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老子《道德經》中的這段話?

時間 2021-05-31 14:49:53

1樓:郭小寫

何為福?何為禍?何為對?

何為錯?我們生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有無相生,長短相形。而道是什麼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看來,道根本就沒有對錯,善惡之分,萬物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做到寵辱不驚,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自甘墮落。時刻保持警惕,這樣才符合道。

2樓:清源子

比如命局中的比肩,身弱在命局中或者大運中逢比肩星是喜用神,能得到助力並增加運勢。而身強在命局中或者大運中遇到比肩則是忌神,會有競爭對手。同樣是比肩星,身弱身強就有不同的作用。

為什麼會這樣,更多的原因就是道德經中說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身弱比肩星就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身強比肩星就是強者的磨練。所以一件事情的具體作用要根據天時地利人和來綜合判斷。

3樓:優悠兔

事物包含對立面,對立而統一,對立而轉化。轉折點在什麼地方?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研究才能掌握。

粟裕在研究戰爭和實戰中,不斷總結,得出轉折點的經驗,再用於作戰,因而常勝不殆。有利要積極促成轉化,不利要積極延遲轉化。

4樓:

道這東西,最讓人覺得神奇的地方,便在於此。。看遍所有答案,明明每個答主的答案並不相同,每個答主的工作,高矮,學識,貧富,地域,年紀,性別都各不相同。他們對道德經字面的理解,並不正確,甚至有的差之千里。。

但是他們卻各有所得。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解,並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美好的影響。。。這就是道偉大的地方。。。

一,無處不在。。。別人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別人的果,樓主你自己的理解就是你的道。。無需賞析,心靜即可。

5樓:哲學考研UP君

要賞析這段話,那就離不開另一句話:「反者道之動」了。在老子看來,從「道」到萬物的生化,就是「道」的運動。

這是乙個迴圈往復,生生不息的過程,老子用「反者道之動」這句話來概括它。

這個「反」有兩個含義:一是相反,二是反覆

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迴圈往復的,矛盾雙方又各自朝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道是會動的,由「道」化生出來的一切事物也是處在不停的變動之中。在老子看來,作為萬物本原的「道」都是運動不休的,那由它而生的萬物也不會是恆常不變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沒有歪瓜裂棗的存在又怎麼襯托得我顏值爆表呢,對吧?哈哈,開個玩笑。

這是說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在現實世界裡,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沒有美,哪有醜;沒有善,又哪來的惡?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就有了這麼一段話: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這表明了事物的對立面經常相互轉化。作為本原的道既然都是處在不停的變動之中,那就說明了對立面相互轉化其實是乙個很普遍的規律。

在老子看來,一般人只知道直觀地去看待禍福,而看不到禍福之間相互依存和轉化的關係。禍患當然是很不幸的,但其中未必就沒有導向積極的因素;而看似正面的東西,換乙個角度看,也可能是反面的。《淮南子》中耳熟能詳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故事就是體現了這一道理。

比方說,人們貪圖吃喝玩樂,卻少有人去反思很多病是吃出來的,災是喝出來的,禍是玩出來的,苦是樂出來的。人們追求錢財,卻沒有想過鈔票能買到快樂和幸福,也可能會帶來不幸和痛苦。在享受福報的時候,又會種下無形的禍因。

從這個角度理解,老子的這段話也是在警示世人,不要過度去貪求福報,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禍端。從另乙個角度來看,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不一定是禍。我們在做事成功之時,無須洋洋得意;碰到困難和挫折之時,也不必垂頭喪氣。

老子對各種具體的事物都是持有一種頗為深邃的辯證觀念。他不僅認識到事物之間的相對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還發現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當老子運用這套辯證觀來分析現實的社會和人生問題時,常常能夠觸及到問題的癥結並受到後人的推重。

6樓:蘇學士論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韓非子.解老》:

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

而福本於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

而禍本生於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人們遇到災禍,就心裡畏懼;心裡畏懼,就行為端正;端正行為,考慮問題就會深思熟慮;考慮問題深思熟慮,就能知曉並認識到事物蘊藏的規律、法則。

端正行為,就可以避免災禍,就能頤享天年。知曉事情內在蘊藏的法則,辦事就會成功。頤享天年,就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而獲得長壽。

辦事成功,就能以此獲得富與貴。擁有「壽、富、貴」就叫做福。

而這「福」本源於有「禍」。

所以《老子》說:「災禍啊,是幸福所依存的地方。」這也就是說「禍」成就了「福」。

人有了福運,那麼富貴就會降臨;富貴降臨,生活就會飽暖無憂、衣食華麗而高貴;衣食華麗而高貴,就會滋生驕傲放縱的心理;滋生驕傲放縱之心,就會行為邪僻而舉動悖理。

行為邪僻,身體就會面臨死亡夭折;舉動悖理,就無法成就功業。內有死亡夭折的禍患而外無成就功業的名聲,這是巨大的災禍!

