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對思想家失望

時間 2021-05-10 07:19:37

1樓:檀香大木頭

1.你對思想家的言行不一而失望。世上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2.你對思想家的思想失望。有兩個原因。其一他的思想不符合實際,很多思想家的思想不符合實際。其二他的思想符合實際,但感覺有些殘酷,現實確有殘酷的一面。

3.失望可能是你的原因。如果沒有任何乙個思想家的思想讓你滿意,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你沒有確定的思想。其二你是未來偉大的思想家。

2樓:

本人沒有對思想家失望過,相反地,對「對思想家失望」反而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

1.思想家的思想並不會讓我對思想家本人產生期望。比如那個為無產階級帶來黎明跟曙光的思想家,終其一生都過著有女僕的中產階層的生活,而且期間還跟女僕發生了關係,女僕懷孕了,燕妮能有什麼辦法?

「思想」跟「品質」無關,除非這種"思想"是對「品質」的思想,但多數情況下,對品質的思想不足以讓思想家成名。

2.強調「幹壞事」的思想家很多,我不會期望這些思想家去幹壞事,然後因為他們沒乾而產生失望。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我不會期望孫子天天在欺騙別人。

而且一些思想家自相矛盾,我總不會要求他們精分吧。

回到題主的問題,我想多數情況下,是一些人在製造完美思想家的幻覺,以此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此種操作用俗話來說,就是「人設」。這些人在欺騙大眾,與其說是對思想家的失望,不如說是對思想家的還原。

3樓:泰迪熊

思想家也是人,是人就無法擺脫旁人的糾纏,思想即使再高深偉大其面對生活依舊無奈,行為落入平庸,知行合一是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的,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思想是先於現實實踐的東西,只有全社會達成共識才有可能實現社會性質的提公升,這是乙個艱難的運動歷程,當人們看到思想家的思想無法馬上踐行或思想家迫於平庸或思想家不能明白的告訴人們具體踐行方法,失望油然而生,思想家同樣有他的侷限,思想追求細節思想就會失去方向,思想追求統一思想就不得不忽略細節,思想總是不完備不完善的,這與微觀事物的不確定性原理是完全一致的,人們對思想的不懈追求但發現思想並不完備這又是產生失望的另一原因。

思想是行為的指南,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先導,實踐思想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無論我們多少代人怎樣努力,我們看到接觸到的人類合作的作品許多具有先進性觀賞性但是永遠都無法做到完美,這是現實的侷限,光速的限制,對於思想者的失望就自然而然了。

4樓:天易

關於思想家本人的問題,首先思想家是人,有思想不代表能做到,知行合一也很難。作為人總有缺點和本能私慾,這需要修行到一定境界才能克服。也許有些自覺無傷大雅不原意或者沒時間改。

還有有些思想也不是關於個人修養的。

關於思想本身,能稱為思想家的一定有被人認可的思想。能稱為偉大的都是集大成或某一方面有系統見解的人。特別是那些認可度廣泛,經歷長期歷史考驗的。

後者都會對人類的發展起很大的推進作用。如對他們失望只能說你根本不懂,既使站在現在去看久遠歷史的他們,是相當的初級,但如果你處在那個時代是否能自信比他們做的更好。

5樓:渣渣菜

思想,它是社會的產物。

思想家,是希望思想高於社會的群體。

這種高於,可以是時間維度,也可以是空間維度。

但他們做到了嗎?

當然,但僅限於一定的時空裡。

超越了這一時空,他們不是凡人,就是傻子。

就如遠古的人膜拜圖騰並將之化為精神,創作鬼神之論解釋現象。

或許,思想家在永恆的時空裡永遠都是前仆後繼的姿態,必然也為人詬詰,但不可否認他們是為每一年代的人拉長時空的主體之一。

且,從器用的角度,雖說凡人亦可以有高遠的思想,但思想家最大的建樹,是將思想涉及的領域結構化系統化,所謂的意識形態對立身齊家治國,單靠碎片的觀點或觀念是不起作用的。

人們只知道寫出文字的筆也可以殺人,卻不知道其實靠的不是筆鋒,而是思想。

深夜躺著打下這些文字,不知能否把時空拉長一晚,哈哈。

6樓:漁夫和魚

先秦為什麼無人談玄說妙,就是因為那時候的人素樸,重實際多餞行,可以說莊子的學說在那時候是不可能出名的,老子和孔子墨子都是重實際,行道在前。如果不是秦統一六國後,百姓富足了,也就是吃飽飯沒事幹了,像莊子佛陀這些花裡胡哨不切實際的東西根本興不起來,道教佛教早五六百年,也就是在先秦想在中華發芽都是痴心妄想,因為沒人信。談玄說妙夸夸其談這些東西的興盛本身就說明道德倫理的淪落。

莊子書在先秦諸子中少有人提及,不是沒有原因的。魏晉往後各種宗教崛起,就是人類慾望不斷膨脹的結果,想長生不老,想不生不滅不輪迴,這些不是慾望嗎?可以說這些慾望比想當皇帝還要大。

