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各版本評價?

時間 2021-05-09 01:20:40

1樓:

趙(敦華)版真的很爛啊,真的真的很爛啊,真的真的真的很爛啊,爛哭我了。

爛的地方在於文筆,好多地方要反反覆覆看很多遍才能理清句子結構,沒事不要寫長句好嗎。

爛的地方在於概念詞經常換,理念和型相本來用乙個就好,總是不停換。

爛的地方還在於邏輯,洞喻和線喻為什麼要拆開啊明明是同乙個東西的兩種不同例子。

我還沒看完,看到吐槽說從古希後面就開始爛尾了,痛哭流涕。

2樓:Melo

西哲史:國內: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寫的很差,越看越生氣。錯訛略多:

第一,第八章第一節「高尼羅的反駁」那裡,引文錯誤:

圖一是趙敦華西哲史上的引文,圖二是西哲原著選讀上的原話:

第二,第十章第二節司各脫主義中「形上學與神學的區分」那裡,對理性的表述場合沒有區分,造成前後不通:前半段說形上學和神學是理性和信仰的區別,形上學可以證明上帝存在但不說明其屬性,神學不證明上帝存在但研究上帝的屬性。然後又說「理性無法通過把握概念來推出上帝存在」。

這裡就有矛盾了:形上學-理性一一對應,但是前面說形上學證明上帝存在,後面又說理性無法推出上帝的觀念。

張志偉《西方哲學史》還沒看

鄧曉芒和趙林《西方哲學史》:是我看過的國內最好的西哲史入門書,我建議想看西哲史的第一本應該看這個。

國外:斯通普夫《從蘇格拉底到薩特》

羅素《西方哲學史》(聽說有所偏頗,私貨太多)

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概念史、問題史,寫的真好,有點像黑格爾說的「歷史與邏輯的內在同一」,翻譯也很好,但是對一開始接觸哲學的人有些不友好。)

梯利(我手上有一本北大英文影印版,這本寫到了很多現代的哲學家,條目詳細。我認為可以做綱目式的參考書使用,因為據看過的同學來說,有些枯燥。)

除此之外還有葉秀山學術版

3樓:散落於雲海

只在手機上閱讀過羅素的與梯利的。後來買了本紙書。商務印書館的。

感覺梯利的這本比較好。因為他不是哲學家,只是個哲學講師,他講哲學史站的角度,就不會推銷自己的思想啦。盡量不偏不倚,客觀。

哲學家羅素那本。得出的印像只有乙個:在羅素之前歷史上的哲學家只是一系列的邏輯謬誤。

也就是說除了我羅素的數理邏輯哲學之外,歷史上根本就不曾存在過真正意義的哲學。這是很荒誕的。每一種哲學的存在價值應該放在歷史的關係上來判斷。

或承上啟下,或引發濫觴。當然每一種新哲學的出現,都會斷言先前所有別的哲學都是毫無價值的。猶如孟子說的: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然後批判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意思就我的思想說得對。

但根據哲學史的流變來看:黑格爾曾引用《新約》裡的話------使徒彼得對別人說:看吧!

將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腳,已經站在你的門口了。

每一種哲學或宗教似乎感覺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人生實踐吧。偶爾看看哲學史。

4樓:逍遙客.老黑

這個我也回答乙個:羅素的版本的確的確很多地方有失客觀。特別是對叔本華的「悲觀哲學」那部分內容。別的我不太清楚,但是很多人對叔本華哲學體系的誤解,是從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開始的。

5樓:ULYSSES

先分清哲學家跟哲學史學家這兩個概念,尼采的《古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為什麼寫得好就是因為尼采本身就是個哲學家。西哲史的每個版本多少都帶有作者本人的主觀色彩,這點上最客觀的大概率算梯利版(這廝很聰明,批評人是引用別人的觀點),所以想擇一而讀而了解西哲史是痴人說夢的。哲學作為介於神學和科學中間的這麼個學科,二十幾個世紀以來多少哲人多少理論多少著作,不是說有點興趣就可以入門的。

真有興趣念的,我推薦先讀趙敦華寫的《西方哲學簡史》(不過說句老實話,國內研究西哲史的水平畢竟還是欠缺了點),然後讀羅素版,這個版本可讀性是最強的,人羅素怎麼也是拿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最後讀梯利版或勞特利奇版,覺得那個名字順眼就讀哪版。

讀完這三種版本基礎打好了,可以開始學外文了---拉丁文、德文、英文,這是最起碼的,基本操作(答主近幾個月被古拉丁語法折磨得痛不欲生)。學外文是為了讀原作,譯作鐵定是比不上原作的,至於值不值得花這個精力去讀,見仁見智。

Animis Opibusque Parati.

