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這段話?

時間 2021-05-06 08:48:03

1樓:Josie

似乎這是大一上學期大學語文課裡面一篇,很長很美。我應該還算記得。但這裡暫且不聯絡上下文吧。

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乙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牽牛花的性情,不知道大家知道嗎?

牽牛花是清晨開得,中午逐漸變紫,下午凋零萎縮,晚上是絕對看不到盛開的牽牛花的。

也就是說,在地球上,有些生命,比如人類,壽命是有限的。我們的平均年齡70多,高齡100多。而有些人,出生則夭折,有些人英年早逝,就像牽牛花。

而對於宇宙來說,太陽從未落下,時間從未偏愛過任何人類。

等到那時候,等到暮年了,將死之際——在那一秒鐘,哪個新生命會在地球的哪個角落誕生呢?

視角放大來看,人類沒有滅絕,源源不斷。

對於單個的人而言,time is up. 時間到了,就再也無法回來。

2樓:當時只道是尋常

沒有人永遠是少年,但是永遠有人正年少。

生命是一場場的輪迴,萬物衰頹,復甦,生長,生生不息。

這段話薄霧靄靄,卻又充滿著撥雲見曉的希望。

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乙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3樓:懶瓶子

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乙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牽牛花長得就像喇叭,把花朵比做葬禮的號角,正所謂生命從誕生之際就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但是日月星辰和黃河之水,相對於人類的生命,卻是永恆的,永恆的秘密在於迴圈往復,它們的終點又是起點。

所以說回到人,乙個人生老病死,短短不過數十年,但是人類作為整體,又可以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人終要一死,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每個身處困境的人總免不了思考這種問題。乙個說不上是失望還是安慰的事實就是:只有把個體的生命作為人類歷史的一環來看,人生才談得上有點意義。

作為抬槓運動員還想來槓一槓:人類也終免不了要滅亡,人類歷史又有什麼意義?是不是只能從宇宙的迴圈裡面找尋了?宇宙又有什麼意義?這樣一層層找上去,一切不還是虛妄?

個人愚見:就如一切科學定律都要限定適用範圍,你不能站在宇宙迴圈的視角來思考今天加班的意義。只有在自己的生命框架內,你的加班才有意義,不光加班,一餐一飲,一顰一笑,都找得到意義。

你的生活當然並不全是枯燥,你能說話,能運動,能指揮你的手指做出想要的動作,這些神奇而普通的力量,足夠創造豐富的生活。

或者可以狡辯一下:宇宙的存在給生命活動提供了舞台,生命的活動又給宇宙舞台增加了點綴。彼此都不缺乏意義。

作為史鐵生先生的讀者,通過文字感受了他對生命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緒,在這裡冒昧揣測一番:開頭那段話,大概是史鐵生先生自己與其命運的和解吧。

4樓:朝陽居主人

巧了,我母親的葬禮那天,開了滿園子的牽牛花。白色的,粉色的,還有藍紫色的。那是我永遠忘不了的景象。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概括,應該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吧。

5樓:不食糖醋

鳳凰於烈火中涅槃重生,夜色於破曉前最濃重。

成長的代價雖慘痛,卻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

行到水窮處,坐觀雲卷雲舒,未必是無可奈何的妥協,也是另一種柳暗花明的自由。

世界的不可知,命運的無常,這無力改變,但是,被不被陰暗吞噬卻是個人選擇。

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世界上存在的萬物,生來毫無道理可言,皆在脆弱中延續, 在偶然中湮滅。」

沒有乙個活著的人是容易的。

不要總是卑鄙地用過去糟糕的經歷告訴自己,我就該是這個樣子的,我變成這樣不是沒有理由的,那就這個樣子好了。

淪落,只是你懦弱。

事實就是,你本來可以選擇積極而Sunny地活著,但你不想,就這麼簡單,沒那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應該承認那些糟糕的一面確實是你的一部分,可不該把它們藏在陰暗的角落裡,就應該把它們晾在太陽底下暴曬。

