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注解《道德經》中的「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6-05 23:59:27

1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普天下人人都有審美的水準,知道怎樣的才是美好,(認識表面的完美)

斯惡矣就產生了討厭醜惡的心理了,而這卻並不是什麼好事;

(體現了真正的醜惡)

皆知善之為善

人們都知道怎樣的行為才算良善,

(認識表面的良善)

斯不善矣

這樣就分別而遺棄了醜惡,從此失去完美的色彩了。

(體現了所有的罪過)

故,有無相生

所以,有與無在相互對立的形勢下產生,

(萬物都在空虛間延續,沒有才是萬有存在的根本園地。)難易相成

困難與容易在相互對立的條件下形成,

(由於虛實的作用,所有過程裡有難易的區分。)長短相形

長與短在相互對立的比較下體現,

(由於事物本身條件長短,作用中表現著擅長和拙短)高下相傾

高與下在相互對立的情形中存在,

(聚散形成高山大川。尊卑虛實在作用中變化)音聲相和

音調與聲律在相互對立的協調下諧和,

(氣機在變化中推動,只有寜靜空曠中能使她體現龢諧)前後相隨

前與後在相互對立的場合裡顯示,

(前後形成了距離,但卻由此而促進)

是以,聖人處

因鑑於此,胸懷道德涵養的人,處事接物都是

(心神置靜)

「無為」之事

安安靜靜、心和情理地面對著自然的萬事萬物。

(任意自由,才能讓她活潑發展)

行不是突出地表現自己的行動作為,是用實際行動默默的作(渾同而一)

不言之教

為去做人們的師表,來引導人們從正化育。

(付諸於行以感受微玅的波動)

萬物作焉而不(為)辭

任憑萬物自然的生長變化而不去擾亂、干涉和推動,(生長自然,變化當然,因為沒有破壊)

生而不有

即使生養了萬物而不視以為是自己所擁有,

(生存的意義是盡量而不是表現,要逍遙必須恬澹知慾)為而不恃

推動了萬物萬事的發展而不以為是自己努力,

(成就是時間條件的造就,不要自以為了不起)功成而弗居

即使工作取得了圓滿的勝利成功也不自居。

(事業的成功只是起點,自滿的門戶只要暢開了,就不能保持)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也正是由於其不居功而自滿,所以他的豐功偉績才不會磨滅。

(因為謙虛,所以能持久)

2樓:

先說結論。這裡的「居」不作居功解,而是「為」的意思。

「功成弗居」就是功成而無需人為,天道使萬物自成。

「功成弗居」的流行解讀是,取得了成就而不居功自傲。這是典型的以儒解道,完全沒有領會老子本章的主旨。

王弼解《道德經》也往往儒道不分,但恰恰是這句,他卻大致理解對了。「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是說,順應事物的規律,它自己就會成功,而無需人為。

下面來看老子本章的主旨究竟是什麼。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志,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據楚簡和帛書對原文作了校訂)一、一切事物都有其對立面,並與其對立面相輔相成

開頭兩句,老子這是在為你提供乙個完整的視角來看世界。任何事物,不能只看其本身,還要看到它的對立面,兩者是一體,任何一方不能孤立存在,彼此互補。

為什麼?這是天道!

那麼,聖人的對立面又是誰呢?彼此又是如何相輔相成的呢?

二、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這就引出了本章的主旨「無為」——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注意,這裡的「居」與下文的「居」都是乙個意思,表示作為。居無為之事,就是為無為之事。

聖人的對立面是百姓,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聖人若和百姓一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聖人的作用就是要填補百姓的空白,做那些百姓幹不了的事。

百姓幹得了的事,叫「有為」,百姓幹不了的事,叫「無為」。這就是老子對「無為」的定義。

所以,老子的「無為論」本質上就是「社會分工論」。聖人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聖人把自己變成了百姓,社會就機理失調,無法正常運轉。

三、「無為」的真諦——創造環境,提供保障,萬物自成

那麼什麼是聖人該幹的事呢?

