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不適合當成哲學史的專業讀物?

時間 2021-05-06 06:10:30

1樓:神奇小餅乾丶

很簡單,因為羅素作為乙個哲學家,他來編寫的哲學史一定會帶有自己的個人情感,不夠客觀,就會導致對那些入門哲學的小白不夠友好,難免會使人先入為主。

2樓:廣陵笑笑生

修哲學史的大體分兩種。

第一種是「史學家的修史」,力圖把前人的思想講得更好些,只受篇幅限制。

第二種是「哲學家的修史」,這個事情基本每個哲學家都在做,只是不一定「成體系」「成書」地做——任何哲學論著都或多或少要援引前人之言,無論是立論還是駁論。這樣的工作自然也是可以單獨拎出來寫成一本書的。

兩者沒有明確的界限,一來作者的意圖本就是複雜的,二來下筆的時候哪來的絕對客觀。但這個分類方法還是可信的。

此外,了解的都知道老羅妥妥的文青。

私貨:反正我不喜歡這本書,因為我那本被我弄丟了(▽)

3樓:

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只能讀到羅素的思想,而不能讀到哲學史上其它哲學家,譬如泰勒斯……柏拉圖……笛卡爾……黑格爾……的思想。

讀不到不是因為他的書裡沒涉及這些哲學家的思想,而是對這些哲學的思想持一種通篇批判的態度,而不是介紹的態度。

正是在這種批判中,羅素本人的哲學主張、態度,哲學的問題意識等得以顯現。其它人的哲學思想反倒「失真」了。

主觀性大於客觀性。

批判別家思想,彰顯自家思想,在哲學門類中屢見不鮮,甚至有時候可以說是哲學著述的主要方式。

這種現象在中國哲學的著述過程中尤為明顯。自先秦以後,中國的哲學家基本上都是借注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所謂六經注我,非我注六經是也。

後乙個偉大的哲學家,不要說批判前乙個偉大的哲學家,致使前乙個偉大的哲學家的思想「失真」是必然的。即使是追捧,導致其「失真」也幾乎是必然的。

費希特以闡揚康德哲學為己任。費希特發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時沒有署名,世人讀完後均以為康德又出新作,紛紛寫信祝賀。康德寫信宣告,是學生費希特所為。

費希特因此名聲大噪。此時康德應該是吾心甚慰的。

後來費希特繼續以闡揚康德哲學為己任,以康德後繼者自居,聲稱自己的思想比康德的思想更康德。

康德此時再發宣告:費希特的思想已經和自己的主張有所背離,費希特的思想已不同於康德的思想。

文化的臍帶因此斷開,費希特哲學因此而能自成一派,費希特因此成為自己哲學的主人,而不是他人哲學的僕人。

胡塞爾創現象學,聲稱現象學,唯自己與海德格爾兩人而已,頗有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意氣風發。

後來海德格爾敬獻給恩師胡塞爾的《存在與時間》出版,胡塞爾讀完後,在扉頁上敬獻給自己的標註下面,百感交集地寫下了亞里斯多德的名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然後束之高閣,終生再也沒翻開過。

胡塞爾的內心應該是終究還是乙個人抗下了所有的悲壯、孤寂與落寞。

海德格爾稱尼采是最後一位形上學家。這對海德格爾來說,是最高的評價。因為海德格爾以重建形上學為己任。

這麼說意味著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心情估計跟乙個床上不行的男人,在徒勞地掙扎之後,終於還是承認了自己不行是一樣的。

但是若尼采泉下有知,估計會跳起來,拿錘子將海德格爾的腦袋也一起砸碎,然後破口大罵:你才是形上學家,你全家都是形上學家。因為尼采聲稱要拿錘子幹哲學,砸碎一切形上學。

上至柏拉圖,下到黑格爾,羅素乙個都看不慣,《西方哲學史》將其批評了乙個遍。羅素唯獨對維根斯坦推崇備至,為使其思想能在英國傳播,而簡直不遺餘力。但維根斯坦在寫給友人的信中稱,羅素並不理解他的思想。

可謂極盡打臉之能事。

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如果說這是客觀規律,《西方哲學史》不能倖免,那麼除此之外,應當還有另外乙個原因——時代的原因。

