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亡是終點,早點抵達不是更好嗎

時間 2021-06-07 20:26:05

1樓:朱䴉

我之前看過一句話,大概是說人因為嘗試過甜,所以才有堅持下去重新感受甜的信念,而不是因為別人告訴你再堅持一下,終點是很甜很甜的。

你回想回想自己經歷疲憊後,看待自己完成的事情,有沒有滿足感、自豪感。

八百公尺想要快點結束,是因為知道跑完了,就可以感受輕鬆,感受到朋友熱情的迎接關心。不然,八百公尺你為啥不是半路就停下來不走了。

我在低落迷茫的時候我也會想,人活著究竟是為了啥。

但是我相信,我再努力一下,我會更上一層樓,我就可以感受更不一樣的世界,我會有更不一樣的眼界。

我一定是渺小的,我可以停滯不前,但是我自己忍受不了,我不願意就此止步,我不願意一眼就見到頭的生活。我還在忍受,是因為我在蓄力,努力就完事。

2樓:

不是啊,活著又不是為了死而活,又不是馬拉松比賽,比賽中你除了跑就只能跑,跑是為了抵達終點,重點是終點,跑是為了終點

但是呢,活著的就不一樣了,活著可以看到接觸到許多東西,那個過程才是你需要的。重點是你接觸到,看到,碰到的東西,與過程。而不是死亡。

你用乙隻筆在意應該是好不好用耐不耐用,以及擔心什麼時候墨會用完,而不是覺得反正都要用完扔了算了的浪費

3樓:恨別鳥驚心

這個問題就像問如何逃避一樣。這明顯就是一種逃避。逃避過程到達結果不就是這樣子嗎?

死亡能得到什麼?死亡什麼也得不到。因為過程感覺太累了,然後就想躲避吧。

躲避就躲避吧,這死亡有什麼關係?死亡不提供任何服務。總是處於乙個被動狀態,怎麼會有乙個好的過程的?

來這就是乙個自己的悲劇吧。創造了一出悲劇,然後讓自己在悲劇的中心在舞台上表演。這裡是悲劇,那裡是悲劇,這裡是痛苦,那裡是痛苦,到處都是。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好像當前這段時間的過程除了死了根本都解決不了,這就是一種錯覺。這就是缺乏娛樂的表現。

犧牲一些東西,然後去娛樂一下,然後又變回來了,不是嗎?維持痛苦的行為本身就不值得維持。那麼就去接受要付出的代價呀!

去娛樂呀!就享受呀!難道自甘墮落是一種錯誤嗎?

難道還想當乙個悲劇的主角嗎?既然取消不了痛苦。那就去取消壓力呀!

死神才不會管這些。啊,就像熬湯一樣呀!一直熬呀,熬呀熬呀,人就融化了。

這種時候就應該換另一種方式了呀!不過抽取出來面臨的。又是新一輪的進入。

不敢改變就直說。坐以待斃也是自作多情。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找不到發洩壓力的缺口就自我毀滅,這就是自動想象的悲劇吧。就連精神都被外界裹挾了呢。不敢成為瘋子。

還說以為這樣壓力下的人就是正常的人?瘋了,瘋了全都瘋了。外部壓力怎麼樣是一回事,自己怎麼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4樓:拼圖者

死亡是終點,但是不是人生意義呀?人生意義才是你活著的理由。

很多人對人生意義不知道該怎麼去了解,愛情,事業,家庭,拯救人類,為他人犧牲等等。這些都是書面上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答案。

我們的人生意義也一直會變,我小時候的人生意義就是能無限制看電視,吃零食,不做作業。長大了就是找個好工作,出人頭地。再大就是買個房子娶個老婆。。。。。。

所以我這裡有個人生意義的檢測方法,就是假設自己快要死亡了,究竟有什麼事讓你捨不得死。這些事就是你這一刻的人生意義,哪怕是一部沒有追完的電視劇集,你想看看明年春天的花開等等各種事情都是你為什麼還要努力活在這個世上的人生意義。我以前也跟其他人說過這個方法,不過不是所有人的想象力都夠豐富的,有的人會回答說我還是沒找到任何活著的理由,我也不想刺激他,否則我就說那你為啥不現在找根繩子吊死呢,人如果真的想死就不會有那麼多廢話了。

