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子和佛陀所達到的境地感覺那麼的相同?

時間 2021-05-07 08:15:04

1樓:明月

因為都是認識到了宇宙的真相和規律,但同樣對於規律只能遵從不能改變,也不知道宇宙的生滅是由誰來主宰。他們的方法不同,但同樣是追求擺脫痛苦的永生,道家是讓身體永生,佛家是讓精神(靈魂)永生

2樓:

先天大道,真如自性。

很多道士也是佛道雙修並無分別排斥沒啥誰高誰低你說的對有理我就聽 ,沒理我也不跟你辯論

題主能不著文字相很難得。

清靜經也是勸人少私寡欲,三毒消滅,返璞歸真三教一些言教不謀而合,當時事物都是在發展中,一代江山一代人,還是依照根源釋迦牟尼佛那最靠譜,其他人的聽聽就好。

也不能說人家倆境界相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些人靜坐一會還感覺自己咋咋地了呢,互相印證你是菩薩你是阿羅漢的,你是修行人,你怎麼怎麼的,自作自受,好的壞的都自己接收。祝好

3樓:

他們達到的境界並不相同。

佛陀只不過是看到了,但是老子做到了。

但是他們指出的本質是一致的,所以看起來一樣。

當年佛陀在冥想中看到了世界的本質,按照佛經記載準確的話,他還得到了一定的神通,就因為這個神通讓他的信眾暴增,都想像他那樣。佛陀告訴大家「空」是本質,他拋棄一切去追隨本質,最終的結果八十多歲去世,但是他指出了「空」的境界,是真實的。後人就在解釋他解釋的,各種解釋,有的人看到了,有的人沒有。

最有意思的是佛陀為了給阿難解釋這個本質,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無數的比喻,都是為了讓阿難了解這個本質是什麼,但是阿難仍舊不明白。

而老子也是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但是他非常清楚因為言語會對人的思想進行干擾,他根本就不打算用言語來引導人們,雖然他留下了經書,但這部書卻只能靠悟,不只靠讀。他雖然告訴眾人源頭是無,但是也告知了眾人有無相生,光靠無是無法達到那個境界的。最終的結果是他達到了那個境界,留下不死的傳說,飄然而去。

4樓:流連

視野一樣高,風景自然就相似。

就像登山,到了同樣的海拔,景觀都相似,如果到了山頂往回望,不僅是自己來的路清清楚楚,也能看清楚其他的登山路徑。

但是不同路徑的登山體驗,是各自不同的。

老子是求諸己,做減法,回歸到初始狀態的平衡,追求基於過去某個時點的平衡。

佛陀是找到了彼岸,而且想通了所有不同起點到達彼岸的方法,普渡眾生。

他們在各自的攀登都達到了凡人難以仰望的程度,所以相似點只有乙個:高,實在是高。

5樓:致於道

人類的最高智慧型是超越自己,這個超越名為超越並不是脫離自己。人類的智慧型在五毒所帶來的痛苦,所以佛說眾生皆苦而不得脫。所以超越自己的知障。做到山是山水是水,

6樓:夏柏

差別非常大。。

儒釋道三家,儒家和釋家的理念都是非常依賴概念。。

比如儒家一天到晚都在辯論什麼樣的做法是仁義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而釋家佛經上特別擅長總結惡念惡行,愚念愚行然後反襯善與智慧型。

老子並不依賴概念。他認為概念都是主觀的產物。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所以「恆無(平常概念上的無)」只是一種認知,依據是肉眼看不到了;「恒有(平常概念上的有)」也只是一種認知,依據是肉眼能看到。

人對有的認知是非常主觀的,比如人的生日是以出生為標準,出生不是有的開始懷孕才是;人對於無的概念也是主觀的,比如恐龍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滅絕了,古人沒有見過但不代表它無。

所以「無」只是名義上的萬物之始,"有"只是名義上的萬物之母。

《三體》裡提出了很有名的"但農場主假說","神射手假說"。其實就是人的肉眼和觀察的侷限性,而概念是一種侷限性更強的存在。比如復聯裡面各種奈米科技,量子領域,時空穿越。

三體裡的水滴都是科幻概念。

心理學解決問題就是典型的「扣帽子、抓辮子、打棍子、裝袋子」;包括知乎上生活情感類話題,男/女朋友做了X事情該不該分手的話題,很多人都會淡化雙方的性格個性,而只是針對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發表長篇大論。而概念往往都是針對這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去做文章。

中中國人深諳此道。他們整你的時候不會對你個人下手,而是先給你扣一頂帽子然後不黑你專黑這頂帽子。而教訓別人的時候往往自己先戴上一頂帽子然後不說這個觀點是我的就說我代表帽子的觀點。

因此道德經只有,儒家和釋家經典則連篇累牘,其實長篇大論的東西很多篇幅其實是圍繞概念做出的定義描述和論證。。

怎麼好多人討厭儒家?

