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意識的根源是什麼?如何理解?消亡後會去哪?

時間 2021-06-01 17:21:30

1樓:

瀉藥,但我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

我只能談一些粗淺的理解:

可以這麼說,當乙個人被生下來以後,由於沒有記憶,沒有自我意識,很難將其稱為乙個人。但是自我意識能夠逐步形成,並發展壯大,成為意識中的主宰,並能夠反思自身。

意識擁有思維的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能夠思維的意識,才被稱為意識。我們會認為植物人沒有意識,因為植物人停止了思維。

我認為思維的運作模式和計算機沒什麼兩樣,包含有處理核心,儲存單元,輔助計算核心等等。處理核心是我們的上意識,儲存單元是我們的記憶或者說潛意識,輔助計算核心是一些固化的處理邏輯,例如下意識。例如,當我們思考如何解決乙個問題的時候,有些人的處理核心會有意識的依照某個規律,強迫自己一步一步的思考;而有些人則直接呼叫輔助計算核心中固化的思維過程,自我意識則蹲在旁邊等結果。

意識與計算機的差別在於計算機沒有自我意識,無法意識到自己是什麼,自己與他物有何不同。動物意識有自我意識,能夠意識到自己與他物不同。

但是,人類意識與動物意識最大的不同,就是意識擁有反思自身的能力。這是黑格爾著重強調的,他認為,這種反思才讓意識成為自在自為的存在。意識不僅僅會思考如何解決乙個問題,意識還可以將「如何正確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變成乙個待解決的問題,放進這個遞迴迴圈。

所以,人類能夠發展出邏輯學,研究如何正確的思考。因此意識能夠不依賴於他物的主動發展。

唯物主義看到這段話,會強調說,意識必須從實踐中獲得知識,還要依賴於大腦這個物質載體。但是,同樣是在實踐中獲得了知識並且依賴大腦的兩個個體的意識,乙個能夠想出某個點子,另乙個想不出來。這個差異並不是隨機的,前者可以持續提供能夠在實踐中驗證的點子而後者沒有這個能力,這是理性的力量。

而理性正是意識對自身規律的總結和超越,這種總結和超越是與物質基礎無關的。

但是,意識反思的結果必然要與物質世界發生相互作用才有意義,因為人類需要解決的是物質世界的問題。在實踐中,意識認識物質世界;意識通過理性處理這些認識,形成猜測、推論、結論,在實踐中驗證他們。因此,我同意意識與物質在實踐中得到統一。

說了這麼一大堆,還是無法回答題目中的問題,自我意識的形成,這個似乎應該去嬰兒認知研究的領域去尋找答案。

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julian123 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命本身 可以當哲學家傳道受業解惑影響全人類可以當科學家發明創造推動地球文明進步可以當慈善家為困難個體發聲助力替上帝打工省略號 總而言之粉身碎骨前總有希望 朕給你鞠個躬 才啊 生命的過程就是乙個人赤裸的來到這個世界體驗生活的全過程。這個過程是否精彩,是否有意義,是否...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陳佳俊 當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的時候。你會發現。許多同齡人或者是比你年紀小的。比你現在更加成功。這個時候很容易被刺激到。你就會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不如別人。嘗試自我不斷的接觸一些新的事物。與不同的人開始交流。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是我的方式都跟不上對方。慢慢的你就會產生內在驅動力,想要不斷的提公升自我,事後...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癒的能力,只要我們能夠啟動它,它就可以發揮作用。如何啟動?

千風映客 這個問題非常高階,而且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你得去學習用貫通的方法,打通死穴,這條路堵住了,就繞道,讓氣息在身體上活躍起來,修復的效果就會加快。 如何是好 凡事過去皆為序曲,學會覆盤。找到自己的原生動力不斷去刺激強化他。建立目標分化目標,養成微習慣。一下子改變不了那就先改變一點點,在開始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