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著稱的知乎,為何容不下對湯蘭蘭案件的質疑?

時間 2021-10-19 04:46:49

1樓:鶴鳴

微博還是那個微博,知乎卻不是那個知乎了。這說明什麼?說明國家引導的好啊。

人們越來越會集體思考了,你要是說點和他們不同的,那他們就會把當成異類,集火攻擊你,給你扣大帽子。看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吧

2樓:

黑龍江高院回應"湯蘭蘭案"被告人申訴:正依法審查。

中國新聞周刊:湯蘭蘭案的無盡疑點:口供、黃碟、陰陽B超單http://

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h/201802/t20180206_11381191.htm

3樓:明明是明

質疑沒有問題。覺得是冤假錯案,請拿出證據。找司法機關。

但你在這找被害者出來是什麼意思。未成年案子是會對被害人絕對的保護的。就另外一種最壞不過的打算。

湯蘭蘭胡編亂造。那她也不用付出絲毫代價。那年她只有14歲。

該為此擔責的是司法機關。不管是哪種最壞的結果。在法律上,湯蘭蘭都是沒有任何責任可付的。

沒有證據,就質疑,有何意義。法制社會講證據,不是靠猜測。

4樓:AliSTair

1.感性方面這次事件澎湃新聞激怒了眾多的知乎使用者,從這方面鼓動提出質疑反對主流意見言論不可能。

2.理性方面,知乎使用者當中並沒有相關案件的有關人士,核心的口供都沒有,沒有資料證據來分析?那只能叫做猜想。

3.強行理客中很丟人(無慈悲)

5樓:哎反

正是因為知乎較為理性

更好的踐行了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怨有哪些

為了年底爆紅一把

揭人傷疤

赤裸裸的想要吃人血饅頭

現在又來擺出埋怨姿態

真是厚顏無恥之人

6樓: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真相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結果。

把湯蘭蘭司法機關公眾作為一派,本案被告作為另一派,想想力量孰強孰弱,想想兩方獲勝了各是什麼結果,這事就不難理解了……

可以預想,要把這件事以及類似的事說清楚,會是一篇很長的文章。

所以改天更……

7樓:不說Mk2

因為知乎並不寬容。你要想在乙個問題上說服別人,或者至少,讓別人難以圍攻,理性和感性總得有一頭能占上風。

湯蘭蘭案這件事在澎湃新聞、新京報、鳳凰網成功激起眾怒之後,感性上說服別人的可能性就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唯一能在感性上支撐著冤案觀點的,現在只剩下很少一點點人對公檢法堅定不移的質疑。

那麼唯一的方法就只有理性上的說服了。而乙個刑事案件你要在理性上說服別人是冤案,必須以證據作為基礎才有力度。可惜,目前我們能看到的證據情況,只有判決書上公開的一部分和網上申訴帖中當年未被採用的一部分。

這樣的證據既少也不夠詳細,根本觸及不到本案的核心——也就是相互印證的九份口供本身。誰也不可能靠這些組織起乙個足以否定法律事實或者確認部分證據不真實的嚴密論證。乙個不僅半成品、還充滿猜測和預設立場的質疑,在洶湧澎湃的情緒中被淹沒,再正常不過了。

逆流而上的結論或者疑問,不是不可以提出,但是提出之時一定要立論基礎堅實,否則,不過是挺身去做眾意的標靶而已。

為何在知乎上大家都顯得很理性,而生活中卻沒有那麼多這種人?

補缺 現實中,有效維護自身利益就是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對與錯並沒有那麼重要,什麼對自己有利才比較重要。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什麼是理性,什麼是感性。並非感性的人就情緒化是非不分,事實上,理性的人更容易指鹿為馬。感性的人比理性的人更可能具備某種操守,在抗日神劇中不斷揭示這個道理,熱血沸騰的人衝鋒陷陣,而沉穩...

今天的知乎還有理性且真誠的討論者嗎?

將進酒 從題主的提問來看,題主大概更希望得到否定的回答至少有這種傾向性,那麼,矛盾就來了 如果你認同下面的回答,那麼這些回答是理性且真誠的,題主的問題就被推翻了,即知乎有理性且真誠的回答 所以,題主只能不認同所有回答,即知乎的回答都是不理性且不真誠的,那麼,這裡的回答,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知乎...

知乎上有哪些過於極端或過於不理性的中醫粉和中醫黑?

羲和 先定個性,這裡 極端 不理性 這兩個都是用來描述態度的詞語,和使用者知識水平和立場無關。而知乎是乙個分享知識經驗的平台,那麼在這裡 所有強迫他人接受自己觀點的要求都是極端的 所有惡意的辱罵 詆毀 嘲諷等攻擊性表達都是不理性的。所以,在中醫話題下行為滿足上面兩點參與者都是極端或不理性的。另外,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