你越是隱瞞,越是不去承認,越是被它影響,就越說明你的恐懼。

可怕的不是糟糕的過去,可怕的是,你不承認它轉身拼了命地逃離,開始覺得自己這樣糟糕,整個世界都這樣的糟糕,於是你開始對整個世界都喪失了信任的能力。

沒有人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讓你變糟糕,除了你自己;也沒什麼能打敗你,除了你自己。

6樓:

高中很愛把史鐵生先生寫入自己的作文裡,每每寫作文時都自以為讀懂了史鐵生先生的一生,其實只是讀了個皮毛。

到了大學好像漸漸能夠走進他了,相比這一段話我更喜歡另一段——「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

7樓:北冰洋張

不喜歡這篇課文,不喜歡,直到現在都不喜歡。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類文章列入教材。同樣的,我也不喜歡什麼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類的,就是不喜歡。

8樓:0.0

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

牽牛花朝開暮謝,所以當它開花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它不久將來的死亡。因花形似喇叭,以此做比,把它的凋謝稱為"死亡的號角"。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

花有自己的花期,所以在某個時間,我們可以判斷當前的牽牛花是初開,盛放,或是近乎凋零。但是太陽與此不同,太陽本身並不會隨著一天的時光變化,它從朝陽變成夕陽只是地球自轉使得當前地區與Sunny的角度發生變化,所以此時的夕陽,同時也是另外乙個地區的旭日。某種意義上,太陽是永恆的。

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乙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而人呢?在多數人的眼裡,人是像牽牛花的,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年輕,衰老,出生,死亡,都是真實存在的。可我能不能不這麼想呢?

我能不能把自己當做太陽呢?我的生死,不過也是物質世界的簡單變化。可能我死亡的時候,世界上另有乙個生命在蓬勃成長。

他是不是我呢?這不重要。只要我如此相信,個人的短暫生命就得以永恆。

短短幾句,作者寫出了對生與死,瞬間與永恆,自我與客觀世界三個主題的哲學思考。

他用時間的連續性對這些主題加以串聯,字裡行間無處不透露著文人歷經痛苦後的悲憫和豁達。

9樓:雜合面窩窩頭

不知道我是不是經歷得少,還是我思考的少,還是觀察的少,可能是內心太浮躁,達不到和他的筆觸產生共鳴,換句話說,我讀不懂史鐵生,我很認真的讀過他的書,卻是茫然居多,這一點,我覺得很無奈。

10樓:阿陽

小時候,這段話只是課文而已,如今我也能體會到生的絢爛,滅的寂靜,大日恆古不變,再多的酸與累也不過是時間渺小到塵埃的虛無,明天太陽照常公升起。

11樓:道文

以下全為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牽牛花初晨的誕生就預示著迎陽將凋,這是自然規律,就像是人,生就預示著死,是不可逃避的。最後(即作者寫到孩子的時候),作者本身也認同這一規律,所以坦然接受人生的幸與不幸。

12樓:北冰洋

超喜歡這一段!哲理,文學意味都超級棒!高中時候在摘抄本上把這段抄了下來,幾乎每個早自習都會抽點時間來讀它。幾乎每一次看到這句話都會欣喜地不能自已!

13樓:j x

我覺得這段話自然地運用了辯證的思想,由於作者豐富的體會與思考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讀起來像是在四合院裡或者在地壇公園中,這樣一位經驗豐富身患殘疾充滿人生智慧型的中年人在你身邊對著你談天,將漫長的生與巨大的死具象化,樸實化,讓人看到它真正的模樣——生死是乙個事物的兩面啊。平靜,讓人心安。

