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的自性?

時間 2021-05-31 04:23:39

1樓:金毛吼

自性就是佛性,因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也叫佛性也叫自性。

性,是性質、特性的意思。

好比乙個鐵塊,鐵有延展性、導熱性。延展性和導熱性就是鐵的「鐵性」。

佛性具含一切的性,所有性質、特性都有,所以叫作佛性。

佛性不但有延展性、導熱性,還有導電性、透明性、色彩性、彎曲性、直性、人性、獸性、覺性、悟性、懶惰性、勤奮性,等等所有的性質特性都有。

鐵有鐵性,獸有獸性,人有人性,佛有佛性,就是這個佛性。

鐵若失去了鐵性,那麼鐵就不是鐵了,不復存在了。人因為有人性,所以才是人。同樣的道理,佛性是佛所具備的性,但凡是佛,必備佛性。見到佛性,自然成佛。

2樓:本心行者

【什麼是自性?】

自性就是生而為人最最寶貴的東西,自性是一座寶山,充滿了愛和豐盈。

自性就是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拋棄了你,你也可以從容不迫,淡然一笑,說,沒關係,我還是那個我。

自性就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即便你錯得一塌糊塗,也可以好好珍惜自己的過錯,最起碼,他只屬於你自己。

自性就是即便你是山野中最不起眼的一朵小花,蚊子蒼蠅也不會因你駐足,你也會盡情的綻放,為自己的美麗而歡呼。

自性就是即便站在全世界最完美的人面前,你也可以由衷的讚美他而不感到自卑,你能接受自己所有的性格面向,也能接受別人各種各樣的缺點。

因為認識了自性你變得不再匱乏,看到了內心深處的豐盛,其實這種圓滿一直都存在,就在那裡。

你的心念變了,角度變了,視野也隨之更加開闊。

3樓:UNDEFINED

你一直在牙痛

五蘊就相當於乙個人在牙痛

從小到大,一直在牙痛

被牙痛逼得安靜不下來

那個就是人的念

當牙不痛之後,感覺不到牙了

人也舒服了

那個就是自性

4樓:安真

自性,就是人的人性,

有人性的人,在儒家,稱為仁者

佛性,也是說的人性,

佛非佛,譯為佛,覺悟之意

佛法,就是修正自己,從麻木不仁,滿心貪嗔痴慢,回覆本來的人性,回覆澄澈淳樸的人性

5樓:

佛的自性是真如,狹義的真如單指實相真如。

自性是究竟本質,恆常不變的意思。

通常說法中,人無我,法無我,這個我也是自性的意思。

人無我,法無我的意思是人/法之中,沒有究竟恆常不變的東西/概念存在。

狹義真如的同義詞有法身法界法性。

狹義真如不能被八識覺知,但是可以被人/法無我所顯。

舉個例子,乙個晶元的具體效能不能被直觀覺知,但可以通過跑軟體跑程式的方式,來顯現ta的效能。

6樓:珞迦悲華

佛的自性,就是指佛的法身,即佛的真實本身。

自性這個詞,本意就是自己、自身、它自己的真實存在的意思。

注意,佛說的基本觀點是:唯識無境。真實存在的只有心識。

而所謂的物質世界,是心識的夢境,是不存在的。所以也說物質無自性,物質沒有它自身,物質沒有自性,或說物質的自性是空的。

不好理解的時候,就多體會我們做夢的比喻。夢中的一切境界都是無自性的。

佛說我們的人生世界,就是輪迴夢。

7樓:覺醒之焰

為什麼真實「自性」無法言說、無法解釋,因為真實自性不在大腦中,大腦中所有的知識符號邏輯,都只在大腦的層次。如同大腦是二維平面世界的,自性是三維立體世界的,平面無法理解立體。而只有放下大腦,意識才能意識到它本身。

見性的前提,首先是能夠超越大腦,超越大腦之後,是心,也可以叫意識。大腦有各種功能,如記憶、思維、信念、判斷,所以用大腦就必然受到大腦功能的限制。大腦認知事物需要認知事物,需要界定邊際來分別事務,邊際就是有限固定的。

同時還需要邏輯來建構和延伸思維,而邏輯是線性、有導向型的。所以大腦的特點是有邊際限制的,有線性導向性的有限。有限是無法理解無限的智慧型的。

大腦無法理解超越大腦的內容,自性即是「我是誰」的真相,這個真相超越大腦。

人可以單純的覺知道冷和熱,而不經過大腦的思考。回憶一下,我們坐在沙發上,然後起身走路,是先抬哪只腳?起身走路這個過程,並沒有思考先抬起哪只腳,自然起身就抬起最適合的腳。

人打字可以快速打出文章,卻未必要在大腦中思考出每個字所需的拼音,這些都不必經過大腦而完成。

再比如拼音打中國的中字,zhong,大腦不會先想z再想h再想到o、n和g,而是在想到中字的一瞬家打完這幾個字母。人們有時緊急剎車,也未經過大腦的分析,是直接的下意識完成。人對影象的反應速度最快是0.

