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怎樣煉成的?

時間 2021-05-31 13:24:38

1樓:鹽選推薦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亞,他誕生在中亞的碎葉城(今俄羅斯的托克馬克,當時屬安西都護府)。5 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因自號為「青蓮居士」。

據《唐才子傳》說,他的出生很富傳奇色彩,在誕生的前夜,他母親夢到一顆燦爛明亮的太白金星投進懷中,這不分明是「太白金星」降臨人世?父母當然喜出望外,於是給他取了「太白」這個名字。

小時候,就「天才贍逸」。「十歲通五經」,興趣廣泛,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所不讀,特別痴迷於道教經典。喜歡「縱橫術」,擊劍彈琴,任俠仗義。

傳說他曾經為打抱不平而「手刃數人」,成為遐邇知名的少年遊俠和羽客。

因為他的詩寫得好,賀知章很賞識他,並送給他「謫仙」的雅號;杜甫也讚揚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時人因此奉獻上「詩仙」的桂冠。

對此,讀者有理由會想,這麼乙個「神仙」級的詩壇人物,他的生活經歷一定不同凡響吧?

如果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那麼,從幾件小事中何嘗不可以燭照出人物的精神風貌?還是讓我們看看李白生活中幾件饒有趣味的小事——其實,縱然是「天才」人物,他的才能也決不是天賦神授,只是敏於從平凡的事物中捕捉到閃光的質素;他的成長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只是善於從失敗的履途中演繹出成功的經驗。《潛確類書》卷六十中就記載了李白小時候這麼一則故事:

愛玩也許是兒童的天性,李白像其他孩子一樣也非常貪玩。他在象耳山讀書時,總覺得那些深奧難懂的經書,讀起來枯燥乏味,有時就編造個理由丟下書本,跟一幫孩子一起逃學去玩。

一天,他走到一條小河邊,看見一位老奶奶正在一塊青石上磨一根極大的鐵棒;雖然是那麼費力氣,她卻心不旁騖。出於好奇心理,李白走上前去問她:「老奶奶,你這是幹啥呀?

」「我在磨針呀。」老奶奶慈祥地回答。李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說:

「這鐵棒子又粗又長,那要磨到猴年馬月呀?」老奶奶並沒有放下手中的活,只是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是呀,要把它磨成針,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可是,只要我們不怕多難多累,堅持下去,永不放棄,總有一天會把它磨成針的!

我們鄉間不是有句老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嗎』?」

李白一下子悟出了這樣的道理:做任何事要想取得成功,既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又要有毅力,不怕困難。從此,他再也不逃學了。

隨著歲月遷流,李白飽讀詩書,能詩會賦,鄉里之間已經是小有名氣了。曾經任過彰明縣令的東蜀人楊天惠在《彰明逸事》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當時的彰明縣令是乙個附庸風雅的人。當他聽到李白的才名後非常感興趣,他想,我如果把他招進縣衙,不但會博得愛才若渴的好名聲,縣府公文也會寫得富有文采,在上司面前會更有面子;再說,這對自己吟詩作對也有幫助。這樣一舉多得的好事,不是「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工夫」嗎?

於是,他立即派遣官差去聘請李白。李白心裡卻犯起了嘀咕:去當乙個縣衙小吏,這難道不是大材小用?

可轉念一想,自己出自商人家庭。按照大唐律令,不准參加進士考試,通向仕途的大門已被堵死;縱觀歷朝歷代,不也有人從下層小吏直至名臣良相嗎?權衡再三,李白還是慨然應聘。

縣衙裡清閒得很,也無聊得很。一天,他正在院子裡踱步,忽然聽到「哞哞」的牛叫,抬頭一看,原來是乙個牧童牽著一頭老牛從院門外經過。李白頓時眼睛一亮,他想,如果讓縣令看到這頭耕牛,也許會引起對農業生產的重視。

這樣的「曲線進言」不是比當面陳說的效果要好得多嗎?

2樓:夢裡花落知多少

李白-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惟有飲者留其名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集各種「仙」於一身的李白,在他的詩裡行間,總是縈繞著一股若有若無,時濃時淡的哀傷。從「低頭思故鄉」到「緣愁似個長」再到「舉杯消愁愁更愁」,這種傷愁痛楚,卻正是李白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許是我自己的性格使然,總是見不得完美。

可李白就是斷臂的維納斯,詩詞就是他在默默的舔舐自己的傷口。

以前很不喜歡喝酒,特別是白酒,那種辛辣的味道總是讓我疑惑是不是我的味覺和一般人不一樣。直到後來喝醉了幾次,才開始慢慢地體會到「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於是也開始學著自己小酌幾杯,各種白酒黃酒洋酒,都是有嘗試。

漸漸地也開始品嚐出那「酒中三千味」。

李白的酒是否也如我的杯中苦?

