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 向 為何有 北窗 之意?

時間 2021-06-01 22:36:53

1樓:觀火

看了幾位的回答,有一位接近關鍵點了,其實,這個問題不能光從字型字義上來分析。結合語境,就明白了:

這裡的「塞向」,是準備禦冬、禦寒的手段。寒流隨寒風自北而來,所以,古人在禦冬時,塞住朝北的窗子。這是合理的。

至於南向的窗子呢?因為冬天難得的暖陽還要從那裡照進來啊,所以,不會和朝北的窗子一樣塞住。

所以,毛公在這裡,是根據生活解釋被塞的窗為北向之窗。而不是指「向」字的字義必須為北向之窗。而許慎《說文解字》,則是直接採用了毛傳的說法,而未提語境。

這一點,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已經指出:

「毛公以在冬日可塞,故定為北出者。」

所以,我們讀古書古注,對裡面的訓詁,有時不能太拘泥。古注中有很多的隨文生訓,並不是指該字就定為該義,而是說該字在該處語境中是之什麼。。題主的老師大約就是沒細讀《說文》段注,拘泥在了單字字義上,所以解釋不清。

最後:不知為何不止一位答主說鄭玄是這麼解釋。事實上,鄭玄並沒有專門解釋這句啊!這是《毛傳》的解釋,不是鄭玄。如圖:鄭玄只說了一句:「為此四者,以備寒也。」

2樓:予一人

「向,北出牖也」。鄭玄《毛傳》和許慎《說文》都這樣說,意思是:向,是方向朝北的窗戶。為什麼要單獨註明「北出」呢?

古漢語單音節詞佔優勢。要在一類詞中作細化分別,常常改用新字,而不會如同現代漢語裡用新增修飾限定語的復合辦法派生新詞。例如,關於「馬」屬,古漢語裡就有「騅」、「騂」、「驊」、「驪」、「騏」等一大批下位詞,它們僅僅是在馬的顏色上作區分,如果按照現代漢語的構詞方法,完全可以稱:

紅馬、黃馬、黑馬、青馬等等。

完全類似地,對於「窗戶」這個概念,古人也區分得很細緻。「窗」是天窗,開在屋頂上的。古字為「囪」,《說文》:

「囪,在牆曰牖,在屋曰囪。」由此可見,雖然都是房屋所開的孔穴,「窗」是開在屋頂上的,「牖」是開在牆的,《說文》:「牖,穿壁以木為交窗也。

」這是按窗戶所開位置作的區分。更進一步,古人又對「牖」按朝向進行區分,「向,北出牖也」,說「向」是北牆上開的;另外還有乙個「鄕」字(這極有可能是假借),《禮記·明堂位》:「刮楹達鄕」,鄭玄注:

「鄕,牖屬,謂夾戶窗也。」意思是說,這個「鄕」是夾在門附近的窗戶,而古人的門總是朝南開,於是「鄕」就相當於「南出牖」了。

由此可見,「向」在古代不是泛指,而是特指某種型別的窗戶,這是完全可能的。加之有古訓為證,古人去古不遠,鄭、許都是一代大儒,他們的解釋是應當得到尊重和信任的,在沒有充分反面證據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假定古訓為是,這也是做學問的基本立場和態度。

3樓:鹹魚癸

甲骨文裡的「向」

「向」的本義肯定是窗戶,外面的框框是「宀」(mián),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寶蓋頭,代表房子,中間的「口」自然就是窗戶。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又說「向,北出牖也」,為什麼特別是北邊的窗戶呢,這裡給三個說法:

1、古人的房子坐北朝南,南邊開門,北邊開窗,所以早期的窗都是北窗。

2、這個說法可能是從毛詩裡繼承來的,毛詩認為《詩經·七月》裡是北窗。

那毛詩為什麼認為「塞向墐戶」裡的「向」是北窗呢?

可能是因為《七月》裡「塞向墐戶」是在冬天,冬天多刮西北風,所以毛詩認為這裡的「向」是北窗。

3、這個說法或許是錯的,或許「向」本來並不特指「北窗」。

《禮記》裡說「刮楹達向」,《齊民要術》裡說「閉戶塞向」,這些「向」聯絡前後文,都不特指北窗。

(當然,《禮記》和《齊民要術》的成書時間都不如《詩經·七月》來得早,所以也有可能,先有的特指,後有的泛指。)

古文中「亂」為何有治理的意思?

已登出 是個好問題。之前讀到亂臣十人的時候,訓釋作治世能臣,只是一帶而過。亂字在金文中是乙個人整理絲麻的象形,對雜亂的絲麻進行整理,就有使某物有序 井然之意,當然,乙個人旁邊一堆雜亂的絲麻,也可表示使某物雜亂 無序之意。所以亂表示混亂或治理都可以。但是,從另乙個角度講,樂曲尾聲 辭賦結尾,也叫亂,特...

古文中有哪些讓你淚目的句子呢?

桐月十二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山雀太守 世說新語 王浚衝為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後車客曰 吾昔與嵇叔夜 ...

請問如何區分古文中「於」和「於」的用法?

首先,於 和 於 不是簡繁關係。作姓氏,大陸 於 於 二姓都有。於 作語氣詞,讀 嗚 不簡化為 於 內地的用字中,仍有 淤 字,也未簡化至 汙 只有在介詞時,使用 於 字,和傳統漢字中常用 於 有所不同。但是我們又可以發現,古代也是有用 於 作介詞的情況的。下圖是2013年 通用規範漢字表 裡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