現在明星吸毒,各種吃野生動物,吃猴腦蝙蝠,這就是吃飽了撐的,物質享受太多了,不知道咋作的結果,你讓他吃不飽飯,再也沒人說什麼玄妙覺悟了,都撅屁股死啦幹活。

7樓:點點畫字

你失望的是思想家的思想,而不是思想家本人。因為思想不是實際,往往思想能到達的境界與實際卻相差距離很遠,越是想的更遠的思想家名氣就越大,腳踏實地的平凡人對他們的失望也就越大。未來離我們多遠,只有那些思想家有時間去思考。

8樓:平凡自由成人

1,思想家們本就「令人失望」,如果自以為是乙個思想家,說出了某種偉大的思想,著書立說,哪怕自知錯誤,也可能會做出荒謬的選擇和行動,人不只是思想的,也是心靈的,修心也難。思想者首先是自由的,而非揹負人們期望,他們不是人們的英雄,而是為自己而思考。思想已經是他們畢生窮盡心力的作品,而不是做聖人。

思想家因其思想的高度襯托一般人生的平庸。在世界上人的存在已經如此艱難,只能墮落軀體和精神而結出思想的果實。

2,因為思想的冒險。否定上帝,否定道德,否定國家社會,徹底懷疑,落入虛無,剝離慾望等,思想家的冒險往往使得不同時代的人們對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人生以及他人也在他們眼中變化了,經歷瘋狂也變得瘋狂,還是他們站得太高太遠。

3,「思想者應該改變世界」,而不是空想給人們理論的希望。思想的偉大對比人生和世界依舊無奈,期待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4,如果你是思想家,對自己作為思想家有什麼失望?

9樓:東方隱

你沒必要糾結思想家的私德,真的,你要把他們的思想和私德分開。

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從小都知道考試不能作弊,作業不能抄,但又有幾個人真的能做到從沒作弊過呢?一樣的。他們的思想很偉大不代表人很偉大,他們也就是普通的人而已。

去學習他們的思想,去思考他們的思想能給你帶來什麼,看思考你是否認同他們的思想,是因為什麼而認同又因為什麼而不認同,這才是你應該去做的。糾結乙個人的私德真的沒什麼意義。

10樓:

把思想家當神就失望

換位思考不等於辯證,個人認為非個人選擇觀點的辯論賽就是猴戲,雖然小時候我被騙的一愣一愣的。人應該懂得換位思考,但不等於在混沌的辯證中快樂,相反,換位思考只是一種找到對錯的手段,比如《魔鬼家書》

11樓:然而然而

姑且試著回答一下。

如果是前者,我的回答:

海面上有燈塔,指引著前行

受助者靠近,卻發現一切虛幻

原來是海市蜃樓

失望那燈塔,因為是假的

失望那燈,雖然指引了方向

但也就指引了方向,僅此而已

如果是後者,我的回答:

思想家的失望源於看的透徹

在於生是必要死的

存在注定是必要歸於虛無的

洞察之餘,只覺萬事虛空

縱使那思想閃亮,

最終卻注定只能淪為信條的

何止失望,

絕望亦輕。

12樓:「已登出」

其實當時的貴族們都是十足荒淫的,盧梭隨波逐流,但偶有反思,最終在痛苦自省中寫出了傳世的懺悔錄(還有兩本有名的懺悔錄,分別是奧古斯汀和托爾斯泰),切不要脫離某個人的時代來談道德,不然許多希臘大哲指不定都豢養過奴隸並且做出極端的惡行呢。

在我看來,只要他比所處時代的平均道德高上那麼幾分,那麼就可以被認可了。

做乙個洞穴中猛然回頭並啟蒙庸眾的人,足矣。

13樓:張三

思想家是思想的行動比較正確,不代表生活的行動同樣正確,這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就像專家也有可能在專業上厲害,但是人品上稀爛。當然,這種人一般也成不了專業內的頂級大師,只能是比一般人厲害的專家而已,因為修身不夠。

千年一遇的頂級天才除外。

14樓:攀登

其實倒不如跳出對個人思想的分析,從思想家的時代背景出發,在研究那個時代的經濟基礎的條件下,發掘思想家思想的依據,有時就能看得更明白,跨學科,跨領域,跨思維。

15樓:

對思想不失望,對人失望,底子裡是"崇聖"觀念作怪,好比娶"女神「當媳婦,一到敦倫的時候,接受不了,結果鸞鳳不能和鳴,夫婦不偕,家宅不寧。

對思想失望,對人不失望,底子裡是對自以為高明的馬後炮式的思維習慣的不安,是缺乏真正的質疑力量的心虛的體現。

對思想,對人都失望,實話說,看不上乙個人,也不欣賞這人辦的事,正常的反應不該是不屑,嘲笑,譏諷嗎?失望這種感覺是怎麼產生的?這個大思想家是祖上,長輩,親朋,配偶,子女,還是這個大思想家給你錢了!

