生下來殘疾,可憐嗎。可憐。但他有可恨之處嗎?沒有。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乙個罪大惡極的人,被社會拋棄。也許他無所謂,但是離開了群體的人和沒了家的獅子一樣。

即使這樣也能在找到他可憐的地方,即便他渾身都是惡。這是人類關於憐憫的天性。

2樓:清清

原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當有可悲之處」。是說他應該讓人覺得悲哀,但並不是可憐。可憐就有一種原諒的意思了,不是犯下的錯都能被原諒。

那不是我弱我有理?!所以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句話三觀不正。

3樓:江無隅

我覺得很正。

樓上所謂的善良的人受到傷害也不會心存惡意的言論未免太白蓮花。都是人,不是佛。就拿母親被人當面羞辱,然後少年一氣之下殺了這群人這個案子來說。

難道要坐著看那些人對自己老娘動手動腳還面帶微笑心平氣和毫無怨氣????那還是人嘛。【手動滑稽】

4樓:葡萄園的夜鶯

原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有一定的適用範圍。

正例如:某人被打的皮開肉綻,奄奄一息,你覺得可憐,你知道真相(偷小孩被抓)後,你又覺得很可恨。

反例:如意外事故,親人哭得很傷心,你覺得很可憐,但並不可恨。

結論:即便是真理,也有一定的成立條件,很多看似正確的話,經不起推敲。

5樓:無畏無懼至死方休

其實,所謂的三觀正、三觀不正,

都是來自不同立場的人的評價。

舉例:A和我三觀相符,我就說A三觀正。

B和我意見相左,我就說B三觀不正。

那,「我」的三觀正不正?

每個人經歷不同,對於「可憐」的認定標準不一樣啊。我覺得小貓離開媽媽可憐,小狗流浪可憐,小孩爸媽離婚可憐,有人妻子去世可憐……讓內心有一絲絲憐憫的情緒,我都覺得可憐。而有的人就覺得我矯情,瞎操心,瞎同情。

可恨,也是如此。

你恨他,未必我也恨他。

你可憐他,也許我恨他。

這種經驗總結的老話,是千百年多少人的經歷積累而成的。說它三觀正,確實也應驗了很多。說它不正,因為它好像在為壞人脫罪。我們,何必去管一句話三觀正不正?

正不正,自在人心啊。

C 特別可憐,父母離異,婚姻失敗,兒子早亡。C 殺了人。 死者家屬非常恨他。

「可憐」不是你犯下「可恨」之罪的藉口。

(本來這裡還有一句。不妥,已刪)

為什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呢?

豬豬俠 這句話其實是反過來理解的,就是數學裡說的,充要條件理論。理解應該是 可恨推出可憐,並不是可憐一定可恨。那就分析為啥可恨。1.過度依賴別人,怒其不爭 2.過度自以為是,所有人遠離,沒有人支援,在自己的世界裡越來越差,如同井底之蛙。第一種性格的是我爺爺。第二種性格的是我樓下。 colizhy 除...

如何反駁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其實沒有必要反駁,當這句話被說出來的時候,雙方的立場就已經撕開了。你這句話懟回去,下句話馬上就會打回來,來來往往,惡性迴圈。爭辯是從定立場開始的,雙方提出來的論據 論點就像是從樹幹上發出來的枝條。大街上的綠化帶,年年都被修剪,但主幹沒死,明年它照長不誤。 丹瞬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還有後半句是 可...

為什麼會有人相信「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種以偏概全的觀點?

Yali 語言要分兩種,一種是帶語境的,一種是不帶語境的。不帶語境的話,這樣的話聽聽無妨,它談不上愚蠢。帶語境的話,它的字面意思就不重要了。以偏概全 可能不是錯誤,而是目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大番 因為可憐之人是弱者,而弱者的錯誤是極易批評的。顯而易見,當我們批判弱者無能 不思進取 思想封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