天地滋潤萬物,萬物生生不息。天地營造了乙個適合萬物生長的環境,萬物自我繁衍,世代相傳。天崩地裂,則萬物消亡。萬物絕滅,則天地不在。

聖人要做的事就是為百姓託舉起蒼天、支撐起大地,為百姓觀天象、指導百姓務農時、治水患、發展生產力。

「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志,成而弗居。」天地從來沒有驅使萬物作息,也沒有訓導萬物如何作為,但貓知道如何抓老鼠,老鼠也知道打洞自保,雖有物競天擇,卻又相互依存,和諧共生。

聖人只有依靠社會自身的原動力去引導百姓,順應時代潮流,迎合社會需要,才能夠踏準歷史的節拍,譜寫不朽的時代篇章。聖人的使命就是把好舵,讓百信去划槳,只有當百信自發地奮力拼搏,歷史的巨輪才會永不停息,這就是「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關於老子「無為論」的進一步闡述,可參閱:

龍潭今語:《道德經》中的數學——集合論

3樓:小島主

個人認為你解釋的大體正確,也不知道你不理解的具體是什麼,就說下自己的理解吧。老子說的意思還是社會應順其自然發展,不要過多人為治理,因為社會可以自然發展的很好,所以人為沒啥用,所以管理者沒啥功勞,所以不必居功,所以別人不會反對你,你才能穩穩當當的坐在管理者的位置上,社會秩序也不會亂。

4樓:漁夫和魚

道通為一。臣有之以為利,全賴主能無之以為用,然利用者一也,不可分也。主治其內,臣事其外,互為事功,不可獨居,萬物莫不負陰而抱陽,道德復其一。

此之居功以為形,則彼之無功以為影,是為二,未能和。

5樓:張摩爾

使個壞,你的圈子裡有個你討厭的人,怎麼對付他?

自己下場開懟是下策,兩敗俱傷一嘴毛。

挑撥他的對頭對付他是中策,事情敗露會遭人嫉恨。

慫恿別人去替你挑撥離間是上策,被你慫恿的人解了氣還會感激你,外邊看起來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功成弗居。

最上等是沒有討厭的人,無功。

6樓:梵爹宸爸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可以再明確些,就是遵循事物的內在規律而達成,功勞自然屬於事物本身,所以不占有功勞。這裡面有個邏輯,就是結果是不能超過事物極限的,不是我們想讓它達到什麼程度就能達到什麼程度的,所以功勞是事物本身的

《道德經》中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表達的意思是滋養萬物,奉獻不求回報嗎?

不跟萬物增Sunny爭功勞。用資本家的話語來說,水要剩餘價值。水在陰陽論中屬於陰。又有說,萬物向陽,用能量躍遷的說法,因為曬太陽可以獲得能量。用商業言語叫互惠共贏。這句話容易被世家解讀成無為不爭。但是水會無私奉獻嗎?植物學中的,樹吸水變蒸汽,土中泥水變水汽,淨化了自己,還免費曬了太陽獲得了蒸騰熱量。...

怎麼把《道德經》中的思想融入生活中?

火柴 接觸道德經有10年了,前後真正靜下心來專門研究了3次,怎麼說呢,跟閱歷心境有很大關係。首先你要能讀懂道德經,我說的讀懂是懂得其深層次思想,而不是每個字都認識那種。如果你能讀懂自然就融入了,不能融入是還沒有真正認識裡面的深刻道理。就如王陽明所說,知行合一,不能行就不是真知,能行必然已經知。所以知...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不爭和無為?

武城山 我的知乎回答 孔子,莊子,墨子,老子韓非子等這些子都有哪些大招?老子的大招 無為無不為具體方案 我無為而民自化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 https www.zhihu.com question 22487117 answer 147223833建立於 2017 0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