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說孔子在搞愚民之策有道理嗎

時間 2021-05-10 14:31:07

1樓:瘟韭

對於孔子來說,是沒有「愚民」這個概念的,但是他的一切,最終一定會變成愚民。

封建禮教,對解釋權的壟斷,擁有無限權力的權威,這一切都只會向著唯一的可能性發展。

2樓:月面宙返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道德經》

柏楊要想立愚民這塊靶子,老子可能更適合,但無奈道家的影響力不如儒家,靶子小了點。

3樓:kai

孔子講的是君子修身。孔子並不是就要求所有人都像顏回一樣安貧樂道。

再者很煩什麼壞事都往孔子身上扣。統治者犯錯總想找孔子出來背鍋。至於把中華民族衰落也都算到孔子身上,堪稱最大背鍋俠。

在我有接觸到的論語中幾乎可以說句句都是至理名言。

後世對孔子思想的一些解釋我是不太認可的。它其實也和孔子沒有什麼關係。只不過他們壟斷了對孔子思想的解釋權。

秦始皇的政策裡面講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看到沒有,清楚地寫著,統治者對孔子的思想是以術視之。實際上被統治者拿來當維護統治的工具。

其實孔子的思想跟術沒有關係,他是在說如何修身做人。

4樓:DaRenXin

夫子愚民,說的很對。

亂世亂跑,讓那些精英分子推行仁政受阻。也不知道為了哪些?

城門有一條狗,喪家之犬。

想起大話西遊,至尊寶站在城門上看到他自己的背影,你看,好像乙隻狗。

夫子在蠟賓觀上時,也是如此,君子何嘆啊?

夫子說後世說在下愚民。

儒學正統,保留其解釋權。

5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產鑄刑鼎,孔子反對曰:「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6樓:貓貓

孔子說子路是安貧樂道,並不是只有安貧,還有樂道呢。

安貧是心理上的不貪圖富貴,樂道應該是有追求道理的理想。

如果孔子指的"樂道"指的是"明明德於天下",那就不是愚民。但是如果這個道指的是"無為而治"就是愚民。

雖然都是用道這個字,但是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是完全兩回事。

儒家講的是通過教育人際關係的道理而改變社會。雖然儒家的教育內容本身在不同解釋下是有問題的,但是儒家是積極參與社會的。

在讀儒家思想的時候,別把道教和佛教理論混進來。

安貧樂道,在儒家應該是不看重物質生活,而積極參與社會和教育學習知識的意思。

7樓: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論語子路》)

孔子去衛國,冉有駕車。孔子說:「人真多啊!」冉有說:「人多了,又該做什麼?」孔子說:「使他們富起來。」「富了後,又該做什麼?」「使他們受教育。」

富之而後教之,先讓百姓有錢,再讓百姓受教育,這是孔子明確堅持的政治態度。

說孔子愚民更是無稽之談,他是最早開設私學的人。在孔子以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但到了孔子時期打破了這一知識壟斷,普通百姓也能在孔子那裡接受教育。孔子的學生中就有很多底層,孔子的徒子徒孫中底層就更多。

再舉乙個孔子對待教育的態度: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論語述而》)

互鄉這個地方的人不講道理,孔子卻與該地的乙個少年見面,學生們都很疑惑。孔子說:「肯定他的進步,不等於認可他過去的錯誤,還有什麼比這重要的呢?

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進步,過去的就不要提了。」

說孔子沒想過怎麼讓百姓富起來只是愚民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8樓:美麗新世界

突然想到老子的一句話,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作為乙個聖王,要讓老百姓沒有攀比,要謙虛,人人謙虛哪還有什麼聖呢?棄智,拋棄小聰明,讓百姓樸素,誠實守信。

體正性仁,心明志同,動以為人,不以為己,是謂『王主』[議曰:王主者,謂天姿地德];克己恕躬,好問力行,動以從義,不以從情,是謂『治主』[議曰:治主者,謂抑情割欲];勤事守業,不敢怠荒,動以先公,不以先私,是謂『存主』[議曰:

存主者,謂拘法守律];悖逆交爭,公私並行,一得一失,不純道度,是謂『衰主』;情過於義,私多於公,制度逾限,政教的失常,是謂『危主』;親用讒邪,放逐忠賢,縱情逞慾,不顧禮度,出入游放,不拘儀禁,賞賜行私,以越公用,忿怒施罰,以逾法理,遂非文過,而不知改,忠言壅塞,直諫誅戮,是謂『亡主』[故王主能致興平;治主能修其政;存主能保其國;衰主遭無難則庶幾能全,有難則殆;危主遭無難則幸而免,有難則亡;亡主必亡。這幾條就可以看出哪國的領導人是什麼樣的人。

9樓:YUKIDADDY

有道理???

來,我問一下,先秦時期的「民」是誰?是廣大勞動群眾啊,天子、諸侯、大夫、士以外的那些沒文化、不識字、種地和服役是他們的大部分生活內容的人。這些人要愚嗎?怎麼愚?

再問一下,夫子提倡的教育普及,是愚民嗎?愚民的話巴不得人民只有手腳沒腦子呢。這怎麼愚民了?

最後我很想知道,夫子何所言、何所為,令後人謂之「愚民」?

10樓:文蟲

愚民是什麼情況。民不思考,偏激情緒,規則化,認死理。此為愚吧。商君說民只能談利益,不能考慮長遠,所以愚民是民愚,不思考。

11樓:luzhiyuan

中國第乙個開平民學校的人,是誰?這樣的人會不會愚民?

中國第乙個把教育當成自己終身職業的人,是誰?只是乙個愚民的人的做法嗎把「學」作為自己的書的開篇第乙個字,第一句話,(論語不是他寫的,我是簡化一下。)這樣的人,是不是愚民?

提出「有教無類」,「自行束脩以上者, 吾未嘗無誨焉 」,愚民嗎?

孔子說的話自己做到了嗎?

已登出 至少沒有完全一以貫之 論語 述而篇第七 陳司敗問 昭公知禮乎?孔子曰 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孔子以一種可拔高為大度 實際上是低頭認錯的方式肯定了別人對他的批評。...

孔子為什麼說《詩經》 「思無邪」

yami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翻譯成現代文所表達的意思應該是 詩經的三百篇詩歌,用一句總括,皆是真情流溢,直衷無偽的詩歌。不是沒有邪念,思想純正之類的。你可以帶入去看,詩經 是中國詩教的古典文學代表,因為是先秦人民心中的真情流露,興觀群怨,所以才彌足珍貴,認真閱讀,在生活中體驗這樣純粹的...

楚狂為何說孔子德衰?

乂小生 據 論語 微子 載,一次孔子乘車外出,楚國隱士楚狂 一說姓陸名通,字接輿 一邊唱歌,一邊走到孔子身邊。歌的內容是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速,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之從政者殆而!孔子聽到歌聲後,就下了車想找他談談,但他卻快步跑開了。這就是楚狂罵孔子德衰的故事。但注意,德衰 不一定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