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王國維所說 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 ?

時間 2021-05-31 19:28:40

1樓:

如果我說,中國的經濟從2023年開始騰飛,你們會不會覺得我在扯蛋。2023年中國GDP增長9%,從此進入快車道,連續數年上10%。98-02年也有8%左右,03年再次上10%……持續高速發展至今。

這裡面增速最快的,是2023年的14%。那有2023年什麼事情呢?對不起,我有我的標準,2023年的中國GDP第一次踏上20萬億大關。

我說中國GDP至2023年而總量始大。你會不會覺得我在說屁話。

詞的詩化、士大夫化也是乙個線性過程,馮延巳、李煜、晏殊歐陽修、蘇軾都有自己的貢獻。像站起來了,或是老人畫個圈,那種級別的轉折點,顯然不在李煜,反而更可能是他爹和馮延巳那一代。說實話,你要想再往前,把花間、劉元白都納入,也不成問題。

後主跨過了王老師心裡的那個閾值,就「大」,馮延巳沒過,就小。這閾值可能是20萬億,也可能是19781979198019。

當然了,這種看起來已經夠黑的解釋,是我講良心。我摸著良心說,我在講良心。「馮延巳的詞是最有悲劇精神的。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葉奶奶說的。「開濟老臣的懷抱」,這話是饒宗頤教授說的,葉奶奶引述了。憑王國維對所謂寄託的習慣性心盲,我更願意相信,他不是無視,而是視不見。

2樓:半通居羅鈍吉

後主詞眼界大至人生,感慨深至千古。其詞直言肺腑,不事雕琢,靜安以其天分極高,有「赤子之心」,又經「天上人間」之變差。故而難得。

飛卿詞則言女兒情思客觀精美,但乏生氣,可當藝術品讀之。端己詞言情真摯,而不飾雕琢,固然難得,而其感慨之深、眼界之大,誠難過後主。--歸山齋《人間詞話評注》

3樓:美院派

王國維的原話是:

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十五)

這句話的意思是,李後主作為南唐詞人的佼佼者,對詞的境界和氣象方面做出了較大的開拓,使南唐詞相比花間詞,在境界和內涵上更加開闊,而情致也更加深厚纏綿。

李後主詞中所表達的「人生長恨」、「往事已成空」那種深刻而又廣泛的人世之悲,在抒情的深度和廣度上超過了以前的詞人,達到了乙個新的高度,比如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故國之思,並把亡國之痛和人事無常的悲慨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國」、「朱顏」等長逝不返的悲哀,擴充套件到極深極廣的境界,正如那滾滾東逝的一江春水般恣意汪洋而且綿綿不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妙不可言的比喻,極具感染力,每每讀之,都感觸良多。

還有這首《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後主從自身的遭遇出發,抒寫出心中那份無以復加的巨大悲痛。「流水落花春去也」,美好的東西總是轉瞬即逝;「別時容易見時難」,又擴充套件為一種極為普遍的人生體驗,很容易引起讀者普遍的共鳴。

從上面的例子很容易看出來,李後主的詞已經脫離了花間詞那種適應女樂聲伎的婉媚、柔麗、輕豔,境界上更加開闊,內涵上更加豐富。因此,才有了王國維的這句話:「 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陳寅恪和王國維認識嗎?

一生負氣人 不妨用陳寅恪先生對王國維先生的輓詞來說明他們的交往 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曾訪梅真拜地仙,更期韓偓符天意。回思寒夜話明昌,相對南冠泣數行。猶有宣南溫夢寐,不堪灞上共興亡。 仙客王二 王國維,生於1877年,大陳寅恪三歲,算是同齡人,王國維1927年自殺於頤和園昆明湖。留下遺書一...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三境?

人間詞話 三種境界之說,當然只是王國維氏由一己主觀之聯想所得的感受,但王氏的可貴之處則在他並不將一己之聯想指為作者之用心,就在這一段三種境界之說的後面,王氏就曾自作說明道 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這種態度就比專以寄託說詞的清代常州諸老明達得多了。而且這種說詞的方法還有一點好處,就是他能...

王國維牛逼還是陳寅恪牛逼?

四大台柱子 王國維 梁啟超 趙元任陳寅恪 學生如果有問題,先找王國維,他不會再去找梁啟超,梁不會找趙元任,趙還不會的話,最後去找陳寅恪。陳還答不上來,那就是問題本身在當時沒答案 PS陳是乙個沒有文憑的教授中的教授 肥宅血小板 如果拋開身份不談,單論學術,我覺得兩人沒有明顯的差別,只能說靜安先生對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