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打籃球從菜到強用了多久?

時間 2021-05-05 22:18:58

1樓:Youngster

八年球齡。

覺得自己擺脫菜這個階段花了四年。

象徵是能做到乙個優秀後衛應該做的百分之八十的事情,例如合時宜的跑位,有把握的空位投籃,左右都可以製造一定的突破威脅,良好的傳導,熟悉運用擋拆,恰當的協防,打半場能夠輕車熟路,全場也不至於手足無措。

現在是第八年了,除了不斷增強以上技能點外,還掌握了一手不錯的三分投射,射程可以達到三分線兩步外。但天賦有限,170出頭的身高,58kg較輕的體重。加上混跡過多種球場的經歷(校園,球館,籃球公園,小區),我仍然並不覺得自己算個強者。

籃球這玩意,在變強的路上,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簡單乙個投籃我投了八年也沒搞懂自己到底投明白了沒有,不斷的打磨精進技術,錘煉身體,這就是籃球的魅力吧。

PS:普通人的籃球生涯經歷:

高中班隊

大學院隊

其餘時間混跡各種野球場

全場半場 3:7開

2樓:Anthony Davis

如果你認真練基本功和身體,乙個暑假就可以進步很多,強和菜這個沒法去定義,會有人比你更強,也會有人不如你,關鍵是超越自己,只要是比以前的自己厲害了,那你就是變強了

3樓:心口不一

打了十多年球了,一直菜。

身體素質不支援我變強。

基本你看籃球教程裡的運球動作,我都能做,雙球的難的不行,簡單的可以。

中投挺準,三分一直練不出來。中距離5個點接球投25個基本能進15個往上吧。

精神上還活在四大分衛的時代裡,我的籃球世界依然存在handcheck,不踮腳就不算侵犯圓柱體。

速度身高彈速彈跳完全限制了我變強,我可以虐虐野球場的普通人,但是遇到那種高快的直接抓瞎,遇到真壯的直接被推土機上籃也很無奈。

沒啥上公升空間,空有一腔熱愛。

4樓:Delisa

本人初一開始真正的打球,基本的籃球知識都是看灌籃高手學的,最早接觸籃球是在小學3,4年級,當時正趕上玫瑰的巔峰尾巴(2014~15左右)只會搶籃板,上籃和防守,當時我是176公分大概120斤左右,打的是內線,畢竟班上當時也沒幾個1公尺7的,一開始還好可以利用身體去強吃別人。

但是到了初二的時候我的身高就開始不佔優勢了,幾乎每乙個上籃都會被蓋掉,搶板也因為卡位不積極丟掉很多防守籃板。而且意識也很差,不懂得擋拆,甚至有時候會把對手拉到隊友的進攻路線。當時也不會想到去看籃球比賽什麼的,於是死練突破,雖然一開始有點成效,可是大大小小的傷病一直困擾著我,長期這樣子打造成了我的膝蓋磨損得很嚴重,右邊膝蓋甚至有點韌帶撕裂,走路都疼,於是我暫時不打籃球去養傷。

養傷的時候我經常去看NBA,但是NBA就像是一種表演賽,以個人英雄主義優先,而且節奏太快了我不太習慣這種比賽。於是我就把眼光轉到了那種國際比賽,慢節奏而且團隊合作優先度高於單打。而且看了許多fiba的比賽我懂得了只有大個子和投手才能稱霸fiba比賽。

於是傷好了以後我開始苦練中投,每天300個左右吧。而且小勾手也是必要的,每天都是練得很晚才回家,睡覺的時候手都是酸的。但是傷好以後已經是初三了,我的身高一直都是176公分沒長過,這時候我的身高已經不足以打內線了,只能勉勉強強打個2、3號位,但是我沒有足夠好的投射,爆發力也沒以前那麼厲害了,最關鍵的是我的運球幾乎抓都抓不穩。

但我的體重暴漲到了150斤,所以說我很多時候都得去頂內線,當年我的對手幾乎都是1公尺8,1公尺9的,但是他們就是進不來禁區,若是他們從外線突破,只要不是那種超級快的(校隊首發控球後衛水平),我都能防的住並且還能逼迫他們匆忙出手然後卡死他們搶到籃板,如果搶不到籃板就往外線拍走,防止他們搶進攻籃板後要的位置過深從我頭頂補籃。如果是那種又高又大只的我就45度繞前搶斷或者干擾傳球,甚至全繞前把他擠入3秒區讓他進攻3秒違例(不過打野球很少會注意這個,甚至有一些大只佬進攻的時候都貓在3秒區)若是背打我,我則會把他逼迫到底角然後切掉他的球。這是我在短短的2年內所學到的了,利用自己的優點(體重)來降低對方的優勢,不過現在我的基本功還是很差。

