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到了無常,該如何的態度面對人生(生活 生命)?

時間 2021-05-11 15:30:07

1樓:莫一奈

我覺得認清無常,就是看破謊言認清真相了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再被謊言左右就好。

舉個例子,現在在996沒有被揭露之前,人們都以為為老闆工作死活賣命才有出路。那些人都明白以後,有的人上班摸魚有人辭職有人繼續賣力。

生活不過如此繼續罷了。沒什麼必須的必要的,因為一切皆是無常,皆是虛幻。

2樓:徐敏

既識無常,哪有存在?

此想不真,無有是處。

無常是苦,無常是空,無常非我。

觀(思維)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無常、皆苦、皆空,皆非我。

這樣觀照,心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這是正觀。

這樣思維,則欲貪盡,欲貪盡者,說心解脫。這是正思維。

心解脫者,堪能離生老病死怖。

從以上來自佛經的意思也能看出,有出離心的眾生是多少功夫下去才能有的境界啊!

3樓:孫忠豔

答:把握當下,做好自己,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要好好學習如來正法,多多利益眾生,願眾生都能聞到如來正法,今生都能了脫生死!

4樓:南無大準提菩薩

法師:有時,我們之所以作出非黑即白的武斷定論,是因為預設了前提。

例如一法師鼓勵念死,另一法師卻謂不應經常想著死,怕死也不能扭轉死亡,徒然令自己悶悶不樂。

第二個法師心中早已有了兩個前設:念死等於怕死(念死本身是負面的),念死必然引發負面思想。事實上,死亡是必然的,但用甚麼態度面對死亡,則是個人問題。

她把自己的思想習慣套用到佛法,偷步將死亡與恐懼或消沉鏈結在一起。

佛法主張念死,不是去想死亡有多慘,而是思惟現生的苦樂並不究竟,無須過份介懷,而應追求更恆久的快樂;同時自我提醒光陰有限,要善用人生,儘速修持。

《菩提道次第廣論》曰:「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一般人現在不去想死亡的問題,到快要死時才懂得害怕,可惜為時已晚;修行人平日思惟死亡,已經坦然接受此一事實,加上受到念死策發,修持有素,面對死亡反而無畏無懼。

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1052―1135)正是乙個範例。他自述:「我初畏死,入山靜修,久觀無常,今不畏矣!

」又說:「我因畏死逃上山,通達本心空性理,今死縱臨亦無憂。」

因此,宗喀巴大師(Tsong Kha Pa,1357–1419)指出,若不念死,也就不會念修正法,即使修法而不清淨、不殷重,迷於世間利害,臨終追悔而歿;念死則相反,讓我們畢生無悔,歡喜而終。

最初提及的那位法師,論點其實不完全錯誤,我們的確不應怕死或為之苦惱,但關鍵是念死的方法,不能簡單地否定念死法門;當然,提倡念死的,亦必須說明清楚,否則很容易令人誤會。筆者經常都遇到有人問佛教念死是否消極,這都是因為問者早就預設了面對死亡的態度――從另一角看,即是沒有客觀地研讀經義所致。

5樓:藤椒

命本無常

面對人生,我們能做的,只有做足準備。

準備好迎接生活的陰晴圓缺和生命的變幻莫測。

準備一副好的形象,準備一身紮實的技能,準備乙個健康的身體,準備一顆樂觀的心態。

去打扮,去學習,去健身運動,去社交旅遊...

就算是力所能及的每週兩三次的跑步,也能夠造就持續多年的心血管健康。

就算是簡簡單單的每天30分鐘的看書,也能夠造就乙個學識淵博,出口成章的才子。

所以,不該輕視自我,閒置自我。

努力的去充實,努力的去準備。

當你準備的充分,就能無懼風雨。加油~

6樓:

佛陀教導說:

「生、老、病、死是苦」,

極少有人真正聽懂了。

大部分人聽到以後,

都會理解成「我們生、我們老、我們病、我們死——是苦!」

沒有人真正理解:

「事實上,

生的狀態、老的狀態、病的狀態、死的狀態,

才是苦!」

沒有——我們——在受苦!

只有名色的各種狀態在演示著三法印:

生、住、異、滅,

不受掌控與宰制,

不在我們隨心所欲的範圍之內。

一旦我們理解錯了、看錯了,

誤以為名色或者身心是我們,

那麼當名色或是身心

經歷老、病、死的時候,

就會努力掙扎著逃離。

但是越掙扎越苦,

越苦就越會掙扎。

原本應該看到事情的真相是:

苦存在,

但是沒有受苦的人!