李白自詡「斗酒詩百篇」,後人每每想起李白,酒葫蘆也是從不離身的。可是李白的酒究竟是何滋味?他的一生放蕩不羈,便是在朝堂之上,也能得唐明宗奉食、高力士脫靴。

更是敢在朝堂皇帝百官前耍酒瘋。若說他無心官途,卻是一生都在與權利核心的人物交往。若說他有心從政,鳳冠上朝卻又故意如此失態。

這究竟是為什麼?

人之一生,最難過的一關就是「天意難違心難平」。作為李白而言,心懷的是家國天下社稷事,所思所想也都是萬民福祉。可是奈何天意作弄,所擅長的卻是文才詩詞一道,於政治之上,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而命運更是偏偏讓他早早地知道了自己這樣的情況。這種「擅長做的事不是喜歡做的事、喜歡做的事不是擅長做的事」的痛苦鬱悶,實在是無處訴說。及到憑著一手詩文與皇帝相見時,那種痛苦便也達到了頂峰。

除了能夸夸自己的酒量文筆,耍耍酒瘋以外,難道要讓他當著皇帝文武百官的面捶胸頓足、痛哭流涕麼?身為仙人的李白做不到。

於是,他只能自我放逐。寄情山水、縱情聲色。「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李白只有通過最擅長的詩詞才能排解一二。

而更讓他無奈的是,生在大唐盛世的他,不僅做不了「喜歡做的事」,連「想要做的事」也都做不了!李白自知在政治上不會有任何建樹,萬民福祉那是求不了了。行俠仗義、快意恩仇那總行吧。

心心念念、永不離身的那一把寶劍,卻由於種種原因得不到鮮血的滋潤。只能殺些低賤的奴隸下人,空負了一身的武藝,負了這三尺青鋒!「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當心中的那一股桀驁任俠之氣磨得只剩下譁眾取寵,這是怎樣的悲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李白的心裡的那團火已經熄滅了,剩下的只有外在的玩世不恭和內在的波瀾不驚了。除了酒,還有什麼能帶來一絲慰藉?除了劍還能和誰對月歡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想明月應該是懂李白的吧?

「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除了喝酒還有什麼可說的?我相信,便是那一曲《將進酒》,李白也是流著淚,笑著歌唱!

3樓:李奕萱

後天努力也很重要啊,李白的父親是商人,見多識廣打小就讓李白學習六甲百家,——五歲誦六甲,十歲習百書。《上安州裴長史書》

在他十八歲左右正是世界觀人生觀樹立的時候他隱居去了——又昔與東岩子隱於岷山之陽,白巢數年,不跡城市。《上安州裴長史書》岷山是哪,大匡山。而李白正是來這學道了,東岩子是誰,聽這名像不像道士。

這可妥了,李白和道士學道去了,其後寫的文章天馬行空,揮灑自如這不都可解了嗎~\(≧▽≦)/~

剛好,李白在這段時間又拜訪了多位道士,終於遇到個劍術高超的道士,於是李白又去學了劍術,便有了——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

且說李白十五歲讀啥了——百家奇書。如趙蕤的《長短要術》正是講的戰國到漢代的一門學問——長短術。長短術是啥,縱橫之術,而那《長短要術》講的也是遊說任俠以求發達的內容。

這也就解釋了李白任俠思想,詳參《俠客行》

手機碼字好辛苦〒_〒

4樓:YrjoHirm

我覺得是時代和他個人的文學修養煉成了他。盛唐是乙個包容的時代,而且詩歌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熟,再加上他博覽各家經典,豪放的情懷。成就了唐詩甚至中國詩壇的乙個高峰。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多說一句,本人覺得,從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影響上來說,李白不及杜甫。

IT 大牛是怎樣煉成的?

行業大牛基本都是一些善於鑽研技術,並且善於學習的人。我之前接觸過不少IT大牛,上至最新的系統版本,下至最潮的技術,就沒有人家不懂和不知道的。我甚至好奇的問過,你們在這麼緊張的工作時間中怎麼抽出時間來了解這些的。大牛紛紛回答,你不懂最新的技術還想有緊張的工作時間?瞬間我就明白了,大牛們一是在工作中不斷...

微軟粉是怎樣煉成的?

ckjbug 那麼問題來了 請看題1 下面哪個才是微軟的Logo?答案 左邊 請看題2 微軟logo的四個方塊各代表什麼?答案 請看題3 8後面的數字是什麼?答案 微軟每年花錢給一批 不幹正事兒 的科學家然後他們的成果正在一步步顛覆世界 你說g的眼鏡看看hologens吧那才是神器你說pad 拜託微...

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在操蛋的世界裡保持單純的心。額欸,當然這裡的單純是目的明確,無論是你以後可能會認為很幼稚的想法,還是現時難以言說的想法,亦或是你難以啟齒的想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這個世界很殘酷,外人只看結果,而過程冷暖自知。只要有這樣的目的,幫你到達彼岸就足夠了。就著目的咬牙行,不要談高尚不高尚,高雅不高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