6樓:眼角 笑意

斯通普夫的很不錯,對哲學感興趣的人可以借此書入門。譯者鄧曉芒老師是武漢大學教授,更是一位在西方哲學造詣極高的學者。本書以長短適當的篇幅,把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思想向我們作了乙個清晰、明了的展示。

這個第8版是一部既植根傳統又向當代開放的哲學史。

個人觀點,比羅素的清晰。牆裂推薦。

7樓:丁振亞

梯利的宛如再記流水賬,隔斷哲學家的繼承性,但是特別適合背誦一些條目的生硬的學校出的題目的人去背。(其實這樣的招考,本身失去了什麼。)

安東尼肯尼的《牛津西方哲學史》按照兩種展開方式來論述,內容的歷史延續性比較好。因為是對問題的描述分析,所以造就了這種分析。但是中文譯文某些字詞有待優化。

文德爾班的《哲學史教程》個人還沒看完,可能不適合剛來看哲學書籍的人來看,其論述方式不像早先其他歷史學。根本上哲學並不是一門學。

8樓:

補充:梯利的《西方哲學史》有條理是對的,對於我乙個初入門來說我其實蠻喜歡的,不覺得枯燥,反而覺得清晰不囉嗦。這本寫就的年代太早期,因而當代部分有欠缺,有海德格爾薩特,沒有加繆維根斯坦,而且這部分內容是在增訂本補遺裡面,加上近代哲學這一塊,覺得內容有些籠統。相比希爾貝克的,後者內容更充分,也更廣闊。

梯利的遇到社會學心理學一點帶過,希爾貝克的論述更廣一些,於我們會理解得更深。

希爾貝克的我還沒有細看,待我看完再補充,哲學史真是看一百遍都不過分。

9樓:沈敬儒

羅素的有意思,雖然個人色彩濃但充滿邏輯性,讓人看哲學大開眼界的同時對羅素的分析角度感到有趣。剃利的系統,客觀,完整,比羅素的更清晰。北大教材,相當於筆記本,精煉但超級無趣。

10樓:Wahrheitssucher

羅素是個哲學家,個人色彩太濃。

梯利的並不難,相比文德爾班的來說簡單很多。

國內的教材,趙敦華的在希臘羅馬、中世紀上還不錯,但後面的部分著實太單薄。建議看看張志偉編的。或者去看西方哲學史學術版的,那個很詳細,可以先當工具書用。

也可以看看古希臘、中世紀等各部分專門的哲學史。

為什麼西方哲學史不同版本對原子論者及其先驅的劃分不同

假行僧 要理解不同的劃分,就必須要從編這本哲學史的這個人的哲學史觀的角度去考慮。這就好像我們學歷史,到清朝的時候往往是以1840年為界限把清朝分開,真正完整的清代史反而不見了。但其實其後70多年都是清朝的歷史。劍橋中國史就是把清朝作為乙個完整的朝代去記錄 研究。鄧曉芒 馬工教材的劃分,都只是其中的一...

如何評價「整個西方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理想國》)的註腳」的觀點?

首行獻給柏拉圖!拿金庸武俠裡面的內容來模擬一下 如九陰真經的創始人黃裳,學到的就是道學的總綱,然後後來不同的高手從大綱中提煉出了不同的秘籍,比如說王重陽破解了玉女心經,陳梅二人練出了九陰白骨爪跟摧心掌,周伯通練了一半,歐陽鋒練倒了,楊過學了半吊子加進黯然銷魂掌,好不容易出了個集大成者郭靖,然後就沒有...

考研西方哲學史就是不入門怎麼辦??

杜雲飛 停停停!你看哲學史是為什麼?你要考研啊。考研是什麼?這是考試啊。既然你是跨考,那你的目標肯定不是北大 復旦這種,就以我們山西大學為例,考研考什麼?名詞解釋 簡答 論述。什麼是名詞解釋?理念世界 四因說 實體 黑格爾 什麼是簡答?康德為什麼說 不是物件決定觀念,而是觀念決定物件 簡述柏拉圖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