1-0.5秒,功夫比賽時靠大腦看到對手動作,然後分析再給出結論躲閃,碰到高手時間是不夠的。所以高手對決,很多時候也是靠感覺和下意識的?

一件事情做的極致時,大腦所能做的就有限了。如果這些不是的大腦做得,那是什麼做的?

超越大腦的是什麼?

有一種超越大腦的東西,作家們說寫作的靈感,科學家說研究的靈感,愛因斯坦說他的創造靈感,都是在有思維與無思維的間隙產生的。面對悟、靈感,思維的功能只是精確定位你尋找的內容,真正的靈感都是從思維停止後的那個空無中產生,然後「當」的一下,乙個靈感出現,乙個領悟被知曉,然後大腦再用語言文字等符號把這個靈感表達出來。

這個無思維狀態是什麼,是超越大腦的一種狀態,靈感和智慧型在這個狀態中產生,再被感知,被大腦理解並傳達。如果有個超越大腦的智慧型,通過鍛鍊你可以使用它,那麼首先可以推論得出的是,你擁有超越大腦的智慧型,所以你必然也是超越大腦的,因此大腦就不是真正的你。

公尺開朗基羅說,他不是看到石頭,而是在石頭中看到雕像,祛除不要的部分,就成了雕像作品。石頭就是石頭,光線的經過物體折射,形成不同的光譜反射到我們的視覺中心,呈現物都是一樣的。那麼是他的大腦出問題了?

看到的與事實不同?

不是,因為它不僅僅在用大腦看,還在用那個超越大腦的那個看。六祖慧能禪師開悟時做了一首偈:「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公尺開朗基羅只是用到了能生萬法中的一點而已。

超越大腦,見自性。

這個能生萬法的自性,超越大腦,是大腦不能理解的奧秘。對於我們來說是未知的,難以定義和解構的,它就是我們的本質。通過禪修,可以超越大腦,而唯有超越大腦,我們才能見到我們真實的本質——自性。

覺醒之焰:佛教:「自性」是什麼?自性與大腦的關係

8樓:仰樂草

自性佛性如來本性天性

雪峰自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如來本性。

自性、佛性、如來本性是佛學詞彙,是認識真如的三種不同表達法,其實不論是叫土豆、洋芋,還是馬鈴薯、山藥蛋,都是指那個能食用的東西。

茶水、綠豆湯、牛奶、咖啡、可口可樂、酒精、血液、針劑青黴素等等都有乙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水,這個水就是自性,就是佛性,就是如來本性,說「眾生都有佛性,」原理在此。

自性、佛性、如來本性是構成乙個事物最初的原始元素,在原本的狀態上增加點什麼或減少點什麼,就呈現出了紛繁複雜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事物。不論是大象、螞蟻、兔子、駿馬、蝸牛、耕牛、人獸、佛魔、神妖等等,都有乙個共同的東西,那就是性,這個性,就是如來本性,就是佛性,在這個如來本性上增加點什麼,或減少點什麼,不同的生命形態就誕生了。這猶如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其共同點就是人,不同點在於其結構上有所增刪從而有了男人和女人之區別。

一間房子,不論門朝東、朝南、朝西、朝北,不論是鐵門、木門、塑料門、紙糊門,不論窗戶大小,不論屋頂材料,不論室內面積多大,它都叫房子。

任何一種生命都是一,所有生命都是一,這個一就是自性、佛性、如來本性,在這個意義上講,「眾生平等。」這個一上增加點羽毛翅膀,就成了飛蟲飛鳥;這個一上增加一雙手,就成了人;這個一上減少移動能力就成了樹木花草;這個一上增加點移動能力就成了動物。

一,可大可小,可圓可方,可長可短,可顏可色,大象再大,是一,螞蟻再小,也是一;蝴蝶翅膀再艷麗,是一,飛蛾翅膀再單調,也是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如此,佛性和如來本性亦如此。

自性是自洽的,當然佛性如來本性也是自洽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乙個人的如來本性是自洽的,離開了如來本性,就不自洽了,男人非得跟女人合一才能在某種意義上達到自洽,當然,女人跟男人合一才能達到某種程度上的自洽。

