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哉」?

時間 2021-05-05 13:18:17

1樓:燕枝

子貢問什麼是士,孔子說第一等巴拉巴拉,第二等巴拉巴拉,第三等是言必信,行必果,小人哉,但雖然說是小人,還是士,意思大概是你在帥哥中算醜的一類。

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如果是不該做的事,不要遵守信譽。

衛國的蒲地叛亂,孔子和衛國朝廷親近,路過蒲地被扣下了,孔子發誓不去衛國,於是被放了,被放以後就去衛國了,子路問他為什麼不遵守誓言,孔子說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不算數。

千百年來不知道這種價值觀給多少人不遵守信用的理由,是壞文明。

2樓:清輝照千山

先放全文

《論語·子路第十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結合可以全文知道這是子貢向孔夫子求教為士之道,孔子把為士分了三個境界。讀論語應該知道孔子的君子和小人並不是對立的 。君子在這裡是致力於聖人之道的那些人,而小人指的是平民,是沒有致力踐行聖人之道的人。

小人在論語裡面是乙個中性詞和咱們現在的小人不是一回事。

搞清楚這個再看這裡。「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這裡孔子對這個也是表示認可的,比起前面兩個境界這個排第三,孔子也是推崇的,不過是力度不如前兩者。孔孟其實是崇尚君子不器的,孟子把這句話其實說的更明白。「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離婁章句)

按理說這句話其實不應該存在這麼大疑問,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斷章取義。沒結合原文上下篇,斷章翻譯很容易偏離本意的

3樓:santa

孟子的解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易曰「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4樓:追放豚

墨者那樣的就是小人啊。

信,掏心窩子。窮追猛打。不尊重個人隱私。

小人,就是工具人,只能接受命令,不能權衡,所以依賴命令的絕對性和確定性。(信:必然性)

胸口拍的噼啪響。說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為人民立功勞。

商鞅的言必信行必果。一斷於法。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

看原話,孔子說他們是「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不是徹底否定,而是有限度的肯定。

因為:這是最低一等的士人 - 只能根據指令行事的工具人、機械人。

5樓:皇后

管他啥意思,覺得不對就不信唄,這世上還有百分百信的書?

這個世界並沒有唯一「解」,孔子老子也不過是一種參考。

如果他們真的唯一,這世上就不會有這麼多疑惑,他們應該早就解決了。他們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6樓:一喵

孔子吧,有點兒高,他覺得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才是成熟的表現,春雨潤物細無聲麼。可是咱們普羅大眾,就在山腳下的嘈雜社會裡生活,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就滿足周圍人對自己的期許了。

山上人看山下人做事,自然指指點點,以為自己得到了,然而還是放不下,看不來,打心縫裡不自在。

這也是為什麼儒家看上去很好但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吧?

酒後狂言,博看官一笑,喵哈哈哈

7樓:橢圓的土豆子

如果你的言行是正確的,那言必信行必果是好事。

反過來如果你的言行一開始就錯了,那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壞事。

不關注言行是不是錯誤,只關注「言必信行必果」,自然落了下乘。

8樓:Cell Code

原文翻譯

子貢問:老師,啥叫士嘞?

子曰:能救國救民,維護國家利益的人

又問:稍微差一點的呢?

子曰:能造福一方,讓鄰里幸福的人。

又問:再低一層呢?

子曰:能夠管好自己,為人正直,雖然是個小人物,也能勉強算是士吧又問:那現在主政的人怎麼樣呢?

子曰:他們也算人?

9樓:

這句話有上下文

結合上下文來看,孔子認為乙個人有榮辱心,忠於國家君主,能很好完成國家的任務,這是第一等的人

乙個人能夠愛自己父母兄弟同族,並且有能力協調好各種家族關係,這是第二等的人

乙個人能做到講義氣但是遇事會有固執淺陋的地方,這是第三等,但是也還過的去

10樓:親山近水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上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必清楚其言外之意所假設的前提,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關於士的標準,孔子把它分為三個層次(文中最後一種「鬥筲之人是不算在內的),按這三種看來,「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屬最後乙個檔次的,這種人之所以還能稱之為士,必也是有其信念的,非為「鬥筲之人」的器量狹小胸無大志,他們也有執著的信念,但是與前兩種「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和「宗族稱孝,鄉黨稱弟」對比,他們的信念是相對較為薄弱較為模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執著的是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乙個胡里胡塗的偏執狂。他們聽命於上面的指令或道聽途說不加澄晰,不會明辨是非,只是淺薄固執的尋求「任務」、命令、、的達成,用現在的話來說,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

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大義、什麼是是非。在這一點上,孟子說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孟子《離婁章句下》

11樓:花葉觀人群

《論語》的原話: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梯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政者何如?

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很明顯,最優秀的士大夫要能做到忠,其次要能做到孝悌,最次要能做到信義。可以看出這是乙個遞減的過程,最開始是國家,然後是宗族,最後是個人,對乙個人的要求越來越低。這裡的小人也有兩種理解方式,第一種是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第二張是道德素質相對低下的人。

不是只有我們現在的「小人」那乙個意思。

12樓:李小鷹

我好像寫過一次。如果原文沒記錯的話,孔子對這種人是褒義,是說守信重諾已經不錯了,但最好的是愛身邊的人,得到所愛的人尊敬,而不是糾結於一事一行的必須完成。

13樓:夢羽靈泉

(如果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那就算淺薄固執的宵小之輩,或許都可以退而其次再求其次地稱為士。

說白了就是,你就算是自私自利淺薄固執,但你只要對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那你就算個爺們兒

是這個意思,很難理解嗎

14樓:鄭莊公

孔子什麼時候說過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小人了?