16樓:

題主能發現思想家言行不一,或者日理論前後矛盾,足以證明題主自己也是善於思考的人啊!

那你會對這樣的自己失望嗎?

只能這樣問:你為什麼對有些思想家失望?

大多數思想家都是知行合一的,可以說,大部分思想家值得敬佩。還有些思想家,思想太多驚世駭俗,比如尼采,他的思想我暫時不能做總結,只能說給了我很大的指導意義,這是我欣賞的部分。但他思想裡的一些糟粕,將他無意識的導向傾覆,最後他會發瘋,我想是因為他不約束思想涉足了人所不能承受的範圍,因此我更推崇中國的中庸之道。

還有部分思想家,就是思想在閃光,人格卻劣跡斑斑的那種,但這也無法改變他們洞察到了真理的事實。

總的來說,思想家的價值是其思想,管他後背私生活怎樣,人品怎樣,言行矛盾否。你覺得有可取的就取,實在看不慣就不要去思考這個人的思想,其實很多思想是重複的,只不過在不同人那裡以不同的方式表達。

17樓:夏蟲不知冰

人不是生來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導下認識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實現出來,成為現實的和真正的善。所以蘇格拉底認為,未經理性審視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乙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他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乙個有德性的人。因此,他把德性與知識等同起來,得出」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無人有意作惡「的結論。

在蘇格拉底看來,趨善避惡是人的本性,沒有人志願追求惡或他認為惡的東西,是行善還是作惡,關鍵取決於他的知識,因而每個人在他有知識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無知識的事情上則是惡的。——張志偉

以上這段話是對蘇格拉底「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的解釋。張先生解釋得清晰明了、入木三分。那麼如果要反駁蘇格拉底的這句話,看似非常簡單的,而且這一工作亞里斯多德已經做過。

在亞里斯多德認為,知識與行為之間是有差別的,認識到的不一定能夠做到,這足夠淺顯吧。認識是在人的理性層面上,這裡的「理性」是指人們「事物的抽象,概念的判斷、推理」的認識能力和認識結構。

那麼顯而易見,從認識到行為,除理性之外,還有諸多非理性參雜其中。用現當代哲學的說法就是:慾望、本能、意志和信仰。

蘇格拉底的「知識即德性」貌似很武斷,幾乎類似於「認識即實踐」。

顯然,「認識即實踐」不是人所能達到的,那麼誰能夠做到?我們拔到最高的層面,可以說是「神」。一種在「思想」與「現實」之間可直接跨越的形態。

舉個不恰當的比方,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但這不對,蘇格拉底絕對不是在說這樣的跨越者。我們再降低乙個層面,那麼這個存在就是「聖賢」。

蘇格拉底這句看似武斷的話裡面,卻用了不同於行為、實踐之類的普通語詞;他用的是「德性」。德性是什麼?人之本性,人之為人的最高規定。

那麼這就是不是單純的認識了,它是包含了實踐的認識。亦或者說它既是對於人之本性的理論認識,又是在實踐中清晰出來的認識。

所以,是「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去過」。

而絕非「未經審視的認識不足以指導生活」。

這兩者差別巨大!我在苦思中,窺探出其中的一點點。

「知識即德性」,絕非單純的知識,而是生活實踐後的反思知識;關於德性的知識絕非單純理性認識所能獲得,而是在生活實踐中領悟。唯此,知識才是德性。

如上,思想家是思想家,他們能在理論上做出巨大貢獻;但就「知識即德性」而言,他們未必能在生活實踐中清晰自己的本性,使之純粹,踐行德性。故此,蘇格拉底之偉大遠甚於後來者。

如何區分思想家和中二病?

酸奶味的 個人認為,思想家的方向在於對社會和現實的思索和探尋,目的是認清這個世界的本來,最後實現人類的終極理想 雖然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 他們的行為是延續的,可以使後人受益的。對於世界巨集觀的探索和認識是困難的,所以大部分思想家只是服務 貢獻於他們那個時代 即使有些思想由於超前而不為當時是接受的。...

反儒者為什麼不批判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成就(儒家的最高思想成就),反而去罵2000多年前的孔孟思想?

林彬懋 這個問題就是乙個典型的 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難題 是乙個對於中國歷史發展提出的問題,由英國學者李約瑟 Joseph Needham,1900年 1995年 在一九三 年代開始研究中國科技史時提出,一九七六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 博爾丁正式將這個歷史問題稱為 李約瑟難題Needham s Gran...

為什麼19世紀英國思想家拉斯金提倡設計要回到哥特時代?以哥德式教堂設計為例談談設計與信仰(思想)的關係

蘇易橋 何為哥特?這個詞蘊含著災厄 超自然和恐怖的意味,它也是中世紀的一種建築風格 那些彰顯天父榮耀的神聖建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造出 哥特 一詞意在嘲諷,他們用這個詞描述那些並非出自古希臘羅馬文明世界的事物,它意指原始的 野蠻的 黑暗的,他們用這個詞將數百年的中世紀藝術和建築成就貶低為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