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其理論和其行為自相矛盾,難道不是嗎?

時間 2021-05-30 07:01:32

1樓:心理師志傑

看到有人從慾望的角度來回答這個話題,倒也是不錯。

不過題主的設問中,彷彿是從「慾望是企圖心」這個意義上發問的,也就是說,克氏一直在強調放下頭腦的企圖心,才能碰觸那個實相。

其實並不矛盾,道德經中說,聖人無為而無不為,以無為心,行正為之事;佛家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些經典都在說同一件事情,圓滿的行為,是不追求結果的,而不追求結果,為什麼要做呢,這便是我們的疑問。古人說,但行好事,不問前程。弄清楚為什麼這麼講,就知行合一了。

————————

我是《存在的覺醒:也許你已經在路上了》的作者,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本來就有的「存在感」,找到存在感並聯結它,你就能聯結自我、情緒與潛能,為你的自我接納找到不可逆的基石。祝你醒來。

2樓:於海洋

首先試著用克氏得方法來指導實修,看看是否會進步。

還有,是不是對克氏的描述會產生信心。

這一篇「變成」就是不和諧的闡述的思想。在我看來與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是乙個道理。

在文章的後半段對於我自己的身心運用中是有效果的,當時還運用了四念處的方法。沒看過法華經,只知道那一句偈子。雖然知道四念處,但也只是知道。都沒通讀過經典。

關於定名活動這個講到了「止觀」

最近又買了點亮自性之光,觀察者即是所觀之物。這一句觸動也很大。

不依靠權威,當下會明白,時間對於思想是假象。這些都是克氏在展現不同的視角去闡述觀察所得。

什麼是修行?

讓你所追求的,真的面對你展現出來。不是在思想中展現,是真的展現出來,這個就是修行。

3樓:於人

大多數人的世界裡,做事是有目的的,做A是為了得到B的結果。(從A到B是有間隔的,有時間的,有區別的,二元世界的時間就是這麼來的)

乙個小孩,看到了泥巴,玩了起來,他玩泥巴,只是因為他想玩。(A=A)你做一件事只是因為這件事本身你想做,與你做一件事是為了得到某種結果,這是完全不同的心。

他寫書演說,是為了得到什麼呢?如果他的心無所得,那就是一顆真心,如果有所得,就是一顆俗世凡人的「欲心」。

4樓:鬼柒

我們的所有情感,慾望,思想都是與我們一體而存在的,不存在放下自我,放下慾望。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覺察到事物的真相與自我意識之間的差別。

「這是一杯水」這是真相。

「這還有一杯水」「這只有一杯水」這些是帶著主觀意識去描述真相。

描述的話語不是描述之物本身。

《老子》

名可名,非恆名

當你覺察到「自我」時,不是說你需要「放下」自我。

我舉個例子協助一下理解。

不是說以下這個例子是對的,所以我上面說的就是對的,不存在這種推導。

解釋上面的理論對錯,只能你自己去嘗試證實。這個例子只是用來把一句難懂的話協助理解而已:

就好像你每天去上班路上,總會玩手機而心不在焉,時不時會撞上路燈。

如果你看到路燈了,你也覺得撞路燈是不好的,所以你會繞開來。

但是如果你每次都覺察不到路燈,那麼就會撞的滿頭包。

換個角度,如果你覺得撞路燈是一件有益處的「活動」,那你依舊可以每天去撞一下。

這就是心靈上的自由,來自於對自我的清醒認知,進而知道事物真相的認知。

我們只有從認知陷阱裡脫離出來,才能看到陷阱之外是什麼克氏說彼岸有愛,彼岸有自由。

這就是他為什麼要幫助大眾,因為愛。

5樓:蔣可

沒有規則就沒有自由,你在高速公路上自由看看?只有遵循規則才有自由。破除一切的哲學有什麼希奇,文革不是破除一切嗎?

自由嗎?這麼簡單的詭學還弄不拎清。跟人通姦是不是自由?

可是別人老公不恨他嗎?他只有自己的自由,卻侵犯了別人的自由,這是愚蠢的哲學。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騙笨人的。

6樓:丘丘

不知把慾望理解成野心是否合適?

