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每個文人都有長安情結 ?

時間 2021-05-14 16:31:41

1樓:滿目山河依舊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提到長安,最先浮現的是這句詩。

但長安又何止雪景為絕。

千古的詩家墨客們眼裡,長安有國色天香牡丹園,有銀杏落葉落如雨。

還有波斯商販,有繁華旅客,駝音梵曲,錦繡河山。

長安不僅是一座城市,有高聳城牆古樸殿群巍峨尖塔,還盛滿了央央華夏千年以來鼎盛的文明和情懷,衍生出數不清的詩歌詞賦。

無論是長安也好西安也罷,或者如今像西湖靈隱,像故宮天壇,像洛陽白馬,像琅琊蘭亭,文人們都是有朝聖般情懷的。

與其說每個文人都有長安情懷,不如說每個文人做夢都想一窺當年盛世長歌,都想透過如今的歷史遺跡感受千年的文化傳承與歷史脈絡。

這種傳承與脈絡,都刻在我們的骨血裡。

叫做華夏。

2樓: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 · 辛棄疾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看到這個題目,瞬間想到了辛棄疾的《菩薩蠻》,「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長安在古人眼中,是都城的象徵,是國家中心的標誌,是心中靈魂的歸宿。

辛棄疾說:「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杜甫說:「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李白說:「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陸游說:「高帝老朝士,長安舊少年。」

蘇軾說:「倦客登臨無限思,孤雲落日是長安。」

多少文人墨客,多少詩家妙語。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欣喜,也有「長安故人日已遠」的寂寞。長安長安,長治久安。

詩人們願自己國家的最繁華之地可以承載自己的所有。包括思念,包括喜悅,包括哀傷。

只因長安是漢唐巔峰的象徵,那時這個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民族站在整個世界的最高之處。沒有人不渴望這種強大,如今的文人,如今的所有中中國人,也有這種長安情結,那是希望自己的祖國再造長安的最高理想,也或許可以用現在所說的「中國夢」來詮釋概括吧。

3樓:史白哲

來自河圖《不見長安》,我想,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村頭古樹下青草葉上

露水未凝幹

晨霧裡渡船唱著歌謠

撐過小河灣

我枕著手臂躺在屋頂

想了一整晚

瓦下廳堂中誰又說起

紙上的長安

橋面像結霜鞋底冰涼

踏過青石板

擦肩的姑娘眉眼彎彎

笑得多恬淡

我揹著行囊坐上渡船

扶舷回頭看

村落輪廓裡炊煙漸次

公升起又飄散

我忽然開始瘋狂想念

故事裡的長安

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

山水路漫漫

這一路走來千里萬里

看花開過幾轉

春夏秋冬風依次撫過

我發端我路過小鎮夜涼如水

天邊月正彎

路過了江南看到書生

睡在楊柳岸

我路過長街熙熙攘攘

叫賣都婉轉

路過了洛陽看到小姐

畫樓繡牡丹

我漸漸開始每晚夢到

故事裡的長安

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

歌盡了悲歡

抵達的時候Sunny正好

聽風吹的暖軟

可我為什麼忽然失措在長安

如何理解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慢熱不善表達的人可能對這段話更有體會。很多人外表看起來波瀾不驚,其實內裡是無人知道的波瀾壯闊。很多時候很多想法或者感受即使你想表達,也不一定會被理解,有的人是不懂,而大多數人是根本不想懂。那一團火就在那裡默默燃燒,冒出來的煙別人看得見或者看不見,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聞笙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團火,路過...

如何理解男人每個月也會來大姨夫?

我本來是來這裡找答案的,看著看著就變成寫答案的了。我家那位就是這樣間歇性情緒低落,不想理人,大概一兩個月一次吧。剛開始我真的受不了,以為我做啥事兒惹他生氣了問他也不說,哄他逗他都沒用,他還嫌煩。後來慢慢發現不用理他,讓他自己待著,我玩自己的遊戲,追自己的劇,過幾天他自己就好了。兩個人在一起粘著,時間...

如何理解每個人的命運是注定的?

seven 就像今早你要吃飯好像是注定的,但如果你不吃也可以。命運觀念的形成是一種錯覺,就像認為時間是一條線的存在,事實上時間就是錯覺,如果你認為時間客觀存在,那麼就會以為以時間為基礎構建的命運也是存在,可時間只是衡量事物運動的我們製作的標尺,所謂的過去和未來,其實並不存在,即便是所謂的現在,也經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