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友誼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05 20:44:09

1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裡,能有這樣兩位驚天動地的詩詞大家一見如故,上演過一場知己之間的真情,就已經足矣。

他們留下來的那些詩篇,那些至今都在傳誦著的千古名作,那個曾經相遇過的故事,仍然讓人們相信了緣分二字,相信著那個時代的偉大。

2樓:鹽選推薦

雙魚座李白,水瓶座杜甫

古代文人成名何其難!在沒現代傳媒的情況下,靠著毛筆在紙上寫詩文的他們,通過口口相傳,仍能「名播海內」,可見優秀到什麼地步。李白就是這樣的人物。

當然,杜甫也是。但在生前,跟李白比,他的名氣差多了。

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 744 年),李白和杜甫相遇於東都洛陽。

後來人們對此有至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令人心跳的相遇。乙個被稱為詩仙,乙個馬上稱為詩聖,一仙一聖的碰撞,太激動人心了。於是就說,李白和杜甫惺惺相惜,從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真的是這樣嗎?

年歲小的杜甫對李白的無限景仰是真的,他一生中寫了很多詩獻給李白,比如《飲中八仙歌》《贈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等。

李白呢?

似心不在焉,寫給杜甫的詩寥寥可數:《戲贈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戲贈杜甫》中還把杜甫輕嘲一番:

「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不過,《酉陽雜俎》獨家披露了李白寫給杜甫的第四首詩:

李白名播海內,玄宗於便殿召見,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上不覺亡萬乘之尊,因命納屨,白遂展足與高力士曰:「去靴。

」力士失勢,遽為脫之。及出,上指白謂力士曰:「此人固窮相。

」白前後三擬詞選,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賦》《別賦》。及祿山反,制《胡無人》,言:「太白入月敵可摧。

」及祿山死,太白蝕月。眾言李白唯戲杜考功「飯顆山頭」之句,成式偶見李白祠亭上《宴別杜考功》詩,今錄首尾曰:「我覺秋興逸,誰言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水共晴空宜。」「煙歸碧海夕,雁度青天時。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

」故事有兩個看點:一是放曠不羈的李白叫高力士為他脫靴子;二是李白與杜甫的關係問題。關於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子這件軼聞,只見於《酉陽雜俎》,後被人廣泛引用。

但最令人關心的還是李杜的關係。

按段成式自述,他偶然在李白祠亭上見到一首《宴別杜考功》,首尾句如下:「我覺秋興逸,誰言秋興悲?山將落日去,水共晴空宜。

」「煙歸碧海夕,雁度青天時。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但即使加上這一首詩,也不過四首而已。

何況,南宋學者洪邁認為《戲贈杜甫》一詩並非李白所寫,而是好事者為之。他甚至認為《宴別杜考功》中的「杜考功」也不是杜甫。那麼,按洪邁的判斷,李白只給杜甫寫過兩首詩。

3樓:小軒窗

杜甫:《贈李白》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夢李白二首》

《天末懷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不見》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遣懷》

《昔遊》

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4樓:比目魚

李白剛出道的時候就是皇帝面前的紅人,才華比杜甫高,人長得比杜甫帥,杜甫崇拜的不得了,是李白的小迷弟,在李白面前杜甫就是屌絲,屌絲出身貧苦,工作又不咋滴,憑藉著努力努力再努力,想逆襲,可惜一直無法超越。

5樓:Anne

我只知道有一種友誼你對TA掏心掏肺,視為摯友;TA對你不冷不熱,一般朋友簡直兩個人沒什麼友誼的乙個是盛唐時期乙個是後唐時期命運不同

6樓:乙隻小腦斧

李白比杜甫大11歲,當杜甫還默默無聞的時候,李白就已經名聲大作了,可以說杜甫對李白是一種崇拜。在與李白同遊以後,寫下了《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其中「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可見,李白這樣瀟灑的人,願與其「共被」「攜手同行」,所以李白對杜甫的才華也是很欣賞的。

李白和杜甫,兩個人的身份地位全然不同,性格以及詩風也不同,但兩人結成好友。之後在杜甫的一生中,寫過《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等10多首詩,他對李白的是喜歡和崇拜之情。李白贈給杜甫的詩寥寥無幾,李白對杜甫的是友情。