羅素所處的時代,是哲學的語言學轉向之際。羅素、維根斯坦等人甚至就是這場語言學轉向的始作俑者。

這時期前後,哲學的物件、方法、旨趣……均已不同。哲學的觀念變了。

這就像過年回老家,若老家的親戚拿老觀念教訓你,說女人就應該早早嫁人、結婚生子、孝敬公婆時,你只想結結實實懟回去,而不是平心靜氣地跟他講道理一樣。

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也應當要能讀出來這種脾氣才行。

明白了這一點,應當能明白羅素西方哲學史語言之尖銳刻薄。

綜上所述,羅素西方哲學史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哲學史著作。

讀哲學史,寧讀三四流哲學學者所做哲學史,也不讀一流哲學家所做哲學史。況且客觀優秀的哲學史著作比比皆是,並不匱乏。

因為沒自己思想的人,最容易照著別的有思想的人說。照著說總不至於有什麼大錯,雖然對於闡發其人的思想不會有多深刻。

有自己思想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只在表達自己的思想,闡發別人的思想只是楔子,是引子,是序章。

正是在此意義上,讀哲學史也不建議一開始就讀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不是因為艱深晦澀,而是因為哲學史講演錄也仍然是黑格爾哲學思想的一部分。雖然黑格爾認為所謂哲學就是哲學史,其所做哲學史講演錄較羅素西方哲學史能稍客觀一些,也仍然不推薦。

但,不是合適的哲學史著作,不意味著就不是優秀的哲學著作。

羅素西方哲學史當然是優秀的哲學著作,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更是。

我們若想較為系統、全面、公正、客觀地了解西方各哲學家的思想,把握哲學發展的脈絡,當然優先選擇合適的哲學史著作,比如武大鄧曉芒趙林合著《西方哲學史》,人大《西方哲學十五講》,剃利《西方哲學史》,甚至入門級《蘇菲的世界》,比比皆是,集系統、全面、客觀、公正、深刻於一身。

我們若想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了解,則哲學家本人的著作不可不讀,柏拉圖《理想國》不可不讀,亞里斯多德《形上學》不可不讀……黑格爾《小邏輯》不可不讀,《哲學史講演錄》不可不讀……羅素《西方哲學史》不可不讀,《數學原理》更是不可不讀。

4樓:陳術Rovier

發表拙見

羅素本人就沒打算把這本書當成哲學史來寫,他一開頭就說了,自己是為了闡明哲學家是怎樣受到時代影響的,思想與時代政治的關聯。所以把和其他人的哲學史對比起來,你會發現羅素的話太多了,而且編寫思路很不嚴謹,直接把乙個哲學家的所有思想揉到一起寫,詳略不當,而不是用易懂的分類方式。另外,這本書的主觀性也比較強,比方說在寫黑格爾那裡,他一開頭就說「雖然說我認為黑格爾的大部分思想都是錯誤的」,完全不是哲學史裡面應該出現的句子。

不過,不能否定這本書本身的價值,畢竟羅素也是天才級別的哲學家。這本書所欠缺的只是作為權威哲學史資料的參考價值而已,對於入門讀者或者是非哲學專業者來講,這本書親切易懂,而且文字富有創造性

5樓:

那只是他自己把自己的類似讀書筆記的東西,又整理成演講稿,最後又攢出一本書的乙個作品。

這種作品只能當類似知乎高讚回答這種東西看,而不是當教材看。

6樓:將遠未來兮

啊!不請自來

商務印書館版本的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是我的哲學啟蒙

從14歲一直看到現在,書頁都翻爛了幾頁。應該還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

先說結論:

1.這本書確實不是專業的哲學書籍。它更像是哲學界的《資治通鑑》

2.我們看這本書的時候不能奢望通過它掌握所有哲學思想,它只是乙個哲學世界的索引

3.哲學是思想層面的東西,著書人也有自己的思想,所以這本書肯定有私貨,指望它一五一十的客觀還原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們知道,哲學並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西方哲學史》一書包羅永珍,幾乎囊括了古希臘至今的所有哲學大家的主要思想。想一想,這些人類歷史上如此偉大的智慧型結晶,都由羅素乙個人,通過一本書(嚴格來說是兩本,上下卷)總結完成,這可能嗎?