7樓:正知苑

因為生命的實相只有乙個。

東方的聖者釋迦牟尼和老子實證了真正的存在。釋迦牟尼名之以「真如本覺」「一真法界」等,老子名之以「道」;

並且釋迦佛及其高足完滿地、以螺旋式上公升的路徑回到了一真法界,老莊則還在「勝利在望」的歸途中。

阿彌陀佛。

8樓:俠心隱者

這他媽多麼簡單的問題阿……同樣是學物理(追求真道)的人,為神馬他是火箭學家(老子)而你是電腦學家(佛)?????道(佛家稱為法),你說他只有一也行、有萬萬千也沒問題。當覺悟者跟你說道只有一時,是說追求真理的方法只有乙個,按佛家說,就是八正道,至於道家、儒家,在下就不知道其說辭是啥了,但離開文字相,不外就是八正道(這是按佛家說,按道家或儒家說,肯定是另乙個措詞,但意義是一樣的)。

這,就是「道唯一」的意義所在。而說道有萬萬千的話,是指具體的軌持或叫軌跡——碗有碗之道、筷有筷之道、水有水之道、天有天之道……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OK!OK!謹以自身有限的所知略舉一例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明明德後,去)親民(這個其實很很很重要),在(親民中)(注意加粗的這個字)於至善(以上是總則)。知止,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久;久,而後能思;思,而後能得。這,就是八正道中的正見到正思維的具體解釋了;至於由正思維到正精進的內容,就是儒家的「學,而【「能」(這是原詞)想了一下,「能」不如「願」更貼切】時習之」了;至於從正精進到正定的內容,就是「從心所欲而不逾距」這個境界了。

是故,相同境界的不同人,在言辭上會有差異,但其所指導的具體的執行過程以及所到達過程,卻別無二致!!!!!

9樓:無何鄉居士

你看到的佛經大多數是南北朝時期翻譯過來的。

那個時候玄學大盛,翻譯者借鑑了大量老莊的思想,翻譯出來的作品就是佛的皮道的骨。

所以你覺得二者相近,這是理所當然的。

10樓:

感覺並不相同。對人的態度就不一樣。佛陀是感受到人的苦,想教化世人擺脫苦。

傳教一輩子。佛陀是以人性看待世界。老子直接就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是以道的出發點看待世界。一出世一入世

11樓:青春的餘熱

對,只是開悟的程度不同

而言語的侷限也確實是,因為這個就是一種體悟,想要用思維的方式去體驗太困難了

開悟的本質就是你能觀察你得思維,而不是相反

12樓:

而對於《金剛經》的學習還是多聽一些法師的講解,很多時候佛經是不能望文生義。

巨集海法師和慧律法師都有講解《金剛經》可以聽聽看。

以前看一些講座也很有趣,看一些實驗測試得到那些聖賢都是很有力量。他們應該有很多共同語言。

13樓:

粗淺地了解過一點佛學和道家,感覺不一樣啊。

佛學的奧義是空,認知世界的方式有點像還原論;而道家的奧義在生,試圖從結構上理解宇宙,有點像演生論。兩者都是對世界、宇宙的領悟,自然有相似之處,而且就像物理學的還原論和演生論一樣,境界上沒什麼誰高誰低,只是途徑不同吧。

14樓:維安

佛陀的核心教法是四聖諦,苦,苦集,苦滅,通往苦滅的道路。苦滅是佛陀最後指的解脫境界。而通往這個解脫境界的是八正道。八正道是由戒定慧來組成的。

這些在《道德經》中並沒有提到。

其實《金剛經》並不是最權威的佛說經典,最權威的在上座部傳統稱作為《尼柯耶》,而在北印度的佛教部派稱之為《阿含》。因為這是佛陀般涅槃後不久,僧團的上首大迦葉長老便挑選500位比丘共同會議來編輯佛陀法教。