天寶十五載,李白參加了永王起兵與肅宗爭奪皇位的行動,失敗後被入獄、流放,所有人都對他喊打喊殺,只有杜甫站了出來。為李白寫下《不見》「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個人見解。

7樓:諸葛智庫

歷來總有人對李白與杜甫的友情議論紛紛,認為杜甫寫過很多懷念李白的詩,而李白則寫得很少。也有人為此做出解釋,認為李白的詩失散太多,其中一定包括很多懷念杜甫的詩。這是一種善良的願望,而且也有可能確實是如此。

但是,應該看到,強求他們在友情上的平衡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畢竟是相當不同的兩種人。雖然不同,卻並不影響他們在友情領域的同等高貴。

這就像大鵬和鴻雁相遇,一時間巨翅翻舞,山川共仰。但在它們分別之後,鴻雁不斷地為這次相遇高鳴低吟,而大鵬則已經悠遊於南溟北海,無牽無礙。差異如此之大,但它們都是長空偉翼、九天驕影。

8樓:

簡單的說。

杜甫是個對世界熱情如太陽一般的人。用情於萬物。

李白是萬物之一。或者,是他自己所愛的,月亮。

杜甫豁達,李白憂鬱。

杜甫是不在乎李白是否回應他的。

他只是忠於自己的熱情本性。

杜甫寫詩思念李白,其實不僅僅是為李白而寫。

更多的是,是純粹的自己的詩歌創作---熱情釋放方式---的需求所致。

所以他把這些思念的詩,寫成了名篇。

這些詩從不是純粹的思念詩。

9樓:上川

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太白兄——聽說子美又給你寄詩了?」

「對啊,寫得可好了,我可喜歡了,你們都拿著看看,傳抄傳抄吧~」

「子美——聽說太白給你寄詩了?」

「對。」

「寫得怎麼樣吖?」

「好。」

「那借給我們傳抄傳抄唄~」

「……」(警惕的眼神)

「子美先生???」

「不給!」

「誒?!」

「反正給你們這群混蛋的話一定又是回去對李白先生親手寫下的信紙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了吧喂!不給!」

「誒這可能就是世間杜甫贈李白詩多而李白贈杜甫詩少的原因吧……

10樓:你個小碧池

在我看來杜甫更重情義,從杜甫寫給李白的詩來看,他是個迷弟,李白是浪子,說不好聽的就是無義,他懷念友人的詩手到拈來,於李白於杜甫更多的是杜甫的懷念吧。

11樓:喵不二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得是多細水長流的想念,才能時時刻刻提起。

我這邊起風了,你的心情怎麼樣?

任由對你的想念如波濤江海,但是到口邊只有一句漫不經心的問候

12樓:小樓聽雨

白居易:(微之)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

元稹:(樂天)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閒人不夢君。

元稹:(樂天)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白居易: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

白居易:(微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杜甫:……

杜甫:(太白)

1.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2.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3.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4.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孟浩然: 乛v乛嘿嘿

杜甫MMP

13樓:

單相思。

安史之亂發生的時候,王維、李白、王昌齡都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了,杜甫還只是個無名小輩。杜甫的名聲是在他去世以後才起來的。

李白和杜甫相會的時候,李白是天下公認的詩仙,杜甫最多是不知名的青年才俊。他們744年和745年見過兩次,此後李白再也沒見過杜甫。李白死的時候,杜甫也還不是特別有名的詩人。

所以李白未必能夠記得杜甫。

杜甫倒是寫了一些懷念李白的詩, 比如《天末懷李白》、《飲中八仙歌》等。

14樓:

可以在「喜馬拉雅fm」裡,搜尋知名節目《法呢時間》。裡面有幾期講李白的節目。如《(李白)他一生張狂,卻旖旎了月光》,《嫁人不要嫁李白》。

15樓:

這其實就是前輩和晚輩的關係,就像李白和孟浩然。

李白寫給前輩詩人孟浩然的:

《贈孟浩然》、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淮南對雪贈孟浩然》、

《遊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

孟浩然:

