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憎命達」的反例

時間 2021-05-30 00:10:53

1樓:序章

看看歌德看看海明威好的文章離不開豐富的閱歷但也同樣離不開終極的沉思和探索

你把人世看在了眼裡也同樣要把天堂和地獄裝在心裡

2樓:jddvdnsmvdrxn

文章的關鍵不在於命運如何,而是作者有沒有一顆「文心」。豐富的人生閱歷、廣闊的視野與胸襟,亦或是對自然萬物、社會人生敏感的思索都可以構成一顆文學的心臟。所謂「文章憎命達」,不過是多舛的命途豐富了作者的人生經歷,促進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反思,激發了作者傾吐心志的慾望罷了。

《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關鍵在有沒有能夠發而為言的「志」,以及「發言」的慾望強烈與否。

至於例子嘛。

曹操一生征戰,以勝為多,為一世之雄主,其詩文卻同樣精彩絕倫。

其子曹丕代漢自立,為一方之帝王,其《典論》不失為傳世之經典至於初唐虞世南《詠蟬》至今流傳。早期響譽京城的謫仙人李白、科舉高中前後的蘇軾蘇轍兄弟,他們那時的作品或許不如後期思想深刻厚重,但或汪洋恣肆,或清新明快,同時不失哲理,誰又說不是文學史上的瑰寶。

至於西方,暫時只想到伏爾泰。

如何解釋自古文章憎命達

不勝酒力 杜甫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杜甫借懷念李白,假想李白弔唁屈原的感嘆,文才傑出的大詩人卻總是命途多舛。 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順風順水的時候,你天天開開心心,寫出來的文章自然花團錦簇,富貴榮華,但這樣的文章...

都說文章憎命達,在和平安逸的今天,你最欣賞的作家是誰?

村上春樹史鐵生七堇年 戰爭中你流盡鮮血和平中你寸步難行 在並非和平的時代裡,有關戰爭有關矛盾有關人性有關社會的文章總是人們最需要的,因為他們揭開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傷痛和不安,還有一些共鳴以及深深的懷念。有需求才有市場,大概是這個道理。所以在這個和平的時代,我們的環境開始變好了,我們開始不再為著生計而發...

古語有言「文章憎命達」,現在很少出現有價值的文學作品是不是因為物質水平的提高,讓作者缺乏寫作的經歷和歷練?

我自己認為 首先題主提出來觀點就帶有一定的問題,如果按照題主觀點來推理,因為物質水平提高,導致作者缺乏歷練,而寫不出好的作品。其實那些在文學史上震古爍今的人,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而物質水平是不斷提高,比較的樣本是的是現代和古代的乙個時段。抱歉,雖然沒法給出資料,應該是這樣的 知道這樣說會很不準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