當我們修行到能夠只是看見

——純粹的各種狀態、各種現象而已,

裡面沒有任何眾生、人、我們、他們。

那時候,

我們將徹悟四聖諦。

由原來的理解

「因為有慾望的緣故,才會產生苦!」

轉而清楚理解為:

由於我們不清楚苦是名色,

所以誤認為名色是我們,

於是產生想要離苦得樂的慾望。

就是這個慾望,

產生了一層又一層的心苦!

此四聖諦是玄之又玄的佛法,

極其深奧且精微。

由於未能清楚了解四聖諦,

所有眾生都在永無止境的生死輪迴。

如果清楚了解了苦,

苦因將會自動清除,

然後,苦的熄滅馬上會顯現在前;

知道苦、苦因,

以及直到苦的熄滅出現在前,

這就是聖道!

這是唯一的路,

通往——永遠離苦的——道路!

一旦我們清楚照見

——只是純粹的各種狀態、各種現象,

生、住、異、滅,

是苦的、無我的、無常的;

自自然然將會出現一種境界:

「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

——不再產生任何慾望。」

——隆波帕默尊者

7樓:周琳

不是恐懼,而感恩每一天

每一天的都賺到了,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本身就是一種樂趣,知足者常樂!

生命可貴,不作死,就不會死!

8樓:如是安

無常即是無常

體會到了,生活依舊

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只是不再認為有什麼是不能失去的,有什麼是必須得到的。因為無常裡,啥也留不住。

這一輩子,就是來明白無常。然後,不再將心流放在外。心回家了,就是彼岸,就是永恆,就是不在執著於體驗乙個「我」,就是臣服於一體。臣服,延伸愛。

9樓:

有覺悟的人會對無常這一事實深感焦慮。

然而從積極方面看,

因為一切有為法的本質都是無常,

因此才生出了千變萬化,

生出了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

如果一切有為法的本質是有常,

那這個世界就是一片死寂。

如果一切有為法的本質是有常,

就不會有契機,進步,改變這些東西。

曾國藩曾言天道嫉盈。

所謂完全和全知全能,同時也意味著死寂。

人無法全知全能,世間因此妙趣橫生。

有無相生,

混沌和死寂裡因緣俱足而產生了生命。

因緣相續所以入六道輪迴。

生命足夠稱得上奇蹟。

10樓:護法居士

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

佛告海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

雲何為四。所謂念誦。

諸行無常

一切皆苦

諸法無我

寂滅為樂

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

11樓:開芒

深信因果、觀人身不淨、念死無常、修出離心;

深信輪迴、觀眾生是母、修自他相換、發菩提心以救眾生出輪迴海;

諸惡莫做、諸善奉行、以智慧型火燒煩惱薪、證無漏智。

大智不住生死、大悲不住涅磐,悲智雙運得大自在。

12樓:玄極天心

無常是相,是假象,但假象的背後有乙個不生不滅的實相。從表面上看生活與生命是無常的,但從深層次的實相上看卻又是不生不滅的。 學佛就是要透過這些假象感悟宇宙的實相,覺悟到宇宙不生不滅的實相後你將不會再被無常的假象所迷惑,你的人生將不會再因外在的一切而患得患失,從此你將獲得智慧型、快樂和解脫。

哪個時刻你體會到了貓咪的溫柔?

小初在摸魚 家有乙隻小貓咪花卷,作為鏟屎官的我來回答了,前方多圖預警!每天早上起來,捲捲會跟著我去衛生間,陪我洗漱,看我上廁所 出門的時候,在門口打滾,讓我捨不得走 每天到家開門會看到她在門口迎接我,每次我都要小心開門,怕她不小心跑出來。然後開始瘋狂打滾 晚上在我懷裡陪我睡覺 在我辦公的時候在旁邊安...

哪個時刻你體會到了養狗的幸福?

九念 因精神原因影響生活暫停工作休息了一段時間,但還是沒有改善。但自從他來了以後我慢慢停藥好轉了。雖然記性這塊還是很差 來家的第一天,對任何聲音都很敏感,對我們低吼,讓人不敢靠近。第二天,因為很兇不敢把繩子和揹帶取下,讓他戴著揹帶繩子睡了兩晚。在叫了他很久的名字之後終於勉強拿起了繩子,好在牽上以後並...

你在什麼時候真的體會到了人性的險惡?

高三,換了乙個新的英語老師,是我見過教的最好的老師。險惡的那個人就叫A吧,是個男的。一天英語課,英語老師沒來,臨時改成上自習。上到一半,A下樓上廁所 我們課室在 過了一會,我也下樓去打水。我正在打水的時候,A也上完了廁所,經過我打水的地方跟我打了個招呼。這個時候英語老師到了班裡 我和A都不知道 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