15樓:杞鋂

簡單聊兩句吧,就說兩點不同

1、《老子》和《金剛經》範圍不同

老子和金剛經的區別很大,老子重在於理,並且研究的範圍是在於社會和宇宙,也是基於中國的情況來研究,帝王之術,以及宇宙真理,而金剛經,是教人如何破相,說白了,金剛經是教人如何去修佛,成佛,但是基於種姓制社會,研究宇宙真理。

2、中國的「三教合一」

中國自從唐朝後,儒釋道,好聽的就說是三教合一,但是成了三家各抄。

道家受道教影響,被人認為是教派,由哲學成了教派,儒家也以教派為出現。

正如:天人合一,說是道家的,儒家又有天人感應,佛家有生佛一如,看著是一樣的,但天人合一是否道家的?也有說儒家的,這都是三教各抄的後果,有好有壞兩方面,但有一點,三家本是不同,有相同點是肯定的,但不會是相同的乙個面,只有個別相同而己。

3、題主的看法,是基於三家本一的想法去看得出的結果

站著看一群陌生人,全部都穿一樣顏色的衣服,就認為是乙個學校那樣的道理,全不認識,全都不知道講的雜的書,能理解的自然是,這些書的共同點。

好好研究吧,這兩本,是隨便一翻,那就算了,要是想研讀,就多看原文了,老子以帛書老子為準,通行版改得太多了,金剛經呢,看不懂可以先看六祖的壇經

16樓:楊一心

應該是乙個,只是時空語境不同而已,羅什大師翻譯的金剛經語法更接近現實生活罷了,古代印度84大成就者,有幾位就是修行中國瑜伽(道教)而成就的。

17樓:dihao1983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都是一顆種子生出來的不同枝葉,本質為虛無,世界本源為混沌,人出生時也為混沌,在以螺旋運動維持系統穩定並生髮萬物,科學知識足夠的話,可以自己推理,這就是數學中的建模,關於萬事萬物的模型。

18樓:鄭陽

看來題主的大學馬原毛概學得不夠好

我不是嘲諷,首先,那兩個人都死了幾千年了,所謂什麼境界,恐怕只能去問他們本人了,第二,讀起來是不是覺得佛道境界差不多?我告訴你,你再讀一讀儒家,你會發現有句話很適合:三教聖人,同心異跡。

三家境界都差不多,那是因為三家都是在生產力極度落後的年代產生的屬於上層建築的精神文化,你覺得佛道差不多,是因為經濟基礎差不多。

19樓:金陵小老頭

古人也把日月並列

因為不了解,不知道

看起來都是圓的,彷彿大小也差不多

乙個掌管白天,乙個統治夜晚

可能古人也會問為什麼日月的境地那麼的相似?

答案只有乙個

那就是問問題的人太無知

為什麼總是會有種莫名的緊張感和心悸感,總覺得最近會有什麼事發生一樣,這是病嗎?有沒有什麼調解方法?

楚逍逍 這是潛意識在給你發出警報,你要預防你擔心害怕的事發生,或者是一直被你忽視壓抑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感到焦慮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找到你內心渴望的事,然後付出努力去實現它,一定要有行動,行動和內心慾望要一致,否則你還是會焦慮。 心之愛心理諮詢 北京心之愛心理諮詢師,袁寒柏 首先檢驗你的焦慮預期和結果是...

為什麼很容易忘記和別人的距離感?

也就這樣吧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私密範圍,對於不同朋友的範圍都是不一樣的,別人太過熱情而侵入那個距離往往會令人感覺一定的不悅,舉個例子大部份高中生都不喜歡家長管得太多,所以先交朋友再慢慢拉近關係吧,當然不要過於急於求成,這樣只會增加你的煩惱 昀晱 可能是因為很想融入她們。但其實,說實話,不要把別人看...

為什麼以前燕子能和人達到那麼和諧統一的關係?

善計者不以籌 今天我家的燕子飛回來了,不過今年院子上面封了玻璃,好像有點不太方便出入。我家的燕子之前是那種半開放的窩,類似乙個碗那樣,裡頭的燕子都能看見,下面也會有燕子屎。然後有一天窩突然掉下來了,當時好多燕子飛到我家院子裡轉來轉去,我爸後來形容是叫了很多專家過來考察。然後大概用了四五天,燕子搞了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