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感測器製程遠低於 CPU 製程嗎?

時間 2021-06-02 13:27:41

1樓:席子

目前是的。

finFET將製程再次縮小,在效能上將近一步提公升。使CPU更快更省電。

而對image sensor 並不是乙個很敏感的因素。

對於一顆image sensor來講,其pixel部分佔了大部的面積,當然VGA以下的sensor,電路面積佔大頭兒。中高階的sensor其感光的pixel尺寸要獲得更好的感光效果必須保證一定的尺寸,而當前的sensor畫素動轍上千萬,將佔掉整個sensor的大部分面積。在邊邊角角留下些做電路。

這麼大的pixel size 其感光元件也就幾個管子而已,另轉化效率也不取決於製程,所以他對製程並不敏感。當然採用先進製程其電路面積用節省一些,但留下的邊角本身利用率也不高,再加上先進製程對應的晶原加工費用相應較高,權衡之下完全沒必要追求製程。

ps: 不過現在畫素越來越大,對應的數字處理電路在低端製程下device delay 過大不能達到要求的頻率,會促使進行製程的少量提公升。現在畫素已經是炒作點了,其實真正好的效果需要大的感光區,高的訊雜比,以及配套的影象處理演算法,另外還要好的除錯人員。

iPhone 8m的效果秒殺其他手機13m。說得是手機,單反也一樣。

2樓:Juneel

首先,作為乙個rookie級的還被邀回答這個,很是欣慰。

積體電路的工藝尺寸變小,是為了達到降低能耗和提高效能的目的。當電晶體變小了,導通電壓就可以小一點,換一種說法就是啟用能量變小了,這樣可以起到降低能耗,(大家注意了這地方是能耗,不是功耗)。工藝尺寸小的器件的邏輯變換速度就快了,這是達到了效能的提公升。

對於相機感測器的製作工藝這麼大,可能是跟光的頻率有關吧,我們我們知道,光是一種波,為了達到感光器件的頻率跟光的頻率匹配,所以工藝尺寸限制在那個地方了,這就是說,之前也沒有微公尺級的感測器,是不是感測器的工藝就應該定在100nm以上一點點。這個部分純屬瞎掰,娛樂一下,哈哈。

3樓:

CPU把製程做小的意義不僅僅是體積問題,更重要的是功耗發熱問題,越小功耗越小,發熱越少。而cmos沒有這種需求,所以大小並無所謂。同時,保證一定的畫素大小,可以增強成像質量,當然做的又小又好當然是趨勢,但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

4樓:Tom Zhu

相機CMOS的製造要求與cpu正好相反。製造cpu追求的是在量子隧穿效應的極限之前,器件越小越好。而製造相機CMOS的要求卻是,在合適的解析度之下,感光開口越大越好。

追求畫素是沒有意義的,CMOS,特別是專業相機的CMOS,更多的是追求訊雜比,單個畫素點越大,訊雜比越高,所以CMOS沒必要使用那麼小的製程。

請問相機曲面感測器是否有未來?

洛墩 曲面只是為了保障邊緣成像,現在做得最好的邊緣畫質卻是4 3系統 而且這個優勢還對對焦進準和速度帶來提公升,就是說鏡頭口徑不變的前提下畫幅小反而邊緣好。但當畫幅逐漸過度到全幅或更高,像場不平帶來的劣勢越來越明顯,從鏡頭上想辦法是枉然,這才著手研製曲面感測器。有必要,但未必有很大市場,你看現在相機...

傳統的膠卷相機相對採用 CMOS 感測器的相機有什麼優勢?

1.正向寬容度高,但是負向寬容度也相應低,總體寬容的已經對D850沒有優勢了。2.天生是CMYK色彩空間,不會有 偽色 出現。雖然ps上去偽色很簡單,但是不做輸出的人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3.不會有摩爾紋 4.不耗電 空氣開關 膠片相機可以做到完全不用電,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很多環境惡劣的地區使用了。還...

有數位相機曾使用過RYYB的感測器嗎?

IAEAIX 大家CMOS感測器的工藝都一樣,RYYB只是搞了乙個和別人不同的顏色濾鏡,同時猜色演算法也就不一樣。效能上差別有限。相機的msk sensor的RGB色彩濾鏡已經很成熟了,那麼大的sensor為了擠那麼一點點暗光效能 如果RYYB有優勢的話 沒有必要搞乙個和主流不同的東西。其實相機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