當你出於愛而做事時,是沒有野心的。

以前覺得那句廣告詞「Just do it」很俗氣,其實只是自己對生活的理解還不到位。

克式說:「我們都太聰明了,以為提出解釋就已經解決了問題」。想做什麼就去做吧,一開始可能出於慾望或者野心,隨著時間推移,這些都會消散,最後給你力量的一定是愛,而源於愛去做的事,跟慾望和野心無關。

7樓:子非魚

金剛經回答過這個問題——「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8樓:胡拉糖

你的年紀應該不大,可能是大學生,出於想讓自己獲得點什麼的慾望來看克氏的書,克氏的書是面鏡子,你能獲得的不是理論和所謂的思想,而是對自身的了解,大學生這個年紀很尷尬,似乎想懂些什麼,過於急切,而實際上又沒有那個能力去弄懂。很多東西不是你聰明理解了就可以的,也不是你努力了就可以的,這些更多的是需要經歷。你可以先把書放一放,大膽的去經歷一些事,如果能看懂,就看懂了,不必太迫切。

9樓:湘君穀雨·心

演說和寫書不一定等同於慾望,也可以是他生命力本身的熱情。何況,記得克只寫過極少的東西,你看到的書基本都是別人編篡他的言行,和孔子差不多。

徹底消滅乙個人,可以徹底消滅這個人慾望,但克從沒打算消滅自己,也不是乙個呆板頑固的人,相反是乙個熱情有趣的人。

10樓:飛奔的皮卡丘

【全然的自由克里希那穆提要義Ⅱ】

這部書第一吸引到我的就是自由,不過興趣卻也不大,一方面覺得自己看了很多自由的書,並且有過非常自由的生活,,不過依舊是抱著了解下的心態買了這本書。

克里希那穆提主要的理論是:「真理是無論可尋的國度」本書是他的一些與眾人的對話和演講集合。

閱讀時,他與眾人對話的部分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不僅要明白他的話,還有明白提問者的話,來回轉換讓人頭痛,似乎有些章節就略過了。後面的演講內容好些。

【感悟】書就是將你原有的思維體系打破,然後告訴你真理無路可尋。讀書的時候感覺一些自己的困惑原來都是存在的,不過困惑依舊,沒有答案,克里希那穆提說出了這部分困惑。

【原文摘要】摘抄部分話語,僅供參考。

1、思想根本就不自由,永遠是陳舊的。

2、制約就是從小加在你身上的傳統,以及信仰,經驗,個人累積的知識。

3、矛盾是自我意識的本質。

4、先生,要有所發現,我們必須讓自己已知道的事物死去。

5、不論答案多麼令人滿意,都不要滿足,因為一有答案,我們的心就有結論,而結論是靜態的東西,當然不是生命。

6、有宗教傾向的人便緊抓住自己對上帝的信仰,然後這種信仰有反過來掩蓋他們的空虛,他們的痛苦。

7、恐懼事實,我就和事實沒有交流。

8、這個世界如今越來越機械化,個人接受的教育越來越集中在固定模式上面,以便日後按照日常程式做事。

9、人總是最在意自己。

10、他們總是符合某個模式,他們教你的,就是怎樣符合那個模式。

11、人永遠是過去種種的奴隸。

12、沒有邊界的空間,生命才會非凡的美,非凡的意義。

13、觀察恐懼但是沒有觀察者。

14、永遠不依據思想的反覆運動採取行動,而是依據智慧型採取行動。

15、由愛生出智慧型,慈悲是最高的智慧型,因為慈悲,所以有智慧型,你做事就適時適地。

16、覺察這個東西,但不要想矯正,不要想改變。因為,你一想改變,就會產生衝突。

17、你就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你。

18、秩序,是美德的真義。

19、我試著不執著,我就執著於這個不執著。

20、我們從來不曾使悲傷止息,寧可逃避,追求某種舒適,吸毒,以求得慰藉。

21、只要你還認為自己是個人,你就活在幻象當中,因為你的意識,你的生活事實上是和地球上的每乙個人共有的。因此,有一天你死以後,你的意識還是會繼續下去,因為那是全體人類共有的東西。

22、有真理的時候最危險,因為真理會使我們內在產生革命。

11樓:益亨泰

曾經有人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克里希那穆提特意在一年裡不進行任何演講,並檢視自己內心,最後他認為自己並沒有私心,於是繼續開始演講。

出處沒記,不好意思,你可以自己去找找。

12樓:

是的。我也覺得是矛盾。但那是克自己的矛盾,幹我毛事。我只是從克那裡了解了自己,就像我從生活大眾那裡了解了自己一般。克嘛,就是個有事業的普通人嘛

13樓:ben like

這個問題該誰來回答?乙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某個權威人士?

某行看似深刻的警句?若有一段由若干漂亮文字堆砌的答案呈現給你,是你真正要的嗎?你自己是否真正的深刻的思考過這個問題?

克氏咆哮體

14樓:車馬喧

題主,克從來沒有說過「停止自己的慾望而找到真實」這樣的話。

如果有,麻煩你告訴大家。

以我所知,恰恰相反,克說過這樣的話:

「慾望是能量,如果你熄滅了慾望之火,你便失去了發現真理所必需的敏感和熱情。

聲稱無欲無求地生活是極其愚蠢的,因為那根本不可能。不管我們怎樣否定自己,折磨自己,慾望仍會存在和製造衝突。我們必須了解慾望、快樂和痛苦的全部表現,從而超越慾望、快樂和痛苦。

什麼是慾望?當我們看楊柳依依,風來水面,這有什麼不對 ?