雖然我不喜歡孔子,但是我要堅持真理,有一說一,他沒說就是他沒說。

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當中還有個硜硜然,你們怎麼給漏了?斷章取義是不是?

那麼,硜硜然是什麼意思?淺薄固執的意思。

就是說,乙個人言必信,行必果,但是如果認識淺薄,行為怪僻且固執,那麼這樣的人就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例如,乙個土匪說,明天一定血洗高老莊。第二天他真把高老莊血洗了,言必信行必果,但是他就是個小人,是壞蛋。

所以說,要求人言必信,行必果,是有條件的,你的言必須是好言,你的行必須是做好事。

孔子殺少正卯時,給少正卯扣了五條大罪,其中就有「言偽而辯,行僻而堅」兩條。這兩條和上面那句話是乙個意思。說的就是少正卯這個人言是錯誤的卻非常能辯,固執己見,絕不放棄;他的行為是錯誤的卻堅持到底,死不改悔。

是反面的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堅決反對這種人。

不過孔子的這些話看起來非常好,實際履行起來非常難,沒有可執行性,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因為對對錯的判斷因人而已,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固定的對錯好壞。

太陽是圓的,天生就是圓的,大家都知道是圓的,說不圓就是錯的。這個很好判斷,且標準統一。

可是社會科學方面,對錯就沒有統一標準, 沒有天生的固定的對錯好壞,判斷對錯好壞的標準不統一,因人而異,因立場而異,這樣孔子的話就無法執行了。

推倒皇帝,皇帝認為是錯的,老百姓認為是對的。土改,地主認為是錯的,貧農認為是對的。那麼乙個人堅持土改,是行僻而堅還是行正而堅?剝雪節級肯定要給他扣個行僻而堅的罪名,咔嚓掉。

因此,孔子的這句話不僅難執行,反而會成為剝雪節級鎮丫人的工具。

另外,每個人還都好犯這樣一種錯誤,大門口掛著鏡子,只照別人,不照自己。孔子也同樣犯這樣的錯誤。孔子說別人行僻而堅,九頭牛都拉不回,其實他自己也同樣行僻而堅,別人也拉不回他,一輩子克己復禮。

只不過在他眼裡,別人的行為是錯誤的,而他的行為是正確的罷了。其實在別人眼裡,他的行為也是錯誤的。而他從來都只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想想別人會怎麼看他。

他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天生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就天生是錯的,就該千刀萬剮,他從不考慮在別人眼裡,別人也認為自己是對的,他是錯的。他認為別人行僻而堅,別人也認為他行僻而堅,雙方是對等的,誰都沒有特權,誰都不該殺。他如果能這樣考慮,才能叫聖人。

他不過一普通俗人而已。

經常有人這樣指責我: 十幾年不見,你的觀點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沒進步啊,還和我作對。我就問他:

十幾年你進步了嗎?不也是還和我作對嗎?這種人天生就有無比的優越感,自以為掌握了真理,別人都是錯的,別人必須向他靠近,向他靠近才是進步,不向他靠近就是不進步,就是固執。

只能看到別人的固執,看不到自己的固執,只照別人,不照自己。這種人非常多,都是俗人,孔子也是乙個俗人。

很多夫妻也是這樣,經常說三觀不合,看不慣對方的習慣,對方就是不改變,屢教不改,日子沒有法過。

孔子的話,單看起來每句話都對,每個字也都不錯,但是一從整體上看,就全是矛盾,捉襟見肘,根本就不系統,不能稱為科學。所以用他的理論治國,必然一團糟。

15樓:花開彼岸天

如果乙個人總是對你聲稱自己「言必信,行必果」,實際上,只要你一不留神,留下口實,他就會拿捏你,為難你。

類似於道德綁架吧。

所以,我認為是孔子沒說清楚,但通過事理常情反推,孔子這段話說的「小人」應該是這種情況。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人只重視自己是否合規,不在乎對別人是有利還是有害。

怎麼理解「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這句話?

劉辰 言必信 說的話 言 都是 必 信誓旦旦,拍著胸脯打包票 信 行必果 做事 行 都是 必 雷厲風行 果 很多時候乙個人向你拍胸脯保證他如何可信,不見得最後真是如此。 wongtseng 看什麼場合了。個人生活中,言必信,行必果沒毛病,放到大環境就不行了。兩國交戰,兵不厭詐,你這個時候講究 言必信...

為何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追放豚 言不必信。信 真心話。不必說掏心窩子。小人,就是工具人,只能接受命令,不能權衡,所以依賴命令的絕對性和確定性。胸口拍的噼啪響。說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為人民立功勞。商鞅的言必信行必果。一斷於法。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看原話,孔子說他們是 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不是徹底否定,而是有限度...

孔子論語裡面的「君子 「小人」」是代指什麼人

尋天淩寒 在論語中,君子,一般是說理想中的君子,有地位有權利高情商,還需要配備高尚的品德,小人,就比較簡單了,多指平頭百姓,因此他允許你品德沒那麼高尚。所以在論語裡,經常見到孔子對君子的行為品德的要求,但是很多都是與平民百姓無關的或者做不到的事。不過早知道這是題主用來自問自答的題我就不參與了,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