上了高中我才真正的暴漲了球技,來到了高中我的身高只能打後衛,但是我的體重已經176斤了(身高體重比例1:1),但我不是變胖了,不是變胖,不是變胖(強調3次)底盤可以扛住那種200多斤的大胖子的撞擊(你可以想象出本華萊士去防奧尼爾)沒錯我上了高中還得打內線,但是我主要的任務除了籃板和防守以外,還學會了策應,因為和我打球的朋友們因為身高很吃虧,所以和我平時一起打球的朋友投射都很好,我就站在罰球線策應,指揮交通,該吃餅的吃餅,該投3分就投3分。(公牛的諾阿就是站在罰球線附近策應的,當時靠著很模糊的記憶回憶起了幾個吃餅戰術)而我有時候也會靠著自己在罰球線附近的中投或者低位的勾手偶爾製造殺傷,不過也會射幾顆3分球來施發冷箭,畢竟多多少少也受到小球的影響,能得3分為何還要殺進去冒著受傷的風險拿2分。

至於為什麼會突發奇想去練3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天和一群技校生打全場,因為我們的火力點都被堵死了,而當時只能依靠低效率的中投去得分(第一次打全場體力消耗大,投不入),打到後來我在外線直接放空我了,而且我也不敢投3分,只能突破,突破還經常掉球╯﹏╰,而且那次也輸了20多分,這讓我不得不分一點時間去練3分。

回過頭看現在我的實力相對於初一那個只會搶板的傻大個相比已經算是進步很多了,和同學打球幾乎多多少少也佔點優勢,配合的好甚至可以整節體育課都在打不用換下場。甚至和學校的體育生對打都不虛的。不過打了2年球(受傷用了差不多一年半)運球還是很差勁,幾乎無持球能力,而且受身高的影響只能干擾投籃。

而且經過一次次失敗的打擊我也會想想自己應該怎麼去防止錯誤的發生。

最後,若是想要快速打的上球就多多練習投射,因為你運球再好沒籃子相當於沒威脅,有籃子沒運球還能當個炮台,再練點傳球就可以和朋友們打傳切了。而且力量也是必要的,我說的力量不是體重變重,而是練腿力。而且本人也很能理解到身體素質可以打倒技術這句話,因為你技術再好碰到身體素質過於強大的對手動作壓根做不出來,而且初三時和乙個大高個打球(接近1公尺9左右)毫無技術,但是會跳。

卡好位了他可以從我頭上把球往上撥然後再搶,而且和他打我已經被隔扣了幾次了,因為他的速度實在太快了,真的羨慕他的身體。最後要學習的就是意識,特別是阻擋了隊友的進攻路線,這會讓人很崩潰,想起剛剛打籃球我一直站禁區不會拉開然後我的隊友揹著2個人扛著我上籃的情景……

5樓:就不顛馬西

從初中到大學一直在斷斷續續地打籃球,個長了,經驗漲了,球技還在原地踏步......

但這個問題我還是能強答一波的,為啥呢,因為我有一哥們兒,跟我同時期喜歡上了籃球,我親眼見證了這廝由啥都不懂的小菜雞到野球場大腿的蛻變。

這哥們兒首先身體素質就不錯,初二就有183,體格也說的上健壯,球技飛漲那段時間,他每天晚上吃完飯就往小區球場跑,跟一幫可以稱得上是大叔的中年籃球愛好者對抗,晚上出去散步經常能見他光膀子在一堆大叔中間輾轉騰挪,一堆人裡就數著他年齡小,也就數他在球場待的時間長,別人回家洗洗睡的時候他還在黑漆漆的球場上彭彭運球呢,更別說週六週日,他能在球場上從下午兩點待到晚上十點。

就這樣,也就過了小一年光景,他就成長起來了。持球進攻有模有樣,有一手穩定的籃子,會跑位會組織,防守端更是有了質的進化。以後慢慢地他在籃球上花的時間少了許多,但有這份基礎在,他一直是我身邊朋友裡球技最全面的。

結論不用多說了吧,良好的身體素質和便利的場地條件是基礎,再加上足夠的熱愛和充足的時間才能堆砌出野球場一霸。

考神:好嘞哥,道理我懂了,你可以滾了(doge

6樓:going on

不用太在乎菜or不菜,還能玩就行,年輕的時候對輸贏看的很重,很拼,後來發現其實輸贏沒那麼重要·,因為這片球場早晚是屬於年輕人的。當然競技體育非常吃天賦,曾經被乙個一公尺九多的黑人留學生虐的體無完膚,基本上就是一挑4,還順帶一防三,就我以前認為的突破和跳投,在人家眼裡真的.....這還是友誼性質的切磋,人家籃球打的也不多,所以之後更喜歡打團隊籃球,平時防守、跑位、傳球,把球給到位置最好or手感最好的人,最後選擇才是自己,這樣大家都開心,何樂而不為,至於菜不菜,反正大家都喜歡跟咱玩就行~~

