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修禪定?

時間 2021-05-05 19:14:22

1樓:接近無線透明的灰

廣超法師-定慧之路

這本書裡面講解了如何從初禪修到四禪,並列舉了種種實修中容易發生的障礙與問題,另外還有一些大眾對禪定的誤解也在這裡得到了廣超法師的澄清。

請在實修之前仔仔細細閱讀這本書!

請在實修之前仔仔細細閱讀這本書!

請在實修之前仔仔細細閱讀這本書!

2樓:惟冰

警覺且放鬆,才容易進入禪定之門。

選自雪漠著《空空之外》,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真正的大境界是無求的,無求便無夢,所以聖者是無夢的。因為,聖者已經成就了,去除了所有的煩惱慾望,不需要用什麼東西來填充自己,讓自己得到滿足了,所以,聖者做了很多事,卻像什麼都沒做過,從不把任何事放在心上,更不會覺得自己做了多大的事。佛講了四十多年法,心裡也像什麼都沒講一樣,一點都不執著。

真正的明白,就是這樣,不牽掛任何東西,包括真理,一片朗然空寂,但清清楚楚的,誰也騙不了他,誰也左右不了他。

你也是這樣,要放下一切,不去貪婪任何東西。要知道,有些人死前執著一些東西,都不想分享給別人,卻不知道,自己過幾天就會死去,那東西終究不會屬於他,但他不給的那個行為,已定格成了他的標籤。所以,每個人如果想給世界留下乙個光明坦蕩的背影,都要反思自己,在來得及的時候,改變自己。

要讓自己進入明空狀態,不牽掛過去,不執著未來,忘了自己,忘了得失,僅僅停留在當下的坦然安詳裡,盡量做好眼前的事。這就夠了。當你真能做到這一點時,你就會進入前面所說的離戲狀態,遠離世界這場盛大的遊戲,有乙份自主和清醒,不再被那遊戲所牽引,而失掉你真正的那個自己。

不執著世界的諸多景象,想要遠離它的那顆心,就叫離戲之心。順從離戲之心,用這種心態看待你的世界裡發生的一切,包括你自己,心中就不會牽掛任何東西,因為你知道,一切都是幻覺,這就叫隨順。這時,你的心就跟心外的世界融為一體了,你既不懶散,也不計較結果和得失,不會糾纏在過去的某個點上,無休止地折磨自己、折磨別人,你就會變得輕鬆逍遙,對人也很好,也能隨緣地利眾,這時,你就會進入一味瑜伽的狀態。

如果你不在這種狀態,你又會怎麼樣呢?你會用「我」來衡量一切,你會跟外界的一切比較,執著於自己的感受與得失,這時,你就會很辛苦,也少不得跟外界發生矛盾和衝突,那麼你又會生起無窮的煩惱。所以,要讓自己進入明空之心,什麼都不要在乎。

訣竅就是:放鬆中有警覺,警覺中有放鬆。因為放鬆很容易契入空性。

如果只有警覺,就會出現執著;如果只有放鬆,就會進入頑空無記。警覺且放鬆,才容易進入禪定之門。

當你找到這個狀態時,你就要記住它,在這種狀態中體會人生百態,也就是你身邊的人和物。為什麼是體會而不是觀察呢?因為觀察用的是眼睛,觀察時你是你,他是他,還有二元對立;而體會時,你就是他,他就是你。

比如,當你體會太陽的光明和溫暖時,你就是太陽,太陽就是你;當你體會天空的明淨和空曠時,你就是天空,天空就是你;當你體會大海的蔚藍和博大時,你就是大海,大海就是你……這時,你就容易進入一味瑜伽。當然,這時還要有真正的發心。

3樓:櫻桃

心性專注,不受緣轉,我們稱之為定!這個定,有動中定,與靜中定!你所提到的禪定,應該稱為靜濾的禪那範圍!

禪定雖然可以調理身體,然而,他不能完全代替睡眠!因為在禪定狀態下,還是要耗神的!因為色身的特殊性,還是需要完全的休息才能得到恢復動力!

如果沒有了色身 ,當然也不存在睡眠的情況了!有些人他只是靜坐,所以會起到休養身心的作用!千萬不要把禪定與靜坐畫為等號,靜坐對於每乙個人來說,很簡單。

禪定,能入和能出都是個問題!實際上,很多人都入不了定!不過是在靜坐的基礎上,加了一些修行的工夫而已,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

4樓:金丹大道

心專注於一境修禪定,可代替睡眠,但要功夫深者,起碼達到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否則還是老實睡覺,睡醒了再打坐,可提公升專注力。我打坐已經5年多了,以上是經驗之談。

禪修者如何禪修打坐禪定?

zcq 末學親證 廣超法師著述的佛陀時期 定慧之路 禪修法門,是普世之法,可以讓諸多不同根器的修行者很快證得禪定 值得修行人了解下!在QQ搜 定慧之路 禪修QQ群,群裡有諸多證得禪定的師兄可以請教! Aaron 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

請問,禪定初學者是否可以直接修十遍處?

stanleyqiu 大念處經中的四十個業處都可以用來修止禪,這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最方便易行的業處是入出息念。然後是四界分別。再然後是十遍。具體怎麼選擇確實是每個修行人的個人傾向問題。最好是有個專業的止禪業處老師,給出具體的建議。 齊天大聖 南傳上座部認為可以,但是北傳佛教認為十遍處是高階階段修煉的方...

緣起性空與止觀禪定的關係,是悟後起修,還是修後起悟?空性與法界是一體兩面,是事事本無礙才不分別,還是?

洪權 很多概念都混亂了,一鍋炒了。分不清了。乙個普通人,只有胡亂的思維邏輯。當這個人開始靜坐,開始冷靜,開始體驗靜下來的時候,敏銳的洞察力,敏銳的覺察力才會公升起。這是靜了才會有的身心轉變。有了這個基礎,才會體驗到經典裡講的不是道理,更不是邏輯。而是做到了會出現的身心體驗是如何的。因此,首先要實際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