無。孟浩然竟一首都沒回過,也許有回,但可能遺漏了。

或許前輩詩人很少會主動給晚輩寫詩的。

相反杜甫確實是多情又謙虛的傢伙,看杜甫寫給前輩詩人高適和鄭虔的詩也是有十幾首,這兩人在當時也是很有名氣,只是後來被杜甫逆襲了。

16樓:

余光中曾經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可能對於杜甫來說,李白也是他半生潦倒困境中一縷不滅的月光吧。

17樓:月雨夢殤

說一點大家可以在五分鐘內看完,還可以跟別人聊的吧,

1.李白是 701年-762年,而杜甫是公元712年-公元770年,也就是杜甫比李白大11歲

2.杜甫與李白合稱「大李杜」(那個朝代cp名真難聽,明明『獨白』更好聽)

3.二者乙個被稱為詩仙,另乙個則是詩聖!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當然,李白也不是眼裡只有汪倫的(還有楊玉環啊~,大霧!)

4.李白也寫過《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戲贈杜甫 》這三首的。

5.但二者相遇的時候乙個44歲,乙個33歲,而且當時李白已經名滿天下,可杜甫還默默無聞,二者對自己寫出來的詩歌態度也是大不相同,杜甫晚年曾親自整理自己的詩集,而李白對詩歌的態度可以從李陽冰的有「十喪其九」中看出,這貨完全是寫完之後就丟一邊了!(萬幸,不然恐怕小學都畢不了業了。

)5.浪漫主義的人不喜歡把「友誼」之類的詞的,而杜甫的寫實派則更直接一點!(不止一點)

6.杜甫的很多詩句中,如果仔細讀的話,其實並不是《李白我想你了》或《白白你在哪,我想跟你去擼串》而是《李白我知道你也在想我》,《白白你在哪,我想跟你去上次你帶我的地方去擼串》

7.綜上所述,二人是互粉的關係!

ps.二人就差11年,但卻乙個在盛唐,乙個在唐末。

18樓:成為夏目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文章很長,希望可以耐心看完,哈哈,我是杜甫的小粉絲。

在如今這種全民娛樂的時代,戲說歷史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以史書中可以佐證自己觀點的史料為主,再輔以時興的網路流行語,這樣,一篇閱讀量驚人的文章就橫空出世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文章是否嚴謹,歷史是否就是如此,並不值得關心,因為在閱讀中,他們的思維已經被作者牽引,情感得到了共鳴,便選擇接受了自己閱讀到的內容。《猛人杜甫,乙個小號的逆襲》便是這類文章的典型,文章中的杜甫是乙個小人物的形象,是乙個窮困的、不走運的、沒人賞識的詩人,文章中杜甫與李白的友誼更是被描寫成杜甫對李白的無限追捧和李白對杜甫的不屑一顧。

其實此類觀點早已有之,現在只不過是用更加通俗的網路流行語包裝了一番而已。在學術界裡

,也有很多人認為杜甫生前詩名不大,在中唐詩人元稹作《杜工部墓系銘》後杜甫才名聲鵲起,成為一代詩聖;在李杜友誼中,認為李杜關係並不對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而李白對杜甫並不欣賞。

一、杜甫和李白交往時已小有名氣

詩仙李白,在印象中,是乙個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詩人,而詩聖杜甫則是乙個窮困的、嚴謹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們的形象差異較大,各自身上的代表性元素也大不相同,乙個像是漫步雲間的仙人,乙個則是行走人間的儒士。

在李杜關係的刻板印象中,杜甫成名較晚,而他與李白在洛陽結識時,李白已經是聲名顯赫的大詩人,因此人們總是給杜甫冠以李白「粉絲」的名號。但是杜甫在當時真的只是無名小卒嗎?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杜甫當時的名氣沒有李白的名氣大,但他仍然是乙個在詩壇有影響力的詩人。

