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楞嚴經這段要怎麼理解呢?

時間 2021-06-03 04:28:35

1樓:楞嚴正覺

楞嚴經是釋迦摩尼佛說的真正讓乙個凡夫修成佛、修成正果、修成金剛不壞、修成觀世音菩薩一樣的經,不是偽經。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說明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學習楞嚴經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自性,什麼是妄心?

經裡面都是種種比喻,學習楞嚴經要堅持每天看楞嚴經原文,爭取能背下來,學個三五年,心靜下來,沒有邪欲了,就能看懂楞嚴經了。不要糾結在文字上,沒有任何妄念的時候就能理解經的原義了

2樓:

阿難,你早晨用手摸頭,你覺得這個觸控的感覺,是手的作用呢,還是頭的作用?如果是手的作用的話,那頭是不知道的,就不叫有觸覺了,如果是頭的作用的話,手就無用了,也就不叫有觸覺了。如果觸覺是既來自手也來自頭的話,那阿難就變成有兩個身體了。

如果是手和頭一觸所生的話,那手和頭就是一體的了,如果是一體的話,觸覺也就生不起來了,如果是二體的話,那觸覺是在哪一方呢?在能觸碰的一體呢?還是在所觸碰的一體呢?

豈不變成了在虛空之中生出了觸覺?所以你要知道:身與觸,都不是由因緣而生,也不是由自然而生,皆是虛妄幻想而已。

3樓:離即離非

我們發燒的時候,往往用手去觸控額頭,以手感知額頭的溫度,與此同時,額頭也已感知到了手的溫度(一般很少用額頭來感知手,多數是用兩隻手互感,兩隻手互握感知兩手溫度、滑澀、力度與此理同),此時,好似有了兩個能感知的,通過辯難,自身不可能是兩個(如果是兩個,怎麼分?),自身是乙個,那麼只能對另乙個別物才能產生感知,不能沒有外物就產生感知,以此說明身及觸是虛假。

例子不難,都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難的是思辨。

4樓:梵夫

這段翻譯確實不太好,豆瓣上有個白話文楞嚴經比較通俗易懂,可以去找來看看。

七處證心,環環相扣,單獨提某個篇章來說,很難說清楚。阿難就是如此,在佛祖的漸漸引導下明白什麼是自性。甚至,過於深奧處,阿難實在不理解,佛祖就示現神通光明相,讓千百萬佛一同來為他的說法作證。

現在去理解楞嚴經,並非難事,投入進去看個十來遍,肯定會有所得。

5樓:

是說,觸覺、身體,都是沒有處所的(本質上不存在,只是好像有),虛妄不實。觸覺和身體的本體即不是因緣所生法,也不是外道講的「大自然的現象」。那他們的本體是什麼呢?!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2.「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

於意云何。此摩所知。誰為能觸。

能為在手。為覆在頭。若在於手。

頭則無知。云何成觸。若在於頭。

手則無用。云何名觸。若各各有。

則汝阿難。應有二身。若頭與手一觸所生。

則手與頭。當為一體。若一體者。

觸則無成。若二體者。觸誰為在。

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應虛空與汝成觸。

這是乙個實驗,也是一種思維觀察方法,是講邏輯的。從邏輯上證明觸覺身體的定義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是虛妄的。這個證明過程我自己也沒認真審視過。

您有興趣可以抽時間自己做這個實驗。

(我人懶,看數學書時也常常忽略證明,直接記公式,您別學我,除非您也想偷懶。)

/* 不知所云請善知識指正 */

這段話裡的 recognise 要怎麼理解?

Linkzero Tsang 應當是 意識到 之意。在這裡若是 承認 應該會用 admit.Recognise 的 承認 更像是 acknowledge 之意。 sapereaude 就如同您在使用普通話,碰上有些字詞可能是多義字詞,或具有引申義的字詞,而難以掌握句意時,會求救於辭典一樣,請查辭典,...

怎麼理解這段文?

很多情況下人們會認為只要一直走 一直走,總有一天能到達終點。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以為的一直在路上其實只是因為周圍場景的變換,而他們本人並未挪動過一步。但有些人並不一樣,他們會識別出那些迷惑人心的變化多端的布景,他們會看到真正的黎明在什麼地方,他們會看到真正應該走的路究竟在何方,即使這條路少有人行走...

怎麼理解這段話?

我覺得這段想說的是 智慧型是使你更高效更少犯錯的達到目的,為你的利益服務,而面對愛情 生死的意義這類崇高的問題 也就是更大的奧秘 的時候,你的目的 得失 利益,其實並不重要,也就不需要有個智慧型幫你達到什麼目的。我能想到的例子就是比如愛情,這麼純潔的東西不應該摻有大智慧型什麼的,必須怎麼怎麼做就能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