慾望從不停留。

慾望來自感官。伴隨感知產生了某種情緒。隨著情緒起伏你開始變得嚮往、執著,內心公升起占有的衝動。

當看到、注意到、觀察到生活中或美或醜的事物時,你可以不說「我一定要擁有」或「我可不想要」之類的話嗎?

慾望攜帶著愛的種子

你只是曾經注意到了什麼嗎?你是曾經認真地關注過你的妻子、孩子、身邊的人,還是只是不經意地注意到了他們?

當看到鮮豔欲滴的花朵,你是如何反應的?如果能專注於事物本身,拋開附加於它們之上的價值,你會發現慾望並不可怕

當你看到一輛車,你是不是能夠不受慾望的干擾,而只是靜靜地凝視它的美?

你必須仔細地觀察生活,不能只是不經意地一瞥。這不意味著你沒有慾望,而是你用心看了卻沒有作評價而已。如果能做到這樣,你就會在深入觀察、深刻體會和熾烈的真情裡發現愛和了解到愛與慾望的不同.

愛得深切時慾望旋即消失

試著這麼做,你會知道安安靜靜地用心觀察是何等困難。而愛的本質就是如此。

如果你的心沉靜不下來,總是考慮自己,你又如何去愛呢?全身心地愛乙個人,用腦、用心、用身體,需要極大的熱忱。當愛得深切時,慾望旋即消失。

但我們大多數人從沒對任何事物有過這份熱情,除非事情有關自己的利害,如若不能從中有所獲益,我們絕少為之動情。

了解慾望很必要。你必須了解慾望,而不是無欲地生活。扼制慾望,你會變得麻木。

當夕陽西下,如果你感受足夠敏銳,單單看到這番景象便是一種快樂。快樂也是慾望。如果看見日落你感覺不出快樂,那是不夠敏感。

如果你看到乙個窮人身陷絕境,衣著邋遢,但卻沒有深切同情、憐憫和愛的感覺,那都是因為你不敏感。

缺少了那份敏感和覺知,你又如何能發現事物的真相呢?所以你一定得了解慾望,了解了慾望便會有愛。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愛,不知道愛意味著什麼。我們知道快樂,我們了解痛苦,我們知道快樂短暫,或許,快樂過後就是痛苦。我們知道性的快樂,知道獲得名利、地位和榮譽的快樂,我們總是說著愛,但並不知道愛的含義,因為我們不了解什麼是慾望,而慾望恰是愛源起的地方。

要理解慾望,人必須理解、傾聽內心和情緒的每次波動及思想、情感的每次變化,要學會觀察;人要變得敏感,必須清楚自己的慾望。如果你詛咒或譴責慾望,便無法感知自己的慾望。你必須尊重自己的慾望,慾望會增進你的理解,理解則令你敏感。

敏感的你不僅能感受到身邊的美麗、汙穢、星辰、笑容和淚水,也能感覺到心底的呼喚和潛在的恐懼。激情源自這樣的傾聽和關注。這種激情與愛十分相近。

「ps:克的話不應被稱為「理論」,因為它本身就是對理論的破解。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的思想或者成就的價值達到了乙個什麼樣的地步?

鈴鹿御前 達到了猿人剛下地時的的境地,不受任何經驗束縛 因為經驗都留在樹上了 而且如果恰好有乙隻得了侷限性癲癇和人格解體 而且癲癇是僅作用於腦島部位的 那這只不幸的 智慧型猿 會以為情感缺失和癲癇發作時的快感是所謂 真理 然後就開始大肆宣傳,給陷於痛苦中的其他猿人灌輸什麼 侷限性癲癇和人格解體是無路...

怎麼理解克里希那穆提所說的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這句話?

拾光者 克里希那穆提的這句話和叔本華以及道家的思想一脈相承,算是其思想的核心。你就是世界指的是你是世界本源的一種外現 世界就是你同樣指的世界的本源就是你的本質 叔本華將意志看做世界的本源,認為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外化,是意志產生的,是虛幻的,只有意志是真實的。如果模擬一下就是,你就是意志,意志...

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書抑鬱了怎麼辦?

寄歸 哈哈哈,關於你 首先真的是抑鬱嗎?其次高考前結緣克里希那穆提,也不知該誇你福報好還是不好 關於書 所謂言語道斷,一般語出即錯,再加上譯者往往並不能準確的還原作者的真諦,你看數千年來翻譯佛經最頂尖的也就乙個東渡的鳩摩羅什 一位西行的玄奘,且連他們都還免不了被 挑刺 另外像克里希那穆提 佛陀 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