如果李白是巨星一般的存在,那麼杜甫則是一顆頗具潛力的冉冉公升起的新星。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杜甫最早、最明確地自敘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雖然是一首奉承詩,但在這首詩中,杜甫寫道「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時的杜甫,已經37歲,在都城長安處處碰壁,不得已寫詩來求出路,詩中回憶了早年的生活。早年的他,已有出眾的才學和遠大的抱負,他很早就在洛陽一帶見過大世面,且在詩壇頭角嶄露,博得了當代文壇領袖李邕、詩人王翰的賞識。

而在杜甫友人的眼中,杜甫的詩更是頗有成就。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與杜甫友善。韋迢只留下了兩首詩,而這兩首詩皆與杜甫有關,在《潭州留別杜員外院長》一詩中這樣誇讚杜甫,「大名詩獨步,小郡海西偏。

」稱讚杜甫詩名遠揚。郭受,大曆間人。他在《杜員外兄垂示詩因作此寄上》寫道「新詩海內流傳遍,舊德朝中屬望勞」,「春興不知凡幾首,衡陽紙價頓能高。

」稱讚杜甫的詩歌藝術和品德名望。

如果說以上友人的知名度不高,對杜甫的評價參考價值不大的話,那麼,詩人高適的評價應該可以用來說明問題。高適在《贈杜二拾遺》一詩中稱讚杜甫「草玄今已畢,此外復何言」,「草玄」的意思是淡泊勢利,潛心著述。這兩句詩,表明高適對杜甫人品的讚許,詩歌成就的肯定。

杜甫生前,在贈友詩《長沙送李十一銜》中寫道「李杜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這是杜甫生前最後的一首七律,表明了惜別之情,「忝竊」二字是杜甫的自謙之語。劉克莊在《後村詩話》寫道:

「甫、白真一行輩,而杜公雲『李杜齊名真忝竊』,其忠厚如此。」認為「李」指李白。另外乙個說法是當時李銜曾以杜甫比李白,而杜甫表示不敢當。

這些都說明在杜甫晚年的時候,已經流傳有李杜齊名的說法了。

在杜甫自述和他友人的詩中都可以看出,杜甫在當時的名氣雖然比不上詩名顯赫的李白,但是他已有一定的詩名,而且在杜甫晚年,「李杜齊名」的說法已有流傳,那麼至少說明,在李杜交往的階段,杜甫的名氣並不十分小。因此,杜甫和在李白的友誼中,他並不是低到塵埃裡的角色,他可以在與李白的交往中,保有不卑不亢的氣質。

二、李白與杜甫友誼:真摯而篤厚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在中國詩歌史上可以算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聞一多先生在《杜甫》中說「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裡,除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了」。李白和杜甫,從相遇到相交,中間的時間並不長,李白與杜甫實際上交往的次資料史料記載僅有三次,而且每段交往的時間也不長。

但在二人短暫的交往中,留下了許多關於二人友誼的詩歌。其中李白懷念杜甫的詩只留下三首,而杜甫懷念李白的詩在《杜甫詩集》中收錄有十四首。有人根據贈詩數量認為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是不平等的,認為杜甫對李白很是欽慕,而李白對杜甫卻並不放在心上,理由是杜甫對李白的思念幾乎貫穿了他的後半生,而李白對杜甫的描寫僅有兩三篇,還有一篇是類似調侃的《戲贈杜甫》,其中寫道「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似乎是對杜甫作詩方法的不肯定。

但是僅僅根據李白與杜甫寫對方的詩歌數量或一首開玩笑的詩,就認為兩人的友誼關係不對等,恐怕過於武斷。我認為,寫詩的數量並不一定是評判友誼的標準,而且在詩歌流傳的過程中,遺失的可能也是巨大的。雖然杜甫和李白的詩作在流傳過程中都有遺失,但是相比之下,李白的詩散失更多,李白豪放的性格使得他處處題詩且很少儲存。

我們不能否定,在李白遺失的詩中,也許就有贈給杜甫的詩。

另外,在李白《戲贈杜甫》一詩中,「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向來被認為是李白對杜甫的調侃,當做李白輕視杜甫的證據。可是,從全詩來看,還可以這樣理解,李白在飯顆山上偶遇杜甫,發現戴著斗笠的杜甫比上次離別時更瘦了,於是關切地問杜甫原因,杜甫自嘲道「總為從前作詩苦」。將末兩句看作是李白與杜甫的一問一答,則詩的味道也會大變,這是朋友間的玩笑話,也是來自朋友的關切,只有關係較好的朋友才會開這樣的玩笑,更加印證了二人關係甚篤。

