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觀,觀什麼?觀自在菩薩,觀什麼觀自在?

時間 2021-05-30 00:03:57

1樓:智慧型女神阿庫婭

所有認識自己的人,都認識觀自在菩薩。所有見過自己的人,都見過觀自在菩薩。所有洞悉自己的人,都看穿過觀自在菩薩於世界中的種種化身。

如何才能聽聞觀自在菩薩說法?認識自己、徹知自己,便能聽聞觀自在菩薩說法。

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釋迦牟尼

2樓:Sissy

觀自在菩薩,是指七住位菩薩,找到自在本心,能夠現前觀行的菩薩。會觀察到這個本來自在的心與覺知心,思量心同時同在。能用見聞覺知的心來觀察這個遠離見聞覺知的自在心,就叫做行深波若波羅密多。

摘自蕭平實著《心經宗通》

3樓:

看是用眼睛看,而觀是覺知。你試試靜下來感覺自己的所有感受、呼吸和念頭,你會發現念頭是念頭,那正在覺知念頭的那又是什麼呢?

五蘊皆空的空不是沒有的意思,是無恆性的意思,就是本質上你找不到任何不變的東西來定義。所以五蘊皆空也不會撞牆啊這是最粗淺的字面解釋,別的其他答案都說挺好的了。

4樓:子午

上面有各位先生講的很好。

觀。有不淨觀,枯骨觀,淨土觀想,耳圓通等法門。觀也是修習的一種法門。

六根紛繁,所以會產生無數如夢幻泡影。將六根系於一處,以一念代萬念,進而進入定的境界,就是觀。這種定的境界,雖然仍然是有漏的,但是確實是修行的捷徑。

因為六根被繫於一處的狀態,就是戒。由戒生定,進而體察到空性,就會生慧。從而生出離心,才有了進一步明心見性的可能。

比如淨土宗大勢至菩薩倡導老實念佛,借助自力和他力解脫;觀世音菩薩的耳圓通法門,借助體察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而明白真實義;再如本師釋迦牟尼佛曾教導掃地僧念掃帚二字得以證阿羅漢果,都是如此。

觀,就是心繫一處,觀自在,就是由此法門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的狀態。

5樓:玄極天心

心經講的是實修境界,沒有實修實證的人,看心經看不懂,最多只能明白個理。初學不要執著於經意,佛菩薩所講的都是他們那個境界所感知到的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在修行這個領域中,你還是初學好比幼兒園階段,你怎麼能明白佛菩薩(博士碩士)人家再說什麼呢,所以參悟不到很正常。不要執著,佛經其實只是參考書,只有你去實修了,提高了你的生命層次,慢慢你才能明白佛到底在說什麼。

有句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行是永遠看不懂的,研究再多經論最多也只能說你是位學者,解來解去還是文字解文字。跟真正的實修實證相差太遠。

6樓:xin tom

觀,本意應指毗婆舍那,是觀察四念處的修行方法。

觀的意思是了知,不是讓你去看。

比如身念處,你走路的時候,知道你在走路。

再細一點,你知道你腳抬起,你腳落下。

你關注一次兩次可以,若是一直關注的話就困難了。

所以修觀是需要次第的。

當心銳利起來,你能觀照更細微的行動或心緒,然後了知生滅法,了知緣起。知道五蘊皆空。

從修法上來講,有止觀雙運,也有純觀行者。實際上純觀也是有剎那定的。

以上是個人理解,我非證果之人,還請參見馬雜湊尊者的清淨智論裡次第的描述。

這裡基本按照南傳止觀的說法來講。你只問觀,沒問止,我也就不多講了。具體還請參見清淨道論。

大乘止觀還煩請其他有識之士介紹吧。祝好。

怎樣觀自在?

護法居士 王言。大師。何者如來自在。答言。大王。沙門瞿曇有十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心自在。三者物自在。四者業自在。五者生自在。六者如意自在。七者信自在。八者願自在。九者智自在。十者法自在。大王當知。得上甘露名命自在。能知一切惟是一心。名心自在。於虛空中攬成珍寶。名物自在。遠離一切煩惱及習無明諸使。名...

觀世音菩薩是觀自在菩薩有出處嗎?

玄奘 大唐西域記 卷三八國 烏仗那國 九 赤塔 奇特塔及觀自在菩薩精舍 石窣堵波西渡大河三四十裡,至一精舍,中有阿縛盧枳低濕伐羅菩薩像。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 分文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曰觀,伊濕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雲觀世音,或觀世自在,皆訛謬也。玄奘法師認為觀自在就是舊譯的觀世...

南傳佛教的內觀修法與北傳佛教的止觀禪修有什麼異同

北傳的更複雜和廣博。比如觀照吧,南邊只有四念處,而北邊的思維包含了很多很多,你可以學習一下天台宗和寧瑪的大中觀,你就知道北傳的禪修非常殊勝和高貴了。雖然南傳的也不錯。 我不是很清楚北傳的止觀禪,以下是南傳的止觀與內觀區別。幹 內 觀者在持戒清淨後,在未證得任何色界或無色界禪那之前,就著手嘗試觀察五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