而「禍」本是源於有「福」。

所以《老子》說:「幸福啊,是災禍潛伏的地方。」

7樓:予你

其實就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型,坦然面對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較禍福相依,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太多這樣的詞彙在傳達這樣的意思了

8樓:明省

禍與福都是人類視角下的利弊得失,就像可見光譜的兩端紅光與紫光,而禍福的背後驅動力是超越的,是人力無法計策的,就像紅外與紫外線一樣,肉眼不可見。知不知,上。

真正的福一定是超越世俗的禍福標準的,是從道的視角看到的福,如果順著老子的思路,可以表述為:大禍若福,大福若禍。

既看不透,莫如乘物於心,如汎不繫之舟,可得逍遙。

9樓:幽谷子

看我的頭像,老子一直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而是在一定範圍內不停變化的。從0到1,無中生有,盈滿則虧,否極泰來,迴圈往復,周而復始……

想學習東方哲學,首先要拋棄二元對立的觀念。我們人類研究這個世界是從人類自己的角度出發,是將人性代入到世界,人性混沌,善惡一體。人有好噁,便名萬物好噁。

老子告訴我們,天地不仁,萬物無需好噁。老子是用超脫人類侷限的目光來觀察並講述這個世界,並將所觀所感所得,強名為道。道, 是東方哲學的基礎,是在人性之上的客觀真理。

可以試著忘掉自己的人類身份,用乙個宇宙之外的旁觀者視角來看,這顆星球無異於實驗室裡的乙個培養皿,道德經便是這個培養皿的實驗日誌。

10樓:凌柏楊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我不知道創造這宇宙萬物的人的名字,

字稱為道,姓名稱為大。稱你為大道。

後面九個字是真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能試著解一下。

因為道會一直動。是非不停變換。非會一直不停地滋生。

所以除了可以說是大道之外,也可以稱為,逝道,遠道。反道。

反道的意思就是。道會一直運動。非會一直滋生。

之所以真不知道什麼意思就是,為什麼要逝,遠,反。直接說道的性質裡面帶有反不就行了。

這句我還是不解了。

11樓:Cruz

我分別引用下面三章進行解析:

反者道之動。——《道德經》第四十章

四十章講道是一直運動的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二十五章講道運動的軌跡是迴圈往返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道德經》第二章

第二章講道是一體的,善惡,美醜,都是比較而來的,如沒前者後者就無意義,反之亦然。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回到題主的問題,這段話是老子舉例子,怕大家不明白他說的,道是運動的,往返的,一體的。真理就是反覆論證。老子囉囉嗦嗦寫了,大部分文章就是反覆在論證乙個問題。

教導我們不要偏執一端,要順勢而為,孫子有句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也是另一種解釋道的方法。

12樓:無欲則剛

告訴你世上沒有福和禍,一切都是心生種種法生。人為覺得對自己有利的就是福,無利的就是禍。而殊不知福和禍是一體兩面,就像你看你的手心,手背也同時存在,只是你沒看到手背而已。

只要你能做到「心滅種種法滅」,自然能不喜內福,不駭外禍,從此不再患得患失。比如某個空間裡放著一樣東西,你看見了東西自然就忽略了空間,但空間一直存在。而當你把那個東西齏成粉末,你又只看得見空間而看不見那個東西。

其實東西和空間兩樣都存在,而大家往往忽略了其中一樣。這就是道德經告訴我們福禍相依的道理。

13樓:遲程陽

福禍同門,相互轉換,沒有正的時候(其無正也),想有福沒有禍是不可能的。

正復為奇,讓正重複很少啊!(連續有福)

善復為妖,善於重複那不正常!(善於有福)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迷在這裡面很久了!(只求福,迷啊!)所以,沒有福就沒有禍,聖人不有為,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美之為美,故無福亦無禍!

聖人清靜虛無,無知無為,而自然。

14樓:長風

世事自有其運作軌跡,自有其過程和結果,人取其結果以自益,或者受其結果之害,就是福、禍。

世事無常,於己的益或害也並非固化,而能否從世事中趨利避害,更取決於自身的主動運作。帆船迎著風就必然不能借風力前行了?

福禍,都不是世界有意識於你的主動行為,世界沒有意願要造福於你,也沒有意願貽害於你,某個事實是你所需所求,那只是「湊巧」而已,人家可沒「保證」要造福於你;某個事實於你有損有害,那也只是「湊巧」而已,人家可沒打算置你於死地。

而人的主動行為,才是招福招禍的根本原因。你因「福」而生恃寵之心,若所行驕狂,那可不就自遺其禍了。

你所受之福之禍,與之後的福禍無關,當下的福禍之後,未來的福禍仍然各有機率,千萬別以為當下有福,未來就無禍,更別以為當下有禍,未來就再無福報。

歸根結底,福禍無門,唯人自招。這個「無門」,包括已受之福禍。

正奇,正是堂堂正正,是確定,是必然;奇,是出乎意料,是偶然,是機緣。正上之正,正的基礎上再強為正,就是物極必反,必然之上再強求必然,反而會製造偶然空間;善上再為善,就會形成「妖」的空間。「白左」、「打左臉迎右臉」、「不反抗、感化你」,這些,妖不妖?

總有人沉迷於此。

如何賞析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這段話?

Josie 似乎這是大一上學期大學語文課裡面一篇,很長很美。我應該還算記得。但這裡暫且不聯絡上下文吧。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

《華嚴經》的這段話該如何理解?

菩提老鼠 其實這裡邊是兩段話。第一段完整的是 佛子!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迴翔不去,以清淨眼觀察海內諸龍宮殿,奮勇猛力,以左右翅鼓揚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命將盡者而搏取之。如來 應 正等覺金翅鳥王亦復如是,住無礙行,以淨佛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若曾種善根已成熟者,如來奮勇猛十力,以止觀兩翅鼓...

老子《道德經》如何影響我國的建築理論?

筱頑咚 我服了。老子那句 當其無有室之用 是老子在書裡舉的乙個例子 論據。他想用這個例子支援自己提出的 無 也有用處和價值這個論點的。你不能把人家用來說明論點的論據也作為經典理論過度分析吧?這就很尷尬了。就好比說,我寫文章形容一位美女像花一樣,然後有人說我的文章對花卉養殖有重大影響。這就很讓人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