李白寄給杜甫的詩還有《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和《沙丘城下寄杜甫》二首,其中都表達了對杜甫的思念之情,前者的「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符合李白向來的性格,李白本來就是狂放不羈的人,分別之後,他的詩中也少有悲悲戚戚,將思念之情溶於手中杯酒,一飲而下,才是李白的表達方式。而在後一首中,李白寫道「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更是直白地表達了思念。有人認為,李白和杜甫的感情不及李白和汪倫的感情,我認為,這實在是很大的誤會,李白在《贈汪倫》

中寫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表達的是對汪倫的感激,認為汪倫對他的情誼比桃花潭水還深,並沒有提及他對汪倫的感情有多深。李白可是真切地表達過他對杜甫的思念就像汶水一樣川流不息,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南唐後主李煜表達悲愁的方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杜甫對李白的贈詩,既有對李白詩歌創作的高度評價,又有對李白的深切思念。杜甫在詩中多次提及李白在詩歌方面的才能,並予以高度評價。如「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白詩也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等等。

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杜甫十分讚賞李白的詩,甚至懷有一種崇拜的感情,將李白的詩作讚揚到乙個極高的高度,毫不吝嗇地表達了自己的欣賞。

杜甫在李白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和李白交往過程中,甚至會隨李白一起尋仙訪道,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也對杜甫有一定的影響,杜甫的詩並不是一味沉鬱,而是沉鬱中有豪放,有一種遼闊的悲。在李白去世的前一年,杜甫寫有《不見》一詩,「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這時的杜甫,對李白的理解是極深刻的,他意識到李白的狂放不羈其實是一種「佯狂」,是令人悲哀的,李白的一生其實是懷才不遇的一生,他對李白又珍惜又懷念,「吾意獨憐才」在杜甫看來,是逆世的行為,不過,李白的才能值得他如此。在李白去世後,杜甫又寫了《昔遊》和《遣懷》二首來懷念李白,在此不作分析。

綜上所述,杜甫和李白的友誼堪稱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段佳話,二人的友誼真摯而篤厚,二人在友情上的地位雖不完全平等,但杜甫絕的地位絕不是「小跟班」,杜甫對李白是崇拜和逐漸理解的,而李白對杜甫也是付出了真摯的感情的。

杜甫李白的感情誰付出的多?

鹽選推薦 雙魚座李白,水瓶座杜甫 古代文人成名何其難!在沒現代傳媒的情況下,靠著毛筆在紙上寫詩文的他們,通過口口相傳,仍能 名播海內 可見優秀到什麼地步。李白就是這樣的人物。當然,杜甫也是。但在生前,跟李白比,他的名氣差多了。唐玄宗天寶三年 公元 744 年 李白和杜甫相遇於東都洛陽。後來人們對此有...

求李白杜甫混搭的詩句?

行人 朱門酒肉臭,萬戶擣衣聲。國破山河在,低頭思故鄉。布衾多年冷似鐵,眾鳥高飛獨去閒。危樓高百尺,遲日江山麗。都是李杜合篇,未完待續。 喬金博 空山新雨後自掛東南枝 欲窮千里目自掛東南枝 爺娘聞女來自掛東南枝 洞房花燭夜自掛東南枝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自掛東南枝 兩隻黃鸝鳴翠柳白鷺自掛東南枝 人生在世...

為什麼唐朝的時候,李白和杜甫的名氣沒王維和崔顥大?

李明 我的看法,杜甫的名氣的確和李白和王維同期相比是低不少的,杜甫是在去世之後,晚唐時期火起來的。但李白和王維倆人的名氣同期是不相上下的,甚至李白更勝一籌 茶卡鹽湖 李白的名氣是相當大,就算在王維巔峰的時候,李白的名氣跟他相比也毫不遜色。杜甫的興起和被推崇主要是起於中晚唐,在宋朝更是達到巔峰。所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