14樓:張佑安

我也著實喜歡這句話。

賞析?他怎麼寫,你就怎麼想就可以了。

我當時是腦海裡出現乙個詞

「如來」

我不信佛教,但我一直覺得釋迦摩尼的這個法號的確傳神,有神韻。

「就如同來的時候」

15樓:趙阿紫

第一次感受到死亡與生存的關係,當時很懵懂,依然很震撼。。

可以說是我人生其中的乙個導師,讓我知道什麼叫生命,我該如何珍惜與熱愛她。。

我愛史鐵生。愛這個世界,愛每乙個堅強努力熱愛生命的人。。。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最根本的意義。。

16樓:千里之行

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乙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乙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作者寫《我與地壇》是不惑之年,其經歷的半生苦難,在這可看做其對人生的答案。

《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宿命。

17樓:夢枕貘

這幾乎是《我與地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但我覺得要跟後面的幾句結合在一起看才更完整: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乙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乙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18樓:鴿子不吃鹽

這段是我最最喜歡的話,寫在作文裡起碼不下十次。

在初一第一次接觸到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把我看哭了。第一次知道那叫做大人的無奈。

後來陸陸續續看了點他的文章,總覺得他的文字很有力量。

但是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

--史鐵生《我與地壇》

19樓:那個人他是傻瓜

說個另一句話「死亡是乙個必然降臨的節日」

1點45我從我爺爺那回來,他剛打完吊瓶,我看他要睡覺,我就回來了,叔叔和大伯在那。

回來我躺在床上,發了這句話。然後沒一會兒,伯伯就過來敲門,說我爺爺已經走了。

20樓:秣瑪

當年初中語文老師發了一套試卷其中閱讀題目就是這篇《我與地壇》晚上回家做作業讀完直接淚目週末就去書店買了全本回來從此變成了史鐵生的鐵粉

21樓:桔梗

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裡,勢必會跑上來乙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這句話頗有種"不生不滅"的輪迴意味,我很喜歡。

22樓:虎牙周亞

這一段是【死】與【生】的關心。

在我們不曾直接感受到死亡的時候,我們普通人都認為死亡離我們很遠,雖然我們都知道死亡是必定的重點,但在沒到達終點之前,死亡與我們是沒有關係的。

但是史鐵生不一樣,他可說是每天都時時刻刻都感受著死亡伴隨在左右。

「我們每個人都在活著的同時,像吸入細小灰塵似的,將其吸入肺中。」(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牽牛花盛開是【生】,但同時它的【死亡】也開始了。

太陽從公升起到消失,也是【生】與【死】共同作用的效果。

所有的生命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在邁向死亡,死亡在我們身上每時每刻都在發揮著作用。

對待【死亡】不需要恐懼、害怕,因為它就是【生】的一部分。

如何評價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

問心書生 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文學的巨大魅力,你就很難以置信,有些文學家們,僅僅只是通過一些匠心獨具的文字組合,就能夠從中給你傳達出巨大的精神力量。那種力量有時是發自靈魂的純粹自然,讓你讀來有一種如風似水般的透徹明了,讓你忽然覺得,即使是坐在圖書館裡,也依舊能夠隨著作者的文字穿梭著過去與未來,去隨著作...

為什麼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到 夏天,情人們應該在這個季節裡失戀,不然似乎就對不起愛情?

李季 因為夏天聒噪而冗長,荷爾蒙和腎上腺素都因為炎熱氣候的激發而恣肆汪洋,所以你要失戀,你要撕扯,你要氣短,你要心燒,你要肝腸寸斷,你要流過幾公升眼淚所以變瘦,你要痛到受不了所以快瘋掉.總之,要在炎熱裡,患上炎症。然後在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的無法平復中寂寞寂寞就好,哪怕好不了。 夜歸人 因...

如何賞析老子《道德經》中的這段話?

郭小寫 何為福?何為禍?何為對?何為錯?我們生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有無相生,長短相形。而道是什麼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看來,道根本就沒有對錯,善惡之分,萬物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做到寵辱不驚,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自甘墮落。時刻保持警惕,這樣才符合道。 清源子 比如命局中的比肩,身弱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