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相處只是各求所需嗎?

時間 2021-06-03 14:49:30

1樓:龍騎士

你這個問題很好,但是如果這樣問更好「人與人的相處本質上是各取所需嗎?」,從「只是」上我看到了題主的悲觀

我的答案是,本質上是的,檢測這個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和人相處的時候完全不理也不管對方,看看對方是否還願意開心的和你長久相處

具體化到關係中,可以想一下,等父母晚年時,完全不管他們;等朋友危難之中向你求助時,完全不理他們等等,看看他們會不會失望又生氣

為什麼會失望?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因為潛意識裡他們就是有需求的

需求也分為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我們和人相處的最好模式就是各取所需,並且雙方都能滿意,一旦不能滿意,就會有紛爭。但是各取所需並不是貶義詞呀,感情當然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已經超過物質交換了,屬於精神上的滿足,是比較高階的

另外到底存不存在完全無需求的人呢,有的,佛祖,無欲無求,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那也不需要感情了

2樓:陳姓少年

說實話,我真的很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已經盡量把這個世界看得美好了,但這個世界太TM現實了,人和人的關係真的很脆弱,人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斷奮鬥,要是有人侵犯到你的利益,不管你們以前有多好,你都會像獅子護著自己的地盤一樣發狂!

3樓:微聲浩言

站在客觀角度來看,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可以詮釋為,以「讓個體更好得活下去」為目標,通過「與同類合作」,來最終達到目的。這麼說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單單應用於絕對的實用主義。但是人類生來是有感情的,舉個例子,奉獻精神,可能會有人說,一定的奉獻是為了以後的回報,那再來個例子,犧牲精神,消防員為了救災民而犧牲自己,或者孩子為了救爸媽死了。

難道這些只是為了繁衍而表現出來的行為嗎?我們既然生為人,而且生在乙個和平的國家,那我們就有權利選擇如何利用我們的生命,而不是以生存繁衍為第一目的。

說回與人相處,我相信人際關係不止是利益,還有家人伴侶朋友,他們不是單純的自身利益能衡量的。

如果把問題上公升到群體規模,那會是另外乙個樣子。

4樓:Amy wang

因為人類本性是自私的,所以考慮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但是需求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很窮,需要基本生活需求,有的人不窮,可能有精神需求,等等,因個人經濟條件,出生環境,社會時代 ,需求各不相同。

只有親情是無關需求的,有需求沒需求都必須在一起,不住一起,心也相連。有的時候會為經濟吵架,那是因為窮,如果經濟條件好,就不會吵架了。

但是其他關係就不一樣了,比如夫妻一起生活很多年,一旦離婚也會很算計很殘忍,如果沒有孩子連線,離婚後可能就永別了。

5樓:漩渦星星

我感覺,女生和女生之間的感情,就單純的多,純粹的逛街吃飯八卦都能非常開心,又消磨了時光,我也喜歡這種感情,沒有必要非得有求於人才要相處

6樓:令月雩風

並不是噠,你自己看看你的命題,就知道太絕對了。人與人的相處還可以因為彼此相處的愉快,我和你在一起很開心。有時候你會因為看到乙個人然後整天心情都很愉快,很奇怪,你就是想與之相處,不管是不是只是打個招呼~另外乙個呢,彼此有吸引力。

值得我學習。

高能總結:對,只是各求所需,看到你我就開心,我與你相處就是為了需求快樂!你有魅力,沒錯,為了滿足我的痴心妄想,我就與你相處,這也是我的需求。看你怎麼看啦

7樓:我叫李快樂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兩面性。

不知道是哪位名人說的,如果沒人認領的話,就當是我說的吧。

試想,假如所有人都能夠自給自足。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老奶奶堅強的走過了馬路。

溺水的人都勇敢的爬了上來,沒爬上來的都不是人了。汽車拋錨在野外一群本地人看著車主面紅耳赤的推車還有說有笑。

不過這些是不是太玄了。說點接地氣的。早些年的時候,我們村是什麼都可以借的。

有天我媽炒菜的時候沒鹽了,叫我去隔壁老哥家借點鹽。我一說人家直接把鹽袋子給我了。過了幾天他家收穀子來借拌黃(乙個大木盆),還是我親手給人扛過去的。

過幾天小張家有喜事,全村人都去幫忙。還得帶座椅板凳。一村的人都這麼其樂融融的處著,雖然有時候有些小摩擦,也不妨事。

這麼多年了,過年的時候人齊了,一起坐著聊聊天,打打麻將。多好。這算各取所需嗎?