所以我們看這本書的時候,不能妄圖想通過它就能掌握目錄中任何一位大家的全部智慧型。

前面也有人總結了,羅素這本書裡花了大量篇幅去介紹哲學家們的生平。但他並不是事無鉅細的全都寫下來了,而是以哲學家們的哲學創作歷程來寫的。我認為這對於我們掌握某位哲學家的思想很有幫助。

說真的,很多哲學上的爭論,都有關於某個詞彙的具體意義,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用大定義術來撕逼。所以通過他們的生平來理解他們對某一特定詞彙的特殊理解,對於理解他們的思想有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幫助(劃重點)

為什麼我把它比作《資治通鑑》而不是《二十四史》。因為前者也有很多司馬光的私貨,後者就是24本有起因經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基本客觀的歷史。一樣的,如果要真正搞清楚《西方哲學史》上每一位哲學家的哲學體系,只有把這些人的所有著作,所有人生經歷搬出來,擺在一起,匯集成一倉庫的「二十四哲」

所以的所以,《西方哲學史》當然不適合學習研究,它只是乙個索引,可以通過它,把你導向你真正感興趣的哲學話題,幫助你找到你真正喜歡的哲學家

7樓:

羅素是走在學科前沿的人,他介紹的那些理論即使在他看來不是糟粕,大部分也是已經沒價值的老古董了。但對大部分研究者來說,還是要靠著這些糟粕和老古董吃一輩子飯的

8樓:小精靈

前幾天剛買了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準備配合豪澤爾的《藝術社會史》一起看。才看了小半本,覺得這本書不錯,文字敘述清晰,語言風格大方幽默。對我這個完全的門外漢來講,這本書還是比較好讀的。

拿藝術史來舉乙個例子,大一的時候,教我的一位老師說「藝術史的大師們隨便把一小段時間拿出來就可以寫出一本厚厚的書」;哲學史也是一樣,任何一門學科都是這樣,因為那個時代,有許多事情都或多或少和它們有聯絡,而那麼多事情又怎麼是一本書可以講得完的。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是乙個引導,他的這本書確實有一些比較主觀的看法,但是我覺得在看的時候可以查一些其他的資料,這樣子對一些說法也能夠看得相對客觀。

再推薦一下豪澤爾的《藝術社會史》,真的蠻不錯的。

9樓:

這人太愛裝比,把幾乎所有前人的思想全部批駁,黨同伐異,同而不和。同樣是哲學家,看看黑格爾的哲學史,再看看羅素,只能說羅素不適合當哲學史家。太愛裝比顯示自我的優越感使得這本哲學史徹底失去客觀性。

況且你羅素的那點哲學也不見得有什麼高明。

另外,書中羅素舉了乙個例子企圖說明三段論的侷限性:「因為馬是動物,所以馬頭是動物的頭。」羅素說這個論證是不對的,那你特麼,羅素你說馬頭不是動物的頭,那難不成馬頭是你的頭?

廢書,破書,文人相輕在這本書裡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不是哲學史,哲學史要的是客觀,而不是另乙個後人哲學家的每篇每頁的裝比。

請問,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關於叔本華的看法是不是偏見?

已登出 老婦那件事,最開始是叔本華勝訴,後來老婦得知叔本華財產豐厚,就裝作傷勢嚴重以謀求叔本華的賠償金。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 碰瓷 至於叔本華的私生活,與他的哲學思想並不矛盾。眾所周知,叔本華提出人類可以通過徹底否定生命意志以獲得解脫。但徹底否定生命意志是聖者的境界,絕大多數人 包括叔本華自己 都...

剛啃完了西方哲學史,哲學中各種體系大部分不能相融,各種流派的自圓其說。哲學進展甚微,到底問題出在哪兒?

鐵男 哲學是智慧型學,是認知學,說到 認知 就離不開主觀視角,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同的觀察認知世界的方式,只要自洽就行。人眼與魚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也是相同的,所以不同人眼中的世界也是不同的。每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哲學王國 所以 ps 最後一句不是我說的,是哲學家說的。 簡e 朋友,你的問題我也發生過,...

為什麼西方哲學史不同版本對原子論者及其先驅的劃分不同

假行僧 要理解不同的劃分,就必須要從編這本哲學史的這個人的哲學史觀的角度去考慮。這就好像我們學歷史,到清朝的時候往往是以1840年為界限把清朝分開,真正完整的清代史反而不見了。但其實其後70多年都是清朝的歷史。劍橋中國史就是把清朝作為乙個完整的朝代去記錄 研究。鄧曉芒 馬工教材的劃分,都只是其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