如果沒有足夠的想象力的話可以去醫院看一看,坐在外面聽一聽家屬呀,病人呀之間的談話(那些心血管病,癌症病人)。聽完之後你就能找到你的人生意義了。

我見過有些人在平時談論生死一副超然的感覺,但是當真的面對死神時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我記得我伺候我家老人時,有段時間一直呆在醫院陪床。一走出醫院大門就像回到人間一樣,看著門口那些健康的普通的人們來來往往,覺得人能健康的活著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或許他們並不覺得,因為他們沒有失去過。只有失去過(或者見證過)才知道活著的可貴

5樓:空的境界

你一切的根源在於累!我不知道,你對累的概念。看樣子,你現在是身心俱疲!

兩種情況:一種是,你真的有點厭世,所以感覺做任何事都是累;第二種是,你做的事都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所以感覺很累。

根據你的描述,你是第一種情況。對任何事都提不出興趣,都可以找到消極的藉口。請找乙個心理諮詢師聊聊,因為在你成長過程中,肯定因為某件事觸發了你對世界消極的情緒。

所以提公升自己對未來的勇氣,是你現在應該做的。

期望能幫到你!

6樓:殤風

因為終點不等於目標。

每輛車的終點都是報廢,那買了車是不是砸掉更好。。。每場聚會的終點都是結束,那見面就說再見是不是更好?每個電影的終點都是謝幕,那進影院就直接給你看鳴謝單位名單是不是更好?

死亡是生命終點,但是對於大多數人和生物,生命的目的不是到達終點。

活是乙個過程不是乙個瞬間動作。

你人生中有沒有感覺快樂的時候?比如做你喜歡做的事,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的時候?這些時刻就是我們平時勞累的原因。

累是個中性詞,累不一定就不好。

如果累的值得,如果累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什麼人願意去抱怨。

值得抱怨的累,都是不值得的累,或者付出遠遠高於回報的累。

那盡量別去受這種累就好了。

不要耗費時間在你厭惡的事情上。

或者做的更好一點,不要厭惡讓你累的事情。

累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累而憂愁或者放棄生活卻是一種選擇。

你有權利選擇放棄生活。

但是我強烈推薦給你自己和生活乙個機會。

看看生活到底能不能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7樓:咔咔成長樂園

死亡是肉體的終點,但並不是自我的終點,在肉體世界有無端的苦和累,但也會有快樂(雖然有時不占多數)所以不要總想那些不快樂的事。

打個比喻,來肉體世界就如同你上學一樣,它一定不如旅行和遊戲快樂。但這是未來人生的基礎,所以無法避免,既然你決定了要「上學」那就上完它。要不在上學之前就可以不選擇它。

這是你的契約,自我中斷就是自毀了約定,不可以的要重來的。

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很「累」那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比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更具挑戰的人生。

你以為他們的人生會更好,當「畢業」時,你是本科他是高中。

怎麼證明死亡不是終點?

諸有情A 乙個人的八識永遠都是活在現前的一剎那上的,永遠都沒有過去,也永遠都沒有未來,過去和未來都是基於 現前一剎那上 所起的假說假想,因果同時,而相續。乙個有情既然能永遠活在 現前一剎那上 而且乙個剎那乙個剎那的相續,這本身就說明了 現前一剎那 是超越 假說的死亡 的,否則之前那些前乙個剎那滅了,...

終點是死亡,為什麼活著

冷兔 死亡到底是什麼呢?人在死亡之後到底是永遠不存在了,還是會出現在另乙個世界當中?來自美國的著名科學家羅伯特他就提出了乙個關於死亡的觀念,他認為人類是整個宇宙的中心,而人類自我產生的意識導致了人類的死亡,死亡是相對的,正因為有了人類的存在,死亡才會出現。如果人類根本不存在於世界上,那死亡也就不會產...

假如死亡不是終點,你會怎樣去活剩下的人生?

熱可可小奶狗 如果是變成靈魂的話,我想繼續陪在我愛的人身邊,即使他們看不到我。如果我愛的人去世了,我就在外面遊蕩,去書店看書,旁觀其他人的喜怒哀樂,繼續感受人間冷暖。 從前有一天 我太喜歡這個問題了 因為我之前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是假如不行,也不能打比方,因為比方也是我朋友 我調皮了 你要真的相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