如來本性沒有性別區分,更沒有大小長短高低胖瘦美醜之別,這就像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惡的爭論一樣,實際上,不要說人之初,哪怕是人之中,人之終,其性不存在善惡之別,唯有這個性有所表現時,才會判斷出是善是惡,而這個性一旦有所表現,已不再是如來本性,而是事物或生命獨特的性質展現。

談到這裡,我們要問貓吃老鼠狼吃羊牛吃草展現的是它們的什麼性?是自性?是佛性?是如來本性?答,都不是,它們展現的是各自的天性,說「天性殘忍」「天性善良」源於此。

各事物各生命所展現出來的不是自性佛性和如來本性,而是天性。就像茶水、酒精、牛奶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水,但它們展現出來的不是水,而是各自不同的性質。天性是上帝賦予每種事物和每種生命不同於其他事物和生命的特性,每種事物和生命結構的構成元素是一樣的,但由於結構的不同而展現出了不同的特性,就像木床、木門、木桌、木凳、木窗等等,構成它們的元素都是木頭,但由於結構不同,所以展現出了床、門、桌、凳、窗等不同的特性。

從這一點上講,自性、佛性、如來本性就是木頭,而天性就是床、門、桌、凳、窗。

這裡出現了乙個問題,乙個事物,或乙個生命,應當是綻放如來本性呢,還是綻放天性呢?

答:必須綻放天性。

如果綻放如來本性,那麼,所有的事物和生命都將千篇一律,將沒有層次之分,大千世界都將是乙個面目,要麼都是水,要麼都是木頭,唯有綻放天性,才能琳琅滿目精彩紛呈,才能出現茶水、酒精、牛奶,出現門、窗、桌、椅,出現植物、動物、人、仙、神、魔、妖、怪。

上帝的意願不是叫事物和生命綻放自性佛性和如來本性,而是讓其綻放各自的天性,也就是各司其職。桌子行使桌子的功用,而不是行使木頭的功用。牛奶不履行牛奶的功用,而非要履行水的功用,就是逆道而行了,自身會有煩惱產生。

我以前說過要像花兒那樣綻放如來本性,說貓捉老鼠綻放的也是如來本性,這是不準確的,是模糊概念,那是將如來本性和天性混為一談了。但是,我如此說,是為了迎合大眾傳統的對如來本性的想當然理解而行使的方便說法,我清楚,讓你像花兒那樣綻放如來本性,你必然綻放的是天性,不管你如何努力,你也無法綻放如來本性,所以,如此說,並無大礙,一杯茶水,讓你綻放如來本性,你只能顯示茶水的特性,無法顯示水的特性。

其實,以上的分析和解說沒有多大益處,反而會使問題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容易把人繞進概念的桎梏中而難以自拔,最簡單的法門是,乙個人,只要脫離煩惱和憂愁及恐懼,只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心無掛礙心無所住,只要盡量做到無我無相,就已經成佛成仙進入極樂世界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去理睬什麼自性、佛性、如來本性和天性,而是努力擺脫煩惱、憂愁、恐懼,進入心無掛礙心無所住無我無相境界,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最美好的願望就能達成,最美好的理想就能實現,就能進入生命的高層空間,就能盡享生命的無限樂趣。

2012/6/7

佛教的自性與佛有什麼關係?

齊天大聖 佛有三身,三身的法身又叫自性身。首先要明白自性的含義,自性是指真實的永恆的事物,它是不生不滅的無為法,那麼佛陀的法身應該怎麼理解呢?為了更好的理解法身佛,唯識宗定義了六種無為法,第一種叫虛空無為,就是用來比喻佛陀法身,便於眾生理解。那麼虛空無為是什麼?我們先看看定義。百法明門論解 言虛空無...

什麼是自性戒?

普波居士 六祖大師說 心地無非自性戒 非指是非分別妄想心,就是說這個心要遠離一切顛倒妄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眾生本具的自性中,本具一切戒行,這就是清淨本心。只是眾生心不得清淨,分別妄想,造諸業行,才立戒規,戒除一切惡業因緣。若眾生一念覺悟,不在起心造業,何來立戒啊。佛法是心法,一切宗門皆修此清淨本...

自性是什麼

德遵普賢 佛講經說法是自性的流露,佛經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經。受持佛經,就是回歸自性,怎麼受持?受是接受,多聽經明理,明白佛在經中講的真實殊勝義理,依據佛在經中的教戒落實到生活中 持是持有用上,怎麼持有用上,自己聽懂聽明白了,依據佛經,幫助別人也懂也明白,已經不會講經說法,可以把如理如法講解這部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