我覺得前面答主說的很好,各取所需不是壞事。證明你還有可取之處。並不是個無用的人。至於父母親人嘛,見仁見智吧。

看得出來能提出這個問題,本身戾氣是比較重的。其實不用計較什麼。能處在一起嘛,自然是緣分,處不下去了就掰了。我本人並不怕惡友,就怕明知他惡還掰不開就遭了。

我想了想,你是不是迫切的希望得到心靈上的籍慰才會覺得人與人相處毫無感情可言吧。那你應該談戀愛了,哈哈。

8樓:九寶

記得高二時一次考試考得很不好,當時也有點叛逆,還有點懶。成績出來後忘了為什麼和父親吵了一架,吵完架以後就乙個感受,我想如果我不是他的女兒,換乙個能達到他各方面期望但和我不一樣的另乙個人當他女兒,他是不是能給予同樣甚至更到的愛。反過來想,如果換乙個更懂我性格更好的人當我爸爸,我是不是更愛他。

這個認識令我長時間內陷入一種懷疑和悲哀。我突然覺得我從來沒被任何人真正愛過,我也沒真正愛過任何人。我和每個人與每個人與我的相處都基於某種需求或契合點或某種幻想。

這種需求可以包括精神物質雙方面。但我想我確實愛我愛的人,不容懷疑。

後來我想清楚了。沒有關係是不建立在某種需求上的。真正的愛願意自己的需求為對方讓步。正是這些需求,才讓關係更牢固。

遇見的每乙個人,可以說是命,也是某種必然。既然是命,我就認了。

偏題了。

9樓:路克白

也要看跟什麼人相處吧。我覺得都是將心比心的,別人一顆真心,我也掏心掏肺。別人防著我,我也就有所遮掩了。總會遇到幾個能付出真心的人,只有話題和愛好讓你們,不求所需啊。

10樓:下自成蹊

確實。父母養育你是為了將來老有所養,你贍養你的父母也算是回報他們前面二十年的照顧。小時候找朋友是為了有一起去上廁所的夥伴,各種小團體的產生也都是是有共同的敵人…總的來說呢,人是群居動物,乙個人總是活不來的。利用不利用又有什麼關係呢,人這一輩子就活100多年頂天了,一場荒唐罷了。

11樓:山川行鶴

可以是,也可以不是。

但大多數都是為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比如,朋友之間相處不就是為了情感需求嗎,這也算各取所需吧?更純潔一點的友誼,就只是因為志趣相投而相處,沒有利益關係。

人與人相處非要有共同語言嗎?

蘇曉 不一定。看相處時間長短,和想要擁有的關係。普通關係,像菜市場大媽 計程車司機他什麼語言都OK,相處時間短也不影響交流。親密關係,家人伴侶閨蜜,沒有共同語言相處,很難維持關係,相處時間又長會很痛苦。不過本身沒什麼共同語言的話能形成親密關係也不大可能吧。 言笑晏晏 如果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不一定吧...

人與人的相處,應該怎樣變得更融洽?

八尾喵 聽你這麼問,我就乙個感覺。閨蜜是塑料花,男朋友是擺設。這事你其實該跟你男朋友直接商量,他都是上班的人了,這點分寸還是有的,可你為什麼要來問我們?你跟你男朋友的關係還不如你跟我們這些陌生人的關係嗎,遇到問題不是應該從身邊人問起,解決不了才來問廣大嗎?如果你的問題是 閨蜜和她男朋友要來,我男朋友...

人與人相處的距離應該怎麼把控?

來剋的故事 尊重自我的本願,尊重他人的本願。老好人就太替他人想,卻不為自己想。壞人就只為自己想。距離這種東西放身份,上司和下屬,父母與子女,戀人或閨蜜。安全感一定要給別人讓別人覺得舒適,更要給自己讓自己放鬆。不要覺得每個人都有敵意,那其實是你接受不了你自己對別人的敵意 但不等於沒有防備心,防備心就像...