7樓:都熬過去了

三年吧高一上學開始打球,最開始僅僅是因為跳得高被拉去搶籃板,然後漸漸的邊打邊練,學會了籃下的腳步。高一下學期開始練運球,每天中午放學練乙個小時,每天晚上上夜自習之前的的那乙個小時吃飯時間練,甚至逃課去練球。練到高二上的時候就開始和各個班的強的人打球,然後依然每天堅持練球,在高二下學期學校的班賽中,單核帶隊拿了亞軍,到了高三還是堅持練球,到了高三畢業的時候,基本上成為了全校的top1。

8樓:

我初二開始打球。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是班上打球的人要找個大個子工具人去搶籃板。我發育得特別早,173,在當時班上是最高的一群人了。

(萬萬沒想到就再也沒長過了)然後拗不過就跟著混。從不會打到懂規則到籃下穩定終結用了一年。

我覺得這個時候的我才配叫菜。

然後痛苦的時刻來了,這個時候我的身高已經不配當內線工具人了2333333所以從菜再次滑落到不會打的程度。

然後開始練球。那個時候興練中投,就投點。一直練到每次能穩定清掉所有的點了。現在我成為了場上最合適的接鍋工具人。

然後我覺得這個時候的我終於又配被稱為菜了。

然後進入了高中,人員換動,我逐漸變成了班上打籃球的人裡面最矮的人之一了。單純的中投已經很容易被一群牲口給撲死。

就開始瘋狂練運球。怎麼快怎麼運,前拉後拉,練了有小一年,練到最後終於可以把運球投籃上籃結合到一起,再一次獲得了在場上出手的機會。

我覺得這個時候我終於又配叫菜了。

然後上了大學。比賽從半場變成了全場。於是我發現了我以前會的那些東西在全場這個大前提下一無是處。大部分時候只是在場上跑來跑去。體力也跟不上。基本上活著已經竭盡全力了。

就開始練身體。全場結合練。以前會的那些東西在全場面前只能用華而不實來形容。

於是就簡化進攻,提高效率,加強基本功。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我籃球進步最快的一段時間了。到了大三左右的時候,雖然比不上那群頂尖的怪物,但是我在全場上也有一定的支配能力。

我覺得這個時候我又配叫菜了。

我現在大學畢業都四年了,依然保持健身,經常打球,雖然手感好的時候也能帶隊友贏,但是我覺得我一直不配叫做強。因為我知道,這是因為我的能力不足以讓我更進一步看到更廣闊的天地了。井底之蛙的強那不叫強,那叫菜得不明顯。

那麼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強,思考一下,如果我去打路人王,我是什麼水平?我有沒有能力打cuba?cba能不能進?

nba有沒有希望挑戰一下?當你抬頭一看,才知道有多少人比你更強。

而當你意識到自己不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哇這個技術可以學一下,那個人的思路好細膩,我要怎麼做才能做得這麼好?這樣的腳步也太帥了,我看看怎麼操作的。

所以這裡祝願所有打球的球友永遠都菜,但是一直在變強。

打籃球打的菜什麼體驗?

長安 我打籃球就比較菜 初三開始接觸,也算打了兩三年了吧,但是父母不允許打球啊 不知道為什麼 所以也就只能平時在學校打打,這就導致了我的基礎特別的差,但我又打習慣了一時半會兒也改不了,體驗就是打球沒人想和你一對 這個夏天都這麼的熱了,怎麼還是水啊,真就 水 花兄弟啊 https v.kuaishou...

打籃球全場打的比半場要菜很多是為什麼,怎麼進步?

已登出 9可能很多朋友一直有個疑惑,為什麼我半場比賽輾轉騰挪,穿插得分,結果打全場的時候老是得不了分,或者說老是不贏。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半場與全場之間的差距,1 先是場地的大小,半場的場地和是全場的一半,所以半場的進攻和防守相對來說對於體力的消耗比較小,搶籃板也相對來說更加容易,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員...

從打籃球半場到打全場需要提公升什麼?

侯文俊 全場由於戰線拉長和防守與進攻的轉換,比半場更需要體力,甚至全場所需要的體力是半場的數倍。也因為存在前後場,所以位置感也要更加清晰,例如半場小個子外線投球後一般都是預判落球點而爭奪籃板,但是全場因為你的後場是對方前場,所以,後衛在投球後第一反應是密切注意籃